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第三套攻占計(4)(3 / 3)

馬謖說:“他的使者還沒有回去,丞相何不馬上修書一封帶給孟達,叫孟達早日提防就是了!”

孔明想,時間緊迫,也隻能這樣辦理。他一麵寫信,一麵傳令三軍準備應戰。

司馬懿官複原職後,率領兵馬前來聽令。忽然,他的心腹把孟達欲反之事向他報告。他聽完後以手擊額,說:“也是皇上洪福齊天。諸葛亮在祁山,殺得我軍膽落心驚,皇上不得已親臨長安,偏偏這個時候孟達起事,如果皇上再遲一點起用我,長安、洛陽之地盡屬他人了。孟達舉事,肯定與諸葛亮通謀,如果我先擒孟達,諸葛亮必然心寒。局勢對他不利,再戰無益,必然退兵。”

他馬上傳令下去,以徐晃為前部,自己居中,司馬師、司馬昭壓後,也不稟奏曹睿,風雨兼程,直接取道新城。

再說孟達接到孔明的書信,好生不以為然:“人家都說孔明多心,現在看來,一點也不誇張。試想,這裏距離洛陽有千裏之遙。司馬懿就是長上翅膀,十天半月也飛不到。”他約下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商量克日舉事。耽、儀二人欣然同意,然後,他們又派人回報說:“軍器糧草,都還沒有完備,暫緩幾天。”其實,他們這是拖延時日以待魏兵的緩兵之計。孟達心粗,沒有仔細去探究此事,也就信以為真。

過了幾天,孟達熬不住了,傳令三軍換上大漢旗號,準備率領全部兵馬攻取洛陽。

忽然,探馬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魏軍大批人馬兵臨城下。

孟達猛地一驚,急忙登上城樓。果然,遠處塵埃蔽天,喊聲震耳,一麵大旗呼啦啦地在空中翻動,上麵書寫著“右將軍徐晃”五個大字。徐晃率領魏軍遮天蓋地滾滾而來。孟達此時也不知怎麼辦才好了,連聲大喊:“快,快把吊橋吊起來!”

徐晃飛一樣衝到城池下麵,勒馬高叫:“反賊孟達,早早下來受降!不然,打破城池,殺你個片甲不留。”

孟達勃然大怒,拉開弓“嗖”的一箭,正中徐晃頭部,倒地而死。一時間,城上矢如飛蝗,魏兵一陣慌亂,隻好引後退去。

孟達正想開門追趕,後方喊聲又起,司馬懿威風凜凜,率兵趕到,孟達跺腳仰天而歎:“果不出孔明所料!我死無葬身之地了!”於是,閉門不出。

第二天,孟達登城巡視,隻見魏兵黑壓壓一片,把新城圍得鐵桶似的。孟達百思無計,心急如焚。忽然,兩路後馬從外圍殺來,魏兵沒有提防,紛紛逃散。孟達睜眼一看,真是喜從天降,原來是申耽、申儀的救兵到了。

“真是天助我也!”孟達隨即發布命令:“各位將士,打開城門,會合耽、儀二位將軍,立功的機會到了。”

城門大開,孟達一馬當先,直衝向魏兵。

“反賊休走,吃我一槍!”申耽奔馬過來,舉起長矛對著孟達猛刺。孟達知道上當,急忙撥轉馬頭,往城中跑去。可是,已經晚了,城池已被魏軍奪得,城牆上到處插滿魏軍的彩旗。孟達心中慌亂,被追趕上來的申耽一槍刺於馬下,將士皆降。

司馬懿奪取新城,使曹睿對他的看法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但給他兵權,而且賜金鉞斧一對,說:“以後遇有什麼軍事機密,不必奏聞,相機辦理就是。”

曹睿為何這麼器重起司馬懿來?前麵已說過,新城乃蜀兵入魏的咽喉,新城有失,洛陽、長安兩都就危在旦夕,你想魏之江山,若不是司馬懿這一閃電式的舉動,結果誰能說得清楚。

新城之失的消息馬上傳到諸葛亮的耳朵,這本是他預料之中的事,孟達做事不慎,必然會死在司馬懿的刀下。他現在所考慮的則是街亭的防守。街亭,進則可以攻,退則可以守,新城這個有利地勢已經失去,街亭尤其顯得重要了。司馬懿輕取新城,士氣正旺,沒有不來奪取街亭的道理。而事實證明:諸葛亮的分析是完全正確的。

司馬懿請示過曹睿後,命大將張為先鋒,引軍二十萬向街亭突飛猛進。此番他們的戰略是:徑取街亭,斷蜀軍糧道,逼迫諸葛亮退回漢中。

也是諸葛亮合當失敗,在關鍵的時刻選拔馬謖這樣隻知熟讀兵法,不善靈活運用的庸才把守,難怪司馬懿說:“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街亭失守後,戰局突然轉化,諸葛亮隻好退兵,以圖再次尋找戰機。

可見,作戰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擒賊擒王,這是克敵製勝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