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篇1(1 / 3)

中國篇

堯舜意欲廢止禪讓

曆史拉開反腐序幕

大約公元前100多萬年到公元前21世紀,我國處在曆史上的原始時代。當時,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進退、揖讓之禮,無禮服、履帶、宮室、蓄積之便,無器械、舟車、城廓、險阻之備。大家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所有的成員一律平等,民主精神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按照軍事民主製的傳統,部落聯盟最高首領必須由部落聯盟議事會(由各部落首領組成)一致同意而選舉產生。這就是中國古代史上有名的“禪讓製”。

在那個時代,一個人被選為酋長或委以重任,隻是由於他個人具有勇敢、機智、雄辯等特長。當酋長意味著貢獻大,出力多,經驗豐富,而不意味著索取什麼。這樣,人們不需要也不可能去追逐權勢,不需要也不可能搞任人唯親,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這種選賢任能的作法,大約隻存在於堯舜以前的三皇五帝時代。從堯舜開始,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堯是被人們視為典範的仁君,勤儉、樸素,辦事公正,體恤人民。他召集過許多賢德能人去幫助治理國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極受百姓愛戴。但是,據《山海經·海內南經》說,堯年老時不如以前賢德,企圖破壞“禪讓製”,私自將部落聯盟最高首領的位置傳給其子丹朱。有虞氏首領舜以破壞傳統為名,囚禁堯於平陽,放逐了丹朱,阻止丹朱和他父親相見,自己奪得最高領導權。

舜是傳說中著名的仁君,待人和藹,樂於助人,博得了人民的擁戴。但是,據《史記·夏本紀》和《孟子·萬章》記載,舜晚年不如以往賢德,不再與四嶽(四麵八方的部落首領的縮稱)商量,自己作主把禹當作自己的繼承人,即曆史上有名的“薦禹於天”。當然,這裏有一個禹治水成功,威信很高,多次受到讚揚,似乎無需再征求意見了的因素。但不管怎樣,畢竟在程序上與以前不同了。後來,禹就如法炮製,“以天下授益”。從此,史書上再也沒有四嶽起什麼作用的記載了。

這種情況說明,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私有製的產生,私欲有了一定的萌芽和膨脹。部落聯盟首領開始追求一些特殊的地位,並依仗這些特殊地位來擴充自己的勢力。聯盟酋長不再對他下麵的氏族成員負直接的責任,而一般隻對部落酋長負責(部落酋長隻對氏族酋長負責)。聯盟酋長和氏族成員之間的直接聯係顯著地減少了。四嶽的消聲匿跡,正說明了聯盟酋長個人權力的擴大。

到了禹的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已經很大。他在會稽召開各酋長大會的時候,有個防風氏部落酋長遲到,禹一怒之下,把他處死。可見,他已非常專橫了。

按照傳統的“禪讓製”,禹事先也推薦了東夷的首領皋陶(yáo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薦了東夷的伯益作為繼承人。這時,隨著私有製的日益發展,人們越來越強烈地希望獨占部落聯盟首領職位。禹雖然不得不順應傳統習慣勢力推薦了伯益,但他卻不給伯益實權,使伯益得不到鍛煉,也不能在群眾中樹立威信。相反地,他卻把實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啟,讓啟的親信掌握了許多權力。當禹年老死後,伯益按照過去的傳統,躲到另一個地方去表示謙讓,讓各氏族、部落來決定由誰繼位。由於伯益當時的權力和威信都不及啟,所以,當時“朝覲訟獄者”都不去找伯益而去找啟。民間的歌謠也不歌頌伯益而歌頌啟,他們都說:啟才是我們的君主,他是帝禹的兒子啊!這樣,啟就輕而易舉地繼承了禹位。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大禹傳子”。後來,伯益反擊,但被啟殺掉。於是,原始社會末期實行的部落聯盟首領“禪讓製”被改變了。從此,“大人世及以為禮”,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啟接位當初,為了贏得民心,能嚴於律己,過著粗茶淡飯的儉樸生活,還尊老愛幼,任用賢能。不久,隨著權力地位的鞏固,他一改以往的好作風,生活變得糜爛腐化起來,整天飲酒作樂,歌舞遊獵。可見,從“禪讓製”被破壞,原始的民主政治被專權代替,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私有製出現以後,統治階級便利用私有製以及手中的權力腐化墮落起來。啟的腐化是曆史記載的最早的例子。有腐敗,就有反腐敗的鬥爭,啟的生活就受到了當時一些人的指責、批評。從此,曆史拉開了一幕又一幕的反腐敗鬥爭的序幕。

