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第四套混戰計(1)(3 / 3)

元直命人解了李祐的綁繩,上前拉著他的手,徑直帶入後帳,吩咐酒筵侍候,倒把李祐給鬧愣了。

後帳的燈燭一直點到次日天明。一夜的長談,真可謂推心置腹,李祐已痛下決心,決定反吳降唐,立功贖罪。

元直望著東方初升的紅日,笑著對李祐說:“將軍,東方已白,黑夜已盡,想吳元濟的死期已經臨近了吧。”

李祐道:“大將軍,吳元濟剛愎自用,不聽良言,必食其果。然蔡州城高地險,易守難攻,我軍攻城的器械裝備又少,當另籌良策。”

“將軍的意思是,隻可智取,不可強攻?”

“正是這樣。”

“那依將軍所見,該當何如?”

“待天降瑞雪,機會自來。”

李元直安排李祐好生安歇,急差人向唐憲宗稟報此事。半月後,憲宗旨到,詔令李祐在唐軍候用。

這時候,冬已漸深,天氣更加寒冷。雪花飛舞,山川大地披上了銀裝。

再說吳元濟,自得知自己的“左臂”吳秀琳、愛將李祐盡皆降唐後,心中惱怒已極,每日裏借酒澆愁,得過且過。

這日,見大雪淩空,天地間一派莽莽蒼蒼。地上的積雪已足有兩尺厚。吳元濟不由得朗聲大笑:“真是蒼天有眼,想李元直那幾萬衣單履薄的唐兵,如何受得住這奇寒天氣。待雪停之後,我一出兵,諒你插翅難逃!嘿嘿!當真是老天助我!”

吳元濟折回屋來,重擺酒宴,歌舞助興。待掌燈時分,這位淮西節度使已大醉酩酊,呼呼大睡了。

而就在這日,元直依李祐之計,全軍拔營起寨,冒著漫天風雪,奔襲蔡州。

天漸漸黑了,而雪兀自不停。北風也更猛。部隊從文城柵出發,急行六十裏,傍晚到了張柴村(今河南汝南縣西)。駐守張柴村的淮西軍毫無防備。被李祐的前鋒部隊悉數殺死。李祐命士兵們稍作休息,吃些幹糧,整理軍備連夜出發。

雪越下越大。路也越來越難走了。一忽兒翻山,一忽兒越嶺,兵士有的失足摔死,有的凍僵而臥,元直絲毫不為所動,嚴令隻準前進,不準後退。

天色微明時,雪下得不那麼大了。唐軍終於望見了前方不遠的蔡州城。

李元直鞭指蔡州,大聲道:“眾將士聽著,前麵就是吳元濟的老巢蔡州城。城內的精銳兵丁早被調往城外各地,城中隻有老弱殘兵把守。今日若拿不下蔡州,我等死無葬身之地!”

一句話,早惹得眾將士渾身熱血沸騰,一聲悶喝,萬名饑寒交加的壯士鼓舞起精神,向著蔡州無聲地掩殺過來。

由於藩鎮割據,擁兵自雄,蔡州長期和朝廷鬧獨立。五十年來,官軍根本就沒到過蔡州城下。蔡州的守軍因此根本就沒把官軍放在眼裏。再加上這漫天大雪,城中的警戒形同虛設。官軍在李祐的帶領下,架起雲梯,登上城頭,吳兵尚在夢中。先入城的唐兵很快便擊潰了少數負隅頑抗的守軍,隨即大開城門,放下吊橋,主力部隊呼啦啦便擁將進來,呐喊聲驚天動地。

待吳元濟被人從夢中搖醒,聽到城內的喊殺聲時,他的帥府已經被唐兵包圍了。

起初,吳元濟還不信,以為自己仍在做夢。待完全清醒後,頓足捶胸,悔之晚矣。他急令侍衛負隅頑抗,又派一隊親兵冒死突圍出去,召駐紮在蔡州城外的親信大將董重質來援。

董重質聞警,親率一萬精兵急援蔡州。元直得知,忙召集眾人商議對策。李祐道:“將軍莫急,董重質的家眷尚在城內,不怕他不降。”

於是,李祐一麵對吳元濟的帥府圍而不打,一麵親去董重質的家中安撫。李祐修書一封,大意是吳元濟逆天犯上,罪不容誅,如今其大勢已去,望董將軍勿助紂為虐,及早棄暗投明。這封信交給董重質的兒子,由他打馬出城給董重質送去。

天亮了。雪也停了。

這時,小校來報:“董重質現在城外請降。”

李元直沒了後顧之憂,立刻下令猛攻元濟帥府。待李元直帶人衝進帥府內室,吳元濟正縮在床底下,抖作一團呢。

李元直破蔡州,平定淮西叛亂,所用的就是“釜底抽薪”的計謀。毋庸置疑,這是一種“逢強智取”的高妙計策。以他的區區幾萬人馬,若與吳元濟的數十萬精兵硬拚,當無勝算。所謂“不敵其力,而消其勢”,所以,李元直接連收降了丁士良、吳秀琳、李祐等吳元濟手下最得力的戰將,使得局麵逆轉,吳元濟元氣大虧,隻有束手就擒。若李元直不采用“攻心”之策,捉了敵將就殺,那可就無異於“揚湯止沸”,逼使敵方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官軍也就沒戲唱了。

渾水摸魚二十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晏息。

乘著敵人混亂之時,利用它愚弱沒有主見。因勢利導,就像人到晚上就要入室休息一樣。

“渾水摸魚”是個俗語。原意是說把水攪混了,魚也看不清楚,可以乘機把魚捉住。由此引申,人在混亂之中,也難以把握正確方向,難以辨清事態的真偽。這一計,正是人為地製造一種混沌迷離的場麵,使對手在混亂中迷惘,我們可以從中漁利,達到我們的目的。

在戰場風雲中,此術乃是常用之法。冒充敵人而蒙混過關是此計常用的術法,古今中外戰史皆有戰例。

東漢時,漢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很有韜略的政治家。在未登基前,曾在河北一帶與王朗大戰二十多日,最後攻破邯鄲,殺死王朗,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