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處世箴言1(3 / 3)

爾榜後已分何部?少年新進,諸事留心考究,虛心詢問,藉可稍資曆練,長進學識,切勿飲食征逐,虛度光陰,每日讀書習字,仍立功課,不可曠廢間斷。

家書:同治四年閏月七日《與孝威》

[釋義]榜公布後,你知道你分在哪個部嗎?青年人乍進官場,無論何事都要注意做到細心考索研究,虛心向別人請教,藉此可以讓自己受到一些鍛煉,增長一些見識和學問,你切莫一天到晚隻知道吃飯、玩耍,使時光白白地流逝而過,每天要堅持讀書、練字,仍然要設立每天的課程,不能讓學業荒廢。

世俗中人見人家興旺輒生忌嫉心,忌嫉無所施則諛諂逢迎以求濟其欲。為子弟者以寡交遊,絕諧謔為第一要務,不可稍涉高興,稍露矜肆。其源頭仍在“勤苦力學”四字,勤苦則奢淫之念不禁自無,力學則遊惰之念不禁自無,而學業人品乃可與寒素相等矣。

家書:同治四年七月一日《與孝威》[釋義]社會上有些人看到別人的家庭人丁旺,財富多,就會產生忌嫉之心,當忌妒無法產生效用時,那他們就會轉而阿諛,諂媚你,奉承、迎合你,以此求得他們欲望的滿足。作一個好孩子,第一件要緊事就是要少交結、遊玩,根除言語不嚴肅的毛病,不能縱情喜樂,顯露一點點自誇、放肆的痕跡。要做到這一些,根本措施還是在於“勤苦力學”四個字,勤奮刻苦,那麼,奢望淫欲就不用禁止,自然滅絕;努力學習,那麼,遊玩怠惰之心就不用禁止,自然消亡,這樣,一個人的學業和品德才可同貧寒人家的孩子們媲美了。

爾在諸子中年稍長,性識頗易於開悟,故我望爾自勉以勉諸弟也。都中景況我亦有所聞,仕習人才均未見如何振奮,而時局方艱,可憂之事甚多,外間方麵亦極之才,每一思及輒為鬱鬱,爾此後且專意讀書,暫勿入世為是。古人經濟學問都在蕭閑寂寞中練習出來。積之既久,一旦事權到手,隨時舉而措之,有一二樁大節目辦得妥當,便足名世,目今人稱之為才子、為名士、為佳公子,皆諛詞,不足信。即令真是才子,名士、佳公子,亦極無足取耳。識之。

家書:同治四年七月一日《與孝威》[釋義]你在所有孩子中,年齡最大,性情很容易開導,所以,我希望你勤奮自勉,以便勉勵各位弟弟。關於北京的情況,我也聽說了,沒看到官員能士怎樣振奮的情形,時下政局正處在危難之中,可憂心的事情特別多,外麵也很少可用的人才,每次想到這些,心裏就鬱鬱不樂。你自此以後,姑且專心讀書,暫時不要踏上官場,這樣選擇才會不出差錯。古代人的治世濟民的學識全是在消閑、寂寞的時候潛心學到的。隨著時日的推移,知識越積越豐富,有一天,手掌權柄,便即時籌劃、辦理,各種事務中有一兩件大的辦理得出色,就足可流芳百世。我看時下稱讚別人為才子、名士、好公子,那都是阿諛奉承別人的話,不可信,即是這些被稱頌的人真的是才子,名士、好公子,那也很不可取,你要記住這些話。

惟刻難忘者,爾等近年讀書無甚進境,氣質毫未變化,恐日複一日,將求為尋常子弟不可得,空負我一片期望之心耳。夜間思及,輒不成眠,今複為爾等言之,爾等能領受與否,我不能強,然固不能已於言也。

家書:鹹豐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釋義]我記在心中,難以忘懷的,隻是你們這些年來讀書沒有什麼進步,脾氣性格也沒有一點變化,恐怕這樣日複一日地下去,就算是將來隻想做個一般的人也難以如願的,那可就白白地辜負了我對你們寄予殷切希望的一片苦心了。夜裏想到這些,我就無法入睡,現在再對你們說說。你們能否體會我的苦心,我無法強迫,但是,我實在無法不講給你們聽。

爾母腳氣時發,恐難速愈,老年氣血衰耗,殊為念之。爾與諸弟一心讀書學好,乃慰我意。外事不必問,軍中事冗,我亦不時寄家信,轉以無信為平安耳。

家書:鹹豐十一年三月六日《與孝威》

[釋義]你母親的腳氣病時常複發,恐怕一時難以治愈。老年人氣血損耗太多,已成氣衰血虧之勢,我特別記掛。你與各位弟弟隻有一心一意讀書,學好樣,才可以讓我心中快慰。外麵的事情你們不要打聽。軍隊中事務繁雜,我也會常常信回家的,以後以沒信回家為平安。