(梅金華)

酒池肉林,帝辛腐化已極

人神共憤,商朝離析分崩

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是帝辛,又叫紂王。商紂王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驕奢淫逸之主,無道暴君。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紂王這個人,反應敏捷,見多識廣,不論是聰明還是勇力,都超過一般人。他的勇力能赤手空拳跟猛獸搏鬥,他的聰明表現為能言善辯。但是,他的聰明才智並沒有發揮在治理國家上,而是用於腐化的生活上,用於如何殘酷地剝削壓迫人民以保證他過上淫逸生活這些事隋上。他常拿自己的能力向大臣們誇耀,以使大臣們俯首貼耳,他常認為自己的聲望高於天,便可以為所欲為。他的聰明表現在他排拒他人的勸阻方麵,人家要說什麼他早就知道,別人一開口,他就可以加以駁斥。他往往說得天花亂墜,把自己的過錯掩飾得天衣無縫。所以他暴君的角色也就表演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導致了商王朝的分崩離析,最後滅亡。

紂王是在他父親帝乙死後繼位的。紂王本是帝乙的小兒子,他還有長兄微子啟,因啟的母親是身份低賤的婢妾,所以是長子也不能繼位,而紂王的生母是正宮皇後,所以雖是幼子也能繼位為王。

紂王上台伊始,便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以滿足自己揮霍腐化、聲色狗馬的生活欲望。商朝都城原在安陽,他把它向南擴大到朝歌(今河南淇縣),向北擴大到邯鄲、沙丘(今河北平鄉東北),在大片土地上興建離宮別館,縱情享樂,從不把國計民生放在心上。沙丘是他上台後興建的一個供他享受的“重點工程”,在這裏,台榭連著亭閣,池水依傍山丘,有園有苑,苑中奇花異卉四時不謝,園中從各地進貢來的珍禽怪獸,嘶鳴不絕。在這裏,樂工成群,鼓聲喧天。紂王同他寵愛的有蘇氏美女妲己終日觀舞賞歌,遊園逛苑,尋歡作樂。傳統的歌舞欣賞膩煩了,他便要樂師師涓新作“淫聲”,有所謂“北裏之舞”,“靡靡之樂”。更為令人觸目的是,紂王在沙丘特意建造了一些池子,池子裏盛滿了酒,酒香飄溢數裏之外,酒糟堆得象小山,到處懸掛著一串串獸肉,好像一處枝繁葉茂的樹林。紂王讓男男女女脫光衣服在其中追逐嬉戲,通霄達旦地吃喝玩樂。

當時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人們維持粗衣淡飯都須付出艱辛的勞動,紂王奢侈豪華的腐敗生活就不能不建立在對廣大百姓的敲骨吸髓的剝削上。紂王不顧人民的死活,橫征暴斂,以填塞自己的貪欲。他在朝歌修築了一座方圓三裏、高過千尺的鹿台,鹿台的地基用鵝卵石鋪底,上麵再用巨大的圓石雕了猛獸作為柱礎,或是用青銅鑄成細花密鏤的銅像,蹲在地上,背上馱著金絲丹漆的文梓木柱,柱上架著龍飛鳳舞的雕梁。四壁都嵌著明珠白璧,地上鋪著錦茵軟席。正室叫瓊室,瓊室的門用白玉砌成,名為玉門。鹿台的宮室裏貯滿了各種珍寶,住滿了美女,奢華無以複加。他把人民的糧食都搜刮來,堆積在巨橋的糧倉,而人民啼饑號寒。

