正文 淺析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造假現象(1 / 3)

淺析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造假現象

聲屏世界

作者:劉影慧

【摘 要】本文通過梳理真人秀節目中常用的造假手法,並從電視台收視率壓力、受眾收視心理、不良的行業風氣和浮躁的社會風氣幾個維度,來剖析真人秀節目實事求是之難的原因,提出如何在真人秀節目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幾點淺見。

【關鍵詞】真人秀 造假 收視率 實事求是

“真人秀是個外來詞直譯,也稱真人實境秀、真實電視,是‘由普通人在規定情景中,按照一定規則參與競賽’為主要類型的電視節目。”①真人秀的基礎是“真”,作為節目核心的“人”則要在“真”的基礎上才能“秀”出自我。然而目前國內的真人秀節目頻頻造假,觀眾尚未消化情感相親類節目中的女嘉賓臨時演員的真實身份,那邊草根歌手早已簽約唱片公司的爆料又令其瞠目結舌。觀眾在真人秀亦真亦假,亦真亦秀的獨特電視景觀中,愈發迷惑。

一、真人秀節目頻頻造假

1、選手身份造假

國內知名電視情感類節目多名嘉賓身份造假曾引起網絡嘩然,尤其女嘉賓在節目中的身份與現實不符。如女嘉賓楊漫在該節目中聲稱為年薪超過20萬的市場營銷總監,但之後被眼尖的網友揭發她的真實身份不僅是一個臨時演員,還是醫療廣告的“托兒”,她曾出演電視劇《手機》、《超人馬大姐》,還曾以女醫學專家的身份主持過江蘇城市頻道夜間健康講座類節目。

北京衛視今年推出大型真人秀欄目《私人訂製》,在其2月16日的首期節目中也出現了的主人公身份造假問題。節目中對主人公身份交代為“北漂”的保安,但在節目播出後,有眼尖網友認出孫浩為一位小有名氣的喜劇演員,甚至還執導過大量視頻作品,與節目中始終強調的“小保安”身份相差甚遠,眾多網友通過新浪微博對他的真實身份予以曝光。

類似的真人秀節目中主人公身份造假的事件不勝枚舉,而脫離了“真”這塊基石,其餘的都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選手身份造假,用演員來欺騙觀眾,真人秀節目也就失去了其在競爭中的撒手鐧,其帶來的負麵社會影響也不言而喻。

2、編造故事

論起國內真人秀節目編造故事實現“煽情”,鼻祖堪稱選秀類節目,雖然最後泛濫招至廣電部門出麵製止。然而隨著各家電視台蜂擁推出多檔類似真人秀,白熱化的競爭致使其“煽情”愈發“洶湧”。

當下的真人秀節目,強調“以身世帶才藝,以故事助表演”,於是幾乎每位真人秀選手,都有一個“值得同情的人生”,每個人的身世、故事特點基本上離不開身體殘缺或家境窘困,卻仍帶著夢想來錄製節目,種種淒淒慘慘戚戚的故事情節,賺取評委和觀眾的大把眼淚。

於是,在真人秀節目中成功出位的似乎都和才藝水平並無多大關係,每一檔真人秀節目中都必然會出現殘疾人士、袖珍歌者、孤兒、一貧如洗的草根等。不可否認,身殘誌堅或是家境貧苦,卻仍執著著對藝術的追求的選手本身是可敬的,但是欄目組借此過分“悲情敘事”,顯然缺少足夠的人文關懷。至於編造虛構,甚至無中生有則更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而在國外的選秀節目中,同樣也有故事挖掘,但是多是基於選手自身才藝過硬的基礎,相對克製,不會過分渲染悲情,影響藝術評判的專業性。但在國內的真人秀節目中,才藝平庸,但聲稱“為子而唱”、“為夫而演”、“為父而舞”的講故事選手,使得節目的主題愈發偏離才藝的既定軌道。誠然,歌聲很美,故事感人,但是,唱歌的人、講故事的人動機不美,甚至弄虛作假,真人秀節目製作媒體也一味的被收視率牽著鼻子走,在市場經濟中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