兒輩在家,知乃公行間艱苦,必不敢安逸享受,當益刻厲自修以慰我意也。

家書:鹹豐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與孝威》

[釋義]你們做兒子的呆在家裏,如果知道你們的父親在軍隊中的艱難苦楚,就一定不要貪圖安居逸樂,吃喝享受,應該更加刻苦努力,勤奮學習,來安慰我的心靈。

爾曹在家讀書學好,免我分心慮爾,即是爾等孝思。

家書:同治元年正月五日《與孝威》

[釋義]你們在家裏發憤讀書,學人好樣,免得我分心來擔心你們,這就是你們對的孝心。

身當前敵,兵事當有幾分把握,惟西北用兵,糧與運較餉尤難,與東南迥異。一切極費周章,不能作一爽快之舉,我內無奧援,外多宿怨,顛越即在意中,惟各行其實,不恤其他,可對君父,可對祖先,畢竟勝常人一籌。爾等須加意謹慎,時時存一覆巢之想,存一籍沒之想,庶受禍不至太酷耳。

家書:同治八年二月四日《與孝威》

[釋義]我在前方以身擋敵,對於用兵的事情應該是有幾分把握的,隻是西北地區用起兵來,糧食和運輸相對於軍餉來說,還要困難,同在東南地區時迥然不同,所有的事情都特別費周折,讓人不能爽爽快快地做完一件事情。我朝廷之中沒什麼後台援助,在朝廷外與人多舊怨,遭受遷謫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隻有各人盡力做點實事,不去憂慮其他的事情,隻要做得能對得起皇上,對得起祖宗,就畢竟勝過一般人一籌了。你們要格外小心謹慎,時刻心存覆巢之念,作好沒籍的準備,隻有寄希望於遭受的禍殃不至於過分殘酷了。

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力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

家書:同治八年四月二十四日《與孝威》

[釋義]西北地區的事情極其艱難,所有官吏人人望而卻步,隻有我一個人將此事承擔了下來,這樣做的原因,也是想受盡人世苦楚,給我的兒女子孫留點後福,留些榜樣在人世上。

活一日,辦一日事,盡一日心。

家書:同治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與威寬勳同》

[釋義]我能活一天,就為國為民辦一天的事情,傾灑一天的心血。

世俗之見方以子弟應試為有誌上進,吾何必故持異論。但不可藉此廣交遊,務征逐,通關節為要,數者吾所憎也。恪遵功令,勿涉浮囂,庶免恥辱。

家書:光緒二年五月六日《與孝寬》

[釋義]現在社會上的人正將孩子們參加科舉考試,視為有誌氣,有上進心的標誌,我為什麼一定要存心提出不同的意見呢?隻是你絕對不能藉助這一名目四處交結,天天遊玩,拉關係,走後門,這幾點是我最為厭惡的。你要恪守國家對學者進行考核和錄用的法令,不要踏入俗世中去,以避免招恥受辱。

同在家潛心讀書為要,今歲未延師訓課,尤宜檢束自勉,不可放肆廢學。吾老矣,軍中羈身,去家萬裏,兒曹成敗非能預知,亦實不暇管教,爾等成人與否亦不在意,隻好聽之。

家書:光緒三年五月四日《與孝勳孝同》[釋義]孝同在家裏要一心一意讀書,今年沒有請老師教課,你就更加要自我約束,自己勉勵自己,不能放縱恣肆,荒廢學業。我老了,身在軍營,離家萬裏,兒子們的成功與失敗不是能夠預先知道的事,也實在沒有時間來管教,我對你們能否能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心中也不當一回事,隻好聽其自然。

小時聽慣好話,看慣好榜樣,長大或留得幾分寒素書生氣象,否則,積代勤苦讀書世澤日漸銷亡,鮮克由禮,將由惡終矣。

家書:光緒三年五月四日《與孝勳孝同》

[釋義]一個人小時能接受好言語的教誨,多看一些好的榜樣,長大以後,也許身上還能存留一些貧寒的讀書人的氣質,不然的話,世世代代勤奮讀書的遺風就會一天天地消失,很少能夠遵從禮節,最終將淪為邪惡之徒。

在蘭讀書,自立課程,謝絕人事,以求精進,切勿悠忽玩愒,負此年光,至要,至要。

家書:光緒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與孝同》

[釋義]你在蘭州要用功讀書,要自己擬定每天的功課,謝絕一切人情應酬,以便求得學問日益精深,淵博,絕對不要貪圖遊玩,等閑度日,辜負這段青春年華,這是最最重要的事。

返蘭後伏案讀書,謝絕應酬,勤寫家信,庶不失寒素佳子弟規模。

家書:光緒六年六日二十三日《與孝同》[釋義]你返回蘭州後,要天天伏案讀書學習,摒絕一切人情應酬,要多給我寫家信,希望你不丟掉貧寒人家的好孩子的風格。

古昔聞人學問、事業得力處,隻是苦耳。

文:《王伯谘先生家訓於清端公與友人論羅城事書》序[釋義]古代名震天下的人,學問,事業上獲得了最大效益的地方,隻不過就是刻苦勤奮罷了。

周王之命畢公也,日:“克勤小物。”夫畢公,大賢也;保東郊,大事也,於小物之勤曷取乎?蓋惟勤也,則清明之氣在躬,意念沉下而不為煩冗所絀。故古今之能任大事者必於其小事不苟,信之。

文:《陶文毅公詩話鈔》跋後[釋義]周王命令畢公,說:“希望能勤奮地辦好每一件小事。”畢公是一個大賢人,保衛東郊又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對於小事情要勤奮辦理,這有什麼可取的呢?大概隻有勤奮努力,一個人才能保持身上的清晰明朗的神誌思慮,心思凝聚,不被煩瑣冗雜的人情世故攪擾。所以,古今能擔當大事的人,一定不會馬虎草率地對待任何一件小事,這是千真萬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