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交遊
●非其人不可親呢
●交遊必擇其勝我者
●結交端人正士,為終身受用
●朋友之間,居心宜直,用情宜厚
親朋中子弟佳者頗少。我不在家,爾等在塾讀書,不必應酬交接,外受傅訓,入奉母儀,可也。
家書:鹹豐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釋義]親戚朋友中的孩子們好的很少,我不在家裏,你們在私塾中讀書,不要與那些孩子們應酬,交往。在學堂裏用心聽老師授課,回家後盡心侍奉你們的母親,如此即可。
同學之友,如果誠實發憤,無妄言妄動,固宜引為同類。倘或不然,則同齋割席,勿與親昵為要。
家書:鹹豐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釋義]同窗學友,如果為人誠實,讀書發憤,無不實之言,虛妄之行,當然應該結交為朋友。倘若不是這樣,那麼,必須如管寧割席,與華歆同齋分坐一樣,不與那些人親近。
我家雖寒薄,然外人必不體諒,太涉菲薄似不近情,隻好勉強應付。
家書: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一日《與孝威》[釋義]我們家裏雖然確實貧困,但是,別人一定不會體諒我們,待人太微薄似乎不近人情,隻好勉強應付了。
長沙諸友處親送朱卷,數日了之。此外可無須酬應,朱卷以數十本為度,同年須酬應者自宜周到,但非其人不可親昵,近來習俗最重同年,其實皆藉以廣結納耳,我素不取。
家書: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一日《與孝威》[釋義]長沙的各位親友處,要親自上門去贈送你在考場所作之文,用數天時間辦好此事。此外,可不必多應酬了。所贈送的應考之作以數十本為限度,同年者必須應酬的,自然該處理周到,隻是不是人品好的人,便不能過分親熱。近幾年來,社會上有極重同年的習慣風俗,實際上都是假此名目而多結納人而已,我向來不以為然。
至交遊必擇其勝我者,一言一動必慎其悔,尤為切近之圖。斷不可曠言高論,自蹈輕浮惡習;不可胡思亂作,致為下流之歸。
家書: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與孝威》
[釋義]至於交友,就一定要選擇學問、品行勝過自己的人,一言一行一定要細心謹慎,以免事後懊悔,這更是與朋友接近的必要思想意識。決不能空言高論,自投輕佻、浮華的惡劣氣習之中;不能胡思亂想,胡作非為,淪為下流之輩。
會試後在寓讀書寫字,勿時出外。爾年尚少,正立誌讀書之時,非講交遊結納時也。同人宴集時,舉動議論切勿露輕浮光景,勿放浪高興。時時提起念頭檢點戲言戲動,內重則外輕,而過自寡矣。
家書: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與孝威》[釋義]你會試完畢,要呆在寓所中讀書,練字,不要時常到外麵去遊玩,你的年紀還不大,正是立定誌向發憤學習的時候,而不是講究交情結納朋友的時候,朋友們一起吃飯,集會時,你的言論行為切莫顯露出輕佻、浮躁的痕跡,不要一高興就放縱自己,時刻要存一份檢查自己戲言戲行的心,心中持重,言行就輕鬆,過失也自然地少了。
聞王老師清儉耐苦,人品心術甚為人所莫及,爾可時往請其教益,總要擺脫流俗世家子弟習氣,結交端人正士,為終身受用,勿稍放浪以貽我憂。時政得失,人物藏否,不可輕易開口,少時見識不到,往往有一時輕率致為終身之玷者,最須慎之又慎。
家書:同治四年三月十三日《與孝威》[釋義]聽說王老師清貧節儉,刻苦耐勞,他的品性和心地都很好,是別人不可企及的,你可以經常去他那裏向他請教。要將世俗官宦子弟的壞習氣全部擺脫,結交品行端正的人士,作為一生中的益友,不要放縱自己,添我憂慮。時下政治的成敗,各界人士的好壞,你都不要輕易開口評論。年輕時閱曆很淺,經常有因為一時間粗心大意,卻使一生中蒙受汙辱的,這方麵最要審慎,再審慎。
