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雜誌節目的改革
聲屏世界
作者:陸涵之
【摘 要】新聞雜誌節目是一檔具有特色的電視新聞節目,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聞雜誌節目也受到了衝擊。在此情況下,許多節目紛紛尋求變化,如改變節目時長、形式、內容等,希望通過改變而重新煥發生機。本文以《東方時空》為例,探討新聞雜誌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之道。
【關鍵詞】新聞雜誌節目 新媒體 改革
上個世紀90年代,在我國的新聞電視節目類型較為單一的環境下,定位為新聞雜誌節目的《東方時空》一出現就成為觀眾在早間收看電視節目的首選。然而隨著技術的革新和媒體行業的發展,新聞節目越來越多,競爭更為激烈。而在新媒體的強勢加入後,傳統媒體原有的信息優勢被取代,新聞雜誌節目也不得不進行改革。
一、新媒體對電視新聞雜誌類節目的衝擊
電視新聞雜誌節目是“借鑒雜誌的綜合編排方法,利用電視的傳播優勢和報道、評述手法、按欄目的宗旨將不同樣式和內容的新聞節目板塊、小欄目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節目,在固定欄目和時間播出。”①它具有綜合性、廣泛性、多樣性和深刻性等特點。
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便利和快速的特點逐步取代了傳統電視雜誌節目提供信息的功能,電視雜誌類節目在以下三個方麵麵臨著衝擊。
1、時效性
過去,相較於報紙等紙質媒體,新聞雜誌節目能更快地播出當天的新聞,但是,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網絡提供的信息比電視媒體更為迅速,幾乎是同步傳播。因此,新聞雜誌節目在時效性上遠不如新媒體。
2、廣泛性
以受眾範圍而言,網絡受眾數量已經遠遠多於電視媒體的受眾,並且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同時,由於新媒體的信息發布者不再局限於專業的新聞記者,因此新媒體提供的信息更廣泛和多樣化,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而新聞雜誌節目卻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3、豐富的觀點
新媒體的多樣化在大眾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手機新聞客戶端滿足的是人們對於信息的需要,各種社交網站滿足了大眾的社交需求,而微博則變為每個人的輿論場,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微博發表自己的觀點和閱讀其他人的觀點,新媒體能夠提供更豐富的觀點。
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雜誌節目紛紛進行了改革。現以《東方時空》為例分析新聞雜誌節目改革的得與失。
二、以《東方時空》為例看傳統新聞雜誌節目的改革
《東方時空》作為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新聞雜誌節目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可謂家喻戶曉,是中國新聞雜誌節目的代表。但隨著新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東方時空》為了適應觀眾的需求不得不進行改革。
與2008年的改革相比,2009年《東方時空》的改革增強了對時事新聞的報道,在形式上取消了子欄目標識,隻用片花隔開每個內容不同的板塊。這裏,筆者選擇了2009、2011、2012和2013年的12月13日的節目進行比較。(見下表)
通過縱向對比,可以發現《東方時空》近幾年在節目內容改革上十分努力。
1、量體裁衣,新聞時長不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