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雜誌節目的改革(3 / 3)

除了《東方時空》,三位主持人還主持其他的節目,張泉靈其他的節目有《人物周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侯豐還主持《新聞調查》和《實話實說》,張羽主持的節目還有《24小時》、《焦點訪談》和《新聞1+1》,這樣的交替工作讓觀眾很難將主持人作為節目的符號來看待。

同時,在《東方時空》進行改版時,主持人的工作為播報節目,沒有可供發揮的餘地,自然無法體現個人的魅力來吸引觀眾。

三、對新聞雜誌節目後續改革的建議

《東方時空》如要在新聞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創造出獨特的品牌,帶來與眾不同的新聞產品。

1、串聯新聞,提高新聞相關性

新媒體提供的新聞都是零散的,而新聞節目具有整合內容的功能,新聞雜誌可以將各條新聞中的要素聯係起來,進行專題或者板塊化的報道,突出新聞雜誌節目的特點。

同時,為了彌補新聞雜誌帶來的新聞數量減少的問題,節目還可以設立滾動條進行最新消息的滾動播出,相關新聞如果有新進展也可以及時進行插播。

隻有充分利用電視媒體多樣化的特征,將各種播出形式都運用到節目中,才能發揮優勢,讓節目獲得更多的受眾。

2、打造品牌,加大對某類新聞的播出

新聞雜誌節目一般為綜合性節目,這就導致了節目沒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有別於新媒體的新聞,如時政新聞。政治信息將在新聞專業頻道中占據突出的地位。新聞頻道的開播,將拓展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民主化進程的新通道。③

對於新聞雜誌節目而言,可以利用傳統媒體本身的優勢,加強對時政新聞的選擇和播出,加上更多的附加信息,在內容上彰顯其優勢,打造自己的品牌。

3、增加互動,展現主持人魅力

目前,新聞頻道有足夠多的時間,應該有更多的現場,更豐富的消息來源和更多元的觀點。版麵的限製小了,就可以有不同的聲音,有更深入的分析。新聞頻道在必要的時候,尤其是在關鍵時刻要敢於發言,敢於表態,體現敢於負責的品格。④

所以,在新聞節目的製作過程中,更深入的分析必不可少,評論員的角色完全可以由主持人擔當。如果新聞事件較為專業,則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分析,通過主持人與專家學者的分析,也可以體現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有一些優勢消失了,但是憑借自身的新聞資源,如果能找準定位,積極改革,依然可以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①劉愛紅,《如何辦好電視新聞雜誌節目》[J].《青年記者》,2008(7)

②周顏佳,《雜誌型新聞節目的現狀與發展》[J].《青年記者》,2012(5)

③孟建,《中國新聞傳播的曆史性跨越》[J].《新聞記者》,2003 (7)

④申玉彪、李曉鋒,《頻道定位與新聞傳播策略——央視新聞頻道研究》[J].《新聞廣角》,2004(2)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