吳翔岡所製劈山炮未嚐不好,惟須照模製藥,又兜用螺絲轉,一經損壞,便難覓匠修整。大抵軍器不宜太精細,以所用者皆是粗人也。翔岡立意要與人不同,此最是短處,而所賞識之人多無實際,渠薦與我之人,張聲恒、章榮先尚略可,然皆由璞出者,此外則無一堪用之才,難怪其從前帶勇,每戰輒不如意也。而猶不自痛悔,複意氣自矜,恐將來亦難望長進,終是廢材。渠來信雲尚欠伊銀百兩,錢卅串,可從靜齋先生處餘銀內取而還之。我所謂商賈氣太重者此耳。此君誌趣頗好,然讀書太少,自信太過,頗有“亡而為有,虛而為盈”之病。上年欲其來營,亦頗思陶熔一番,或可望其有進。渠既不願,則不必也。
家書: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與孝威》[釋義]吳翔岡製造的劈山炮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隻是必須依照模子製造彈藥,另外外殼要用螺絲安裝,一遭損壞,就難以找到工匠修理了。大體上講,軍械不適宜於做得過分精微細巧,因為使用軍械的人都是一些知識貧乏的人。翔岡執意要做得同別人的不同,就是最大的缺點。他賞識的人也大多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他推薦給我的人,隻有張聲恒、章榮先還稍微好點,可這兩個人都出身於璞軍,除此而外,就沒有一個可用的人了,難怪他以前帶兵,每打一仗就不能滿意。可他仍然不曉得深深自責,幡然悔悟,依舊是那樣驕傲自滿,恐怕將來也沒有什麼進步的希望了,終究隻能是廢物一堆。他來信說還欠他一百兩銀子,三十串錢,你可以從靜齋先生那裏的餘銀中領取這筆錢還給他,我說他商人氣息太重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類事。這個人誌向很不錯,但是書讀得太少了,又過於自信,很有點“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的毛病,去年想他來軍營,是很想讓他在軍中陶冶、熔煉一番的,也許,這樣還可以有些長進。他既然不願意,就沒有必要勸他來了。
佑生偕其妻兄劉順東來,到軍後不一月即病,佑生又往樂平親視之,日間尚未回營,此子誌趣不甚佳,近來頗不如上年之馴謹,又頗好飲,喜議論,將來恐無成就,爾外家世澤微矣,佳子弟極難得,吾是以念叔容而悲也。履祥無大過惡,亦毫無長進,將來恐求為耕田食力之人尚不可得,亦無如之何。
家書:鹹豐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孝威》[釋義]佑生帶來了他妻子的哥哥劉順東,這個人到部隊後不到一個月就病倒了,佑生又親自跑到樂平去看望他,白天還沒有回營中。這個人誌向意趣不很好,近一段時間極不像去年那樣馴順、恭謹了,他還很喜歡喝酒,喜愛議論是非,將來恐怕幹不出什麼名堂來,你外祖父家裏的好傳統沒有人接下去了。好孩子很難得到,我所以非常思念叔容,經常悲不自勝。履祥沒有什麼大毛病,但也沒有什麼進步,將來恐怕想做個自食其力,耕田吃飯的人都還沒有可能,我拿了他也沒有辦法。
駱、曾、胡之保,則已在聖明洞鑒之後矣。官文因樊燮事欲行構陷之計,其時諸公無敢一言誦其冤者,潘公祖蔭直以官文有意吹求之意入告,其奏疏直雲: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某人。於是蒙諭垂詢,而官文乃為之喪氣,諸公乃敢言左某果可用矣。鹹豐六年,給諫宗君稷辰之薦舉人才以我居首;鹹豐十年,少詹潘君祖蔭之直糾官文,皆與吾無一麵之緣,無一字之交。宗蓋得聞之嚴丈仙舫,潘蓋得聞之郭仁先也。郭仁先與我交稍深,鹹豐十年,與吾邑人公議,以我應孝廉方正製科。其與潘君所言,我亦不知作何語。宗疏所稱,則嚴仙舫丈親得之長沙城中及武昌城中者,與吾共患難之日多,故得知其詳。兩君直道如此,卻從不於我處道及隻字,亦知吾不必私情感之,此誼非近人所有。而宗、潘之留意正人,見義之勇,亦非尋常可及矣。