紂王的腐化墮落,橫征暴斂,一開始就引起了貴族階級中有識之士的憂慮。紂王的二哥箕子看到紂王用象牙做筷子的時候,就感到惶恐不安。箕子認為用象牙做筷子,必不會再用瓦缽用餐,一定得用犀牛角和美玉做的器皿與之配套。用象牙筷和犀牛角、美玉做的器皿,必不會吃普通的菜湯,一定要吃犛牛、象肉和豹的胎兒。吃犛牛、象肉和豹的胎兒的人,必不會穿粗布短衣,在茅草棚裏用餐,一定要穿華美的衣服,住高樓大廈。這樣便會一步步滑向腐敗的深淵而不可拔出。果不出箕子所料,5年之後,紂王便專設“酒池”、“肉林”,腐化透頂了。

對於以紂王為首的貴族階級的腐敗,最先起來反對的是平民、奴隸。由於貴族階級的殘酷壓榨、掠奪,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以老百姓怨聲載道,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激烈,社會動蕩不安。“如蜩如螗,如沸如羹”,這是詩經中形容商代末年社會矛盾激化的詩句。那時各種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就象盛夏時節眾蟬在噪鳴,也好似一鍋鼎沸的熱湯。詩句活現了一幅民怨沸騰、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景象。卜辭中也多有“喪眾”的記載,說明奴隸用逃亡來對奴隸主進行鬥爭,《尚書》中說“小民方興,相為敵仇”,可見平民的反抗活動也日益展開。為了鎮壓人民的反抗,紂王又濫施酷刑,恣意妄為。他用“炮烙之法”(即在銅柱上塗上膏油,下麵燒起炭火,令犯人在銅柱上爬行,忍受不了燙烙就掉進炭火中燒死)殘害無辜民眾,並以此為樂,取悅妲己,欣賞這殺人的“節目”。

紂王的暴虐荒淫,也引起了統治階級內部的議論和不滿。商朝的“大師”對微子說:現在我們的國王以殺戮和重刑大肆搜刮民財,雖然引起了民眾的仇視而仍然不知停止。他一個人幹出了種種罪惡,民眾受盡疾苦而無處訴告。紂王自恃其才力而疏遠甚至處置不滿的舊臣,而對獻媚迎逢的無恥之徒卻加以重任。大臣商容對商王朝忠心耿耿,對紂王的倒行逆施苦苦勸諫,反被紂王廢除貶斥。他的叔父比幹獨敢強諫,死諫3日不走,他就剖殺了比幹。箕子因懼怕而狂,他又加以囚禁。沒有人敢進諫,微子啟和其他一些臣僚都因失望而相率離他遠去。相反,費仲是個阿諛奉承而又貪財好利的人,紂王卻對他言聽計從。有個叫惡來的人,特別善於挑撥離間,也被紂王擢用。紂王的罪惡行徑引起了諸候的不滿和反抗,他們紛紛背棄他。被紂王封為三公之一的九侯,曾送給紂王一個美女,那個美女不喜歡紂王那套荒淫胡來的事,紂王一氣把她殺了,還禍及九侯,處九侯以“醢”(剁成肉醬)刑。鄂侯為九侯抱不平,跟他爭論,言詞過於激烈,紂王便將鄂侯處以“酺”(殺後做成人肉幹)刑。西伯姬昌看到紂王如此殘暴,暗中歎息了幾聲,被紂王的親信崇侯虎告發,紂王把他抓來關在羑裏。西伯的大臣〓天之徒知紂王所好,便定了個計謀,把有莘氏的美女,驪戎的紅鬃自身的駿馬,有熊氏的九駟,和其他珍寶通過紂王的寵臣費仲獻給紂王,才釋放了西伯。由於紂王失去了一部分具有實力的大貴族的支持,使得商王朝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

公元前1207年,西伯姬昌的兒子姬發(即周武王)起兵伐紂,諸侯紛紛響應。雙方一交戰,紂王的軍隊紛紛倒戈,回頭猛攻紂王。紂王大敗逃回商都,來到他平日聚斂財富的鹿台,全身裹滿了珍寶,跳進火堆自焚而死。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製王朝——商朝遂告滅亡。

