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7年,鄭國以幫邾國雪恥為名,攻打宋國。同時,向魯國積極發動外交攻勢,主動派使臣到魯國,商議把鄭國在魯國境內的訪枋交歸魯國。果然,魯國與鄭國重修舊誼。齊國當時出麵調停鄭國和宋國的關係,鄭莊公表示尊重齊國的意見,暫時與宋國修好。齊國因此也對鄭國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鄭莊公以宋國不朝拜周天子為由,代周天子發令攻打宋國。鄭、齊、魯三國大軍很快地攻占了宋國大片土地。宋、衛軍隊避開聯軍鋒芒,乘虛攻入鄭國。鄭莊公把占領宋國的土地全部送與齊、魯兩國,迅速回兵,大敗宋、衛大軍。鄭國乘勝追擊,擊敗宋國,衛國被迫求和。鄭莊公勢力擴張,霸主地位形成。
假途伐虢二十四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處於兩大敵對勢力中的中間者,敵方用武力強迫它屈服時,我方可見機支援它,取得它的信任。處於這種困境的人,是不會單純相信嘴巴所說的。
“假途伐虢”原是春秋時代的一個曆史事件。
“假”是借的意思,“途”就是道路。“虢”是春秋時的一個諸侯國名。
話說春秋初期,各諸侯國之間的兼並戰爭連綿不絕。晉國吞並附近小國後,到晉獻公時已成為諸侯中的大國。晉國南麵有兩個小國:虞國(今山西平陸縣東北)和虢國(今河南陝縣東南)。這兩個小國緊密相鄰,如唇齒相依。為了在弱肉強食的戰亂年代維護共同的生存和利益,兩國早有盟約,一旦有難就互相救援。
公元前658年,晉獻公產生了吞並這兩個小國的野心。一天,他派人將大夫荀息召入宮中。荀息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足智多謀,一直就是晉獻公的得力謀臣。
晉獻公說:“我想現在是征伐虢國的時候了。”
荀息略作思索,不禁連連擺手,“不行,不行!還不是時候。大王您想,虞、虢兩國,互相依存,如果我們攻打虢國,虞國必定相救;反之,如果我們攻打虞國,虢國也將出動足夠的兵力援助虞國。用我們一國的兵力,去對付兩國的軍隊,即便是兩個小國,要取勝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就是取勝了,也勢必會付出極大代價。”
晉獻公聽荀息這麼一說,十分煩躁:“難道我們對虢國和虞國就沒有辦法可想嗎?”
荀息沉思良久,回答說:“辦法還是有的。臣聞虢公是一個好色之徒,我們可以挑選一些美女送去,要求和他結為盟友,想必他會樂於接受。如果他終日迷戀酒色,安於享樂,勢必不理朝政,疏遠忠良,引起國人怨恨。同時,我們用金玉珠寶賄賂西北犬戎國,要求它進攻虢國,那時我們伺機而動,定能成功。而且大王與犬戎又有姻親關係(晉獻公一愛姬係犬戎君主之侄女),所提伐虢要求必能答應。”
晉獻公覺得言之有理,雖然心急,也隻好依照荀息之計行事,派人給虢公送去十二名美女。
虢公果然高興異常,欣然收下,同意與晉結好。
虢國大夫舟之僑向虢公進諫說:“晉獻公隨時都想吞並我國,如今卻惺惺作態,送美女,結友好,臣以為這是誘餌,千萬不能上當!”
虢公色迷心竅,此刻麵帶微笑,大度地說:“晉獻公存心友好,怎會有詐呢?”
犬戎國因為接受晉國的賄賂,果然出兵伐虢。虢國與犬戎國過去經常打仗,渭水一仗,曾大敗犬戎。虢公因此一向驕縱成性,這次見犬戎又來進犯。豈能容忍,便立即揮師迎擊,兩軍在桑田(今河南靈寶縣北)相持不下。
這一天,有探子來報,虢國和犬戎已經交戰了。晉獻公立即召來荀息垂詢:
“荀先生,現在可以出兵攻打虢國了吧?”
荀息一擺手:“還不行。因為虢國雖受犬戎侵犯,但是虞國和虢國的盟約還沒有斷裂。我有一計,可先滅虢,後滅虞,一箭雙雕。”
晉獻公迫不及待地問:“先生有何妙計?寡人願聽其詳。”
荀息微微一笑,說道:“大王如果能夠賄賂虞公,向他借道伐虢。而他又同意了,那麼這兩個國家都在大王的掌握之中了。”
“寡人依大夫之計,剛與虢國結為友好不久,現在卻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公怎會相信?他絕對不會同意的!”
“虞公怎麼會不同意呢?我們可以派人到虢國尋釁,有意讓虢國公然辱罵我們,並向我們挑釁,這樣一來,豈不就有了借口?”
荀息話音剛落,獻公連聲讚道:“我有先生相助,真乃天助我也。”
荀息微微一躬:“臣下愚昧,全仗大王聖明。”
於是,獻公依計而行。
這一天,有探子告訴荀息,虢國公然向晉國挑釁,在晉國南疆集結重兵。荀息趕忙進宮,向晉獻公進言:“現在大王可以將良馬和垂棘美玉贈給虞公,他就會同意我們借道伐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