家書: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孝威》[釋義]駱、曾、胡對我的保護,那已經是皇上了解明白之後的事了。官文趁樊燮的事情,想將我牽連進去,陷害我,當時各位公卿不敢說一句話來洗清我的冤情。潘祖蔭直接奏明皇上,說這是官文蓄意吹毛求疵,他的奏疏直截了當地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湖南,湖南不能一天沒我左某。皇上於是向各位公卿仔細詢問我的情況,官文到此時才垂頭喪氣,打消害我的念頭,各位公卿才敢向皇上講述左某確實可以任用的理由了。鹹豐六年,給諫宗稷辰先生向朝廷推薦人才時,將我排在第一位,鹹豐十年,少詹潘祖蔭先生正義凜然糾正官文的錯失,但他們都與我不曾晤一次麵,也沒有一個字的書信交往。宗稷辰先生大概是從嚴仙舫老人那裏聽到我的情況的,潘祖蔭先生大概是從郭仁先那裏聽說我的,郭仁先與我交情稍深一點,鹹豐元年,他跟我們鄉裏的人經過商議,推舉我應考了孝廉方正製科,對於他和潘先生所說的話,我也不知道該怎樣解釋,宗稷辰先生在奏疏中所說,那是嚴仙舫老人親自在長沙城內和武昌城中耳聞目睹的,跟我共患難的時日較多,所以,他了解得很詳盡。他們兩人是這樣的直道衷腸,卻從來不在我這裏說及一個字,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不是用個人私情感動他們的,這種情誼近代的人是不可能有的。而宗、潘的注重正人君子,見義勇為的舉措,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昨到崇安查喻令賬簿,爾等來閩過縣境時,渠實賠錢二百三十餘千,已清給之。凡事要細心經理,不可全信別人。即如此事,若不查個明白,必翻疑縣令之謊說矣。別人隻知敷衍外麵好看,不管人家有苦難說。即此一事,可知做官之難,可見別人不足靠也。
家書: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與孝威》
[釋義]昨天到崇安去查了一下縣令的賬簿,你們來福建路上經過崇安縣境時,他實際上花了二百三十餘千錢,我已全部給他了。對於自己的任何事情,都要細心料理,不能夠完全相信別人,就像這件事吧,假如我不查清楚,一定會反而懷疑縣令在說謊話。別人隻曉得在外應付,求得臉麵光彩,哪裏顧及到人家有難言的苦衷呢!就這一件事,即可領略到做官的難處,也可以看出別人的不可靠來。
我過寧津時,無意中見兩張姓,一高姓,均雲是爾同年,在都時曾為爾代購人參者,吾觀其鴉片癮甚大,絕之。爾為母病買參乃托吸煙好友,何耶?湘潭韓姓同年曾到浙江,吾知之深矣,昨諭爾訪下第寒士厚送盤費,爾乃托之此君,何耶?
家書: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與孝威》
[釋義]我路過山東寧津的時候,無意中與兩位張姓青年,一位高姓青年邂逅,他們都說是你的同年,在京城裏時,曾經替你代買過人參。我看到他的鴉片煙癮極大,就沒有與他多說什麼了。你為給母親養病才買人參,竟然拜托一個吸煙的好友去辦,這是為什麼呀?你湘潭的那位姓韓的同年曾經到過浙江軍營,我對他的了解非常透徹,我上次叫你拜訪那些應考落第的窮困貧寒之人,給他們多送些旅途盤纏,你竟然又托付給這位先生去辦理,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呀?