商王朝的滅亡,肇端於統治階級的淫逸,尤其是商王的荒淫。商朝後期,從祖甲起的七代國王,無一不是淫亂之君。史書上說“帝甲淫亂,殷複衰”,就是說從祖甲起,商朝的頹勢即已形成,隻是到了紂王腐敗達到極點,商王朝便壽終正寢了。西周初期的大政治家周公旦,曾經總結過商朝的經驗教訓,他以祖甲的曆史為借鑒,反複地告誡成王。他痛切地認為,商朝後期自祖甲起所立諸王,生下來就貪圖安逸。他們從小生長在深宮殿閣之中,不知稼穡之艱難,也聽不到小民勞苦的呼聲,隻知道沉溺於過度的享樂之中。由於荒淫享樂,商王沒有一個長壽的,一個個都成了短命鬼。從祖甲以後的商王一個比一個荒淫。紂王的父親帝乙是一個胡作非為的無道之君。他曾命人做了許多木偶,當作“天神”,成天跟這些“天神”搏鬥。他還用大皮囊盛滿血,掛在高處,仰麵而射,稱為“射天”。他沉溺於田獵遊樂,有一次到黃河和渭水一帶的地方去打獵,被暴雷震死。在商人的心目中“天”是至高無上的,是王權統治的象征。帝乙不惜“傷天害理”,並不表明他有反抗“天”神的進步意識,而表明他為所欲為的膨脹的私欲。到了商代末年,貴族的腐朽,還特別表現在過度地飲酒上麵。商王帶頭酗酒,不分白天黑夜,狂呼亂叫,通霄達旦,無休無止,直喝得“腥聞在上”,酒氣熏天。周公旦認為商王和貴族因酗酒而觸怒了上天,“故天降喪於殷”,上天不再喜歡殷了。

貪圖享受是剝削階級的反動本性,紂王耽於酒色,沉溺淫逸,也是承襲了前幾代商王的腐敗之風,這便從根本上動搖了殷商社稷的基礎,造成了分崩離析,頃刻滅亡的結局。

(周豔萍)

稅民深者為明吏 是非顛倒

夢傳萬世二世完 罪有應得

秦王政統一中國後,頒布命令,自稱始皇帝,後代子孫用數目計算,從二世、三世一直到千千萬萬世,傳到無窮無盡。秦始皇未曾料到,他萬世一係的美夢很快就破滅,在他死後3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被趙高一夥人逼迫自殺。公元前206年,繼立的秦王子嬰,“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向起義的農民軍投降。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王朝,15年後就被偉大的農民戰爭推翻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對曆史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他又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罪惡是深重的。秦始皇視人民為草芥,動輒殺人,稍有猜忌,對其親隨也格殺勿論。還在他統一中國之前,尉繚就看出他刻薄寡恩,心似虎狼,如果他真的得誌於天下,天下人便都成了他的俘虜。後來的事實完全證實了尉繚的預見。秦始皇一方麵殺人如草,另一方麵又窮奢極欲。在秦都鹹陽和故都雍,本已有許多嵯峨富麗的宮殿,但秦始皇仍嫌不足。秦國進軍六國時,每次滅一個國家,秦始皇便命人模仿該國的宮室,在鹹陽北阪附近仿造,南方麵臨著渭水,從雍門向東一直到涇水、渭水交彙之處。東西八百裏,離宮別館林立,又架木為橋成為道上之道,周圍建築樓閣宮殿,彼此相連。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更加大興土木,公元前220年,在渭南興建鹹陽宮。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先王修築的宮殿狹小,便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營造朝宮。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宮殿,“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銷鋒鏑以為金人十二,立於宮門”。朝宮的正殿便是有名的阿房宮。阿房宮,東西廣500步,南北長50丈,殿中可容納萬人,殿下可豎立5丈高的大旗。周圍架木為棚以行駛馬車,從阿房宮可直達南山。在南山的山巔造起大門,又開夾道,從阿房宮渡過渭水延續到鹹陽,象征天上閣道星橫絕天河抵達營室星的樣子。當時受宮刑的70多萬人被分派去建築阿房宮或驪山,挖掘北山的大石,運輸四川、荊楚的木材,可見工程之浩大。所以唐朝詩人杜牧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慨歎。此外,當時還興建了興樂宮、梁山宮等等。秦時宮殿之多,令人歎為觀止。秦始皇時,關中有宮殿300多座,關外有400多座,鹹陽附近200裏內,有宮觀270座。這麼多樓堂館所“彌山跨穀,輦道相屬”,鹹陽附近的宮殿都以“複道甬道相連”。在這些宮殿中,處處是姬妾珍寶,秦始皇早就把從諸侯國擄掠來的美女、鍾鼓安置在這裏,後宮列女竟超過萬人。他命令嬪妃們著意梳妝打扮,以備隨時侍從,供其縱欲。秦始皇好似神仙,宮娥們須得扮成仙女模樣: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畫為雲鳳虎飛升”。在秦始皇的後宮,終日弦歌不絕,千多“幼妙宏麗”的宮女為他吹彈歌舞。鹹陽數宮,宮宮華麗無比,秦始皇輪流在各宮淫樂。秦始皇不僅生前荒淫無度,還夢想死後享受榮華。他剛即位不久,曾經挖掘整理驪山,等他統一了天下,又派幾十萬奴隸前往該地服勞役,挖三重之泉,然後鑄銅把它塞住,在裏麵放置棺槨,又在坑塚內修作宮殿和百官的位次,藏滿稀奇珍貴的寶物。命令工人製造機關弓箭,有人盜墓一接近就會觸動機關被箭射死;拿水銀作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互相灌輸。塚的上璧裝飾天文,下麵布置地理,取人魚的脂肪作蠟燭,預計燃燒很久也不會熄滅。