爾言延哥光景艱難,欲為其買田作久遠計,於義甚當,吾非忘之也,特以延哥、和哥性質均非可處樂之人,愚而多財,將益其過,故每吝之,冀其從艱苦長些誌氣耳,茲竟無望矣。
家書:同治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與孝威》[釋義]你說延哥家庭情況很困苦艱難,想替他買些田日,以維持他一家以後的生活,從理義上講,這一舉措非常得當。我不是忘了這件事,隻是因為延哥、和哥從本性上講,都不是那種能身處安樂的人,一個人生性愚蠢卻多財富的話,那就會加深他的過失,所以我常常不想拿錢給他,我這樣做是希望他在貧窮困苦中奮起,增長一些為人的誌氣,現在看來,終究是希望渺茫了。
文卿自是當時之彥,所詢秦事已告之。戴敬堂老而憨,不可失其歡,非但世誼應厚,即對平人亦不可不留心也。
家書:同治十一年三月十日《與孝威》[釋義]文卿當然是時下的俊彥之才,他向我打聽的陝西那些事,我已經一一告訴他了。戴敬堂年老而又傻氣,不能惹他不高興。不隻是與我家有世代交情的人應該優厚款待,就是對待一般的人,也不能不注意。
曾侯之喪,吾甚悲之,不但時局可慮,且交遊情誼難恝然也。已致賻四百金,挽聯雲:“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蓋亦道實語。
家書:同治十一年四月十四日《與孝威》[釋義]曾侯死去,我極悲傷。不但時下的局勢令人憂慮,而且從私人感情上講,我也不可能無動於衷。我已經送去了四百銀子,作為助喪禮金,我的挽聯是這樣寫的:“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說的也大致都是真心話。
君臣朋友之間,居心宜直,用情宜厚。
家書:同治十一年四月十四日《與孝威》[釋義]國君、輔臣、朋友之間,要用直率真誠之心相待,要用濃厚的情感相待。
養生
●調養以節思慮為第一要義
●養病之訣,總在清心寡欲,慎起居,節飲食,省酬應,除煩惱數端
爾體質頗弱,藥餌調理固不可少,然安心靜養尤其所急。日間隨意寫字看書,不必久坐久讀也。
家書:鹹豐十年四月三日《與孝威》[釋義]你的體質很虛弱,醫藥調治當然少不得,但安心靜養尤其要緊。白天寫字看書可隨意點。不必久坐久讀。
讀書亦可養身,隻要有恒無間,不在功課之多。
家書:鹹豐十年九月四日《與孝威》[釋義]讀書也可以調養身體,隻要持之以恒,不時斷時續就行,不要計較功課的多少。
爾體氣頗弱,周身間有作脹之時,是氣血不足之證,須加意保養,節勞逸,慎起居為要。讀書可以養性,亦可養身,隻要工夫有恒,不在迫促也。
家書:鹹豐十一年十二月一日《與孝威》
[釋義]你身體極為虛弱,全身有時出現氣脹的現象,這是氣血不足的症候,你要特別加強保養,要勞逸結合,要注意日常生活。讀書可以陶冶情性,也能夠調養身體,隻要持之以恒就會有收效,不在於急迫、倉促之間。
得十一月十日書,具悉爾母及爾體氣均好,甚為欣慰,衛生丸極得力,內有參、茸,可取服之,秧參力量較高麗參為佳,作丸藥服之,亦好藥餌。滋補究是無益,總要自己加意葆練,庶無他慮。
家書:同治二年十二月五日《與孝威》[釋義]收到你十一月十日來信,備知你母親和你的身體都很好,心中感到非常欣慰。養生丸很有效,它的裏麵含有人參、鹿茸,可以服用此藥。秧參藥力比高麗參強,將它做成藥丸服用,也是一種好藥物,專靠藥物滋補,終究對身體沒有很大的益處,畢竟還是要靠自己注意保養、鍛煉,希望你們不要有其他的思慮。
孝威書來,言咳嗽、腰痛已全愈。季和言,得家信雲,並未曾全愈,殊為憂之,現尚服藥否?節飲食,簡思慮,讀書自樂延年,娛我足矣。
家書:同治十一年十二日二十三日《與威寬勳同》[釋義]孝威來信,說咳嗽、腰痛之病已全好了,季和說,他收到的家信上說,你的病並有全部好,我聽了後,感到非常擔憂,你現在還在吃藥嗎?你要在吃喝的東西上多自我節製,不要思考太多的事情,讀書自樂,延年卻病,隻要能讓我感到欣慰就足夠了。
保養之方,以節,思慮,慎起居為最要,飲食寒暑又其次也。讀書靜坐,養氣凝神,延年卻病,無過此者……家務細瑣可交孝寬料理,爾不必管,世俗酬應擇要者親去,餘亦交孝寬代之可也。
家書:同治十二年二月一日《與孝威》[釋義]保養身體的訣竅,首先在於少想事情,謹慎作息,其次是要注意飲食、冷熱。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讀書。能補養人的元氣,凝聚人的心神,延長壽命,去除病痛,除此而外,沒有好辦法了。……家裏瑣碎的日常事務可以交給孝寬去處理,你不要管。人情應酬你選一些重要的,親自去,其餘的也可以交給孝寬,叫他代替你去。
調養以節思慮為第一要義。憂鬱傷肝,思慮傷脾,均與爾所患有礙。
家書: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與孝威》[釋義]調養身體的最好方法是少想事,去心憂。憂愁鬱悶有損肝髒,思慮事情有傷脾髒,這都對你患的病不利。
至於養病之訣,總在清心寡欲,慎起居,節飲食,省酬應,除煩惱數端,是在爾自己善為保愛,不在藥餌。我之愛惜爾,以愛民不嗜殺為要,不在祈禱。
家書:同治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與孝威》[釋義]至於養病,其訣竅總離不開清心寡欲,謹慎作息,節製飲食,減少應酬,摒除煩惱數點,這要靠你自己妥善保養自己,愛惜自己,不是依靠藥物。我對你的愛護珍惜,辦法主要是憐愛百姓,不濫殺人,而不是祈天禱神。
家事一切爾可毋須操心,外麵酬應毋須幹涉,隻一意靜攝為要。久病纏延,最忌雜投醫藥。前書所說病源,治法大約不差。中和之品見功不速,勿因病勢小有加減遽圖改易。
家書:同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與孝威》
[釋義]家裏的一切事情你都可以不操心,外麵的人情應酬也不要理睬,身體主要靠專心靜養。長期鬧病不斷,最怕各種藥物雜服,我在上一封信裏講的病因、治法大概不會錯。中和之藥見效不快,不要因為病情稍有好轉或加重,就馬上想將藥物更換。
知恩圖報
●危疆重寄,義無可諉,惟有盡瘁圖之,以求無負
●一介書生,數年任兼圻,豈可避難就易哉
國恩高厚,報稱為難。時局已艱,未知攸濟,亦惟有竭盡心力所能到者為之,期無負平生之誌而已。
家書:鹹豐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與孝威》[釋義]國家對我的恩遇極為隆厚,要全部報效當是難事。時勢已變得非常艱險,不知要從哪裏開始挽救才好,我也隻有竭心盡力,就能力所可及者著手,以期不辜負一生的誌向罷了。
見在主少國危,左右之人未必能肩此艱巨,時局殆不堪設想,且各盡其心力所能到者為之,求無負吾君以負平生耳。
家書:鹹豐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與孝威》[釋義]現在皇上年紀少小,國家陷在危難之中,皇上左右的輔臣不一定能肩負得起現時的艱巨大任,時局大概不堪設想了。我們每個人隻能姑且揀自己心能想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做一些,以求不辜負皇上,不違背一生的誌向罷了。
外祖母待我如子,從前寒苦時得外家資助甚多。數年從戎於外,未獲一奉甘旨,將來建坊之費自當獨任。
家書:同治三年六月十日《與孝威》[釋義]外祖母待我像親生兒子一樣,以前,在我們家裏貧寒困苦的時候,得到了外祖父母家的很多幫助。我這許多年來,一直在外麵帶兵,未能給她老人家敬獻過一次美好的食物。將來修建牌坊的費用自然應該單獨承擔。
毛中丞待我最厚,聞曾於奏中聲敘在幕中事,意在為正人吐氣耳,其用心可敬如此,爾等何從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