秦二世胡亥才幹遠遜於乃父,但昏暴荒淫還在始皇之上。他依靠趙高的陰謀當上秦國第二代皇帝,剛一上台就網織罪名,把數10個兄弟姐妹誅殺盡淨。對於不放心的大臣,他以各種借口殺掉。在埋葬秦始皇時,命始皇後宮凡無子者均得殉葬。為防止造陵工人泄露機密,他竟於屍體下葬後,將墓內勞動的所有工匠統統埋於墓內。他還繼續興建未峻工的阿房宮。同時調集各郡縣“材士五萬人為屯衛鹹陽,令教射狗馬禽獸”。在趙高的慫恿下,秦二世深居禁宮,不理政事,嬉遊於嬪妃宮女之間,“聚狗馬無用之物”。左丞相李斯勸諫秦二世停止修阿房宮,同時讓戍守邊疆的人回歸故裏。以緩解尖銳激烈的階級矛盾。一連三次,都逢二世正與嬪妃宴飲作樂。二世見李斯來諫,大怒,說,凡是貴有天下的人可以隨心所欲,暢所欲為。李斯的勸諫等於對牛彈琴,不僅起不到絲毫作用,反被係捕入獄,不久腰折於市。

為了滿足少數貴族地主的窮奢極欲,秦始皇、秦二世向全國人民征發無休止的徭役,索取沉重的賦稅。橫征暴斂早已代替原來有固定限度的徭役、賦稅製度。秦興建的許多浩大工程共征發了一百五六十萬勞力,和其他服徭役的人加在一起,每年不下於3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有時男丁不夠,則由女子擔負,如每年為封建官府運送糧草等物以供統治者的揮霍和解決工程上的吃飯等問題,由於男子戍邊去了,隻有用女子運送。本來國家稅收應充國庫,由大司農掌管。但秦始皇及二世時的稅收都歸於少府,歸皇帝揮霍享用。為了靡費不竭,秦二世對人民實施的嚴刑峻法比以前更苛酷了。他認為,隻有向人民抽稅最重的,才能算是最賢明的官吏,殺人多的才能算是忠臣。普天之下,到處都可以看到開赴邊塞的壯丁大隊,路上行走的半數是受過刑的人,街道上可以看到成堆被處死的人。整個秦王朝呈現出一幅皇帝貴族奢侈揮霍於上,勞苦民眾啼饑號寒於下的圖景,整個國家成了一座時刻可能爆發的大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