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主動選擇誠信並堅守
既要誠信對人,亦要誠信對己。一旦為自己定下目標,就不應該放棄。這是對信念的忠誠;自己擁有的理想就不應該退縮,這是對信仰的忠誠。其實,誠信並不遙遠,誠信就在心間。從自己做起,誠信待己,則誠信待人也會變得真誠、自然。如果一個連自己都要欺騙的人,就絕不能奢望他能以誠待人。須知“誠信乃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
誠信對人要求甚多,要求選擇誠心者具備“富貴不能淫”的堅定信念、“貧賤不能移”的豪情壯誌以及“威武不能屈”的錚錚鐵骨。年華似水,歲月匆匆,生命被不斷地翻閱,而每一個選擇誠信的人,都能在曆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人生在世,德是立世的基礎、誠是做人的根本。真誠待人是傳統道德的精華核心,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德性與修身之本。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取信於他人的基礎。信口開河、言而無信的人即使蒙混乃至得勢於一時,但是絕對不可能長久。
另外,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論,它們當以誠信為本。這裏的誠信包括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裏一致。也就是言論要與事實相符,言論要與行動相符,口裏說的要與心裏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在道德水準較高的中國古代,各種行業的人都以誠信責己,誠信待人,不自欺欺人。古人經商講究“童叟無欺”,這體現了與人打交道時誠信的重要性。
清朝的蔡璘,他的一個好友在他那裏寄存了一千兩黃金,當時卻沒有立下任何字據。不久,朋友死了,蔡璘把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錢還給他。朋友的兒子驚愕地說:“怎麼可能寄存千金而不立字據呢?再說,我的父親也沒有和我說過這件事。”蔡璘笑著回答說:“字據在心裏,不在紙上。你父親了解我,所以沒有告訴你。”
當今社會,仍有一些不夠質樸、不講誠信的人存在,在他們那裏,誠信早已被踐踏腳底。他們認為,欺騙不是小人的專利,而是做人的天經地義。我們應該激勵擯棄這種行為。米蘭·昆德拉說:“所謂人生,即是周而複始的誠實、友好、信任的給予和被給予。”泰戈爾則說:“學會去愛別人,別人同樣也會愛你!”
第七節 對自己做的事負責
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一個人對待生活、工作的態度是決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關鍵。首先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這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缺乏責任感,他們習慣於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遇到的問題開脫,並且養成了習慣,這是很危險的。
做事不負責後患無窮
有這樣一個曆史案例足以說明對自己做的事情不負責將造成嚴重後果:
周幽王,西周第十代國君。他貪財好色,昏庸殘暴。一次,他得了一個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後從沒笑過一次,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帶褒姒上了驪山。原來,為了防禦西戎的進犯,在驪山一帶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幾裏一座。西戎軍隊打來,就燃燒起烽火,一個連一個傳遞消息,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救援。
周幽王來到驪山,讓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諸侯看到了警報,以為敵兵來了,就急忙帶兵救援。可趕到了驪山下,一個敵人也沒看到,卻聽到了山上的鼓樂之聲,大家都愣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訴他們:“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你們回去吧。”諸侯們生氣極了,山下一片混亂。褒姒見到這場麵卻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曆史上“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後來西戎軍真的攻打都城豐鎬時,盡管烽火台上連舉烽火告急,卻沒人理會了,諸侯們認為這是周幽王在胡鬧。結果西戎軍隊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把財寶洗劫一空。周幽王終於自食了自己先前種下的惡果。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隻是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最終的結果是自己死於驪山之下。那麼原因何在呢?是他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失去了誠信。一些人不能很好地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往往是因為對自己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缺乏正確的估計和判斷。一些該做的事沒有做,不該做的事反而做了。因此,我們必須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隻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是真正有自尊的人,也才有資格、信心和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青少年要以周幽王之類為戒,及早培養好自己的責任感。
勇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人要有責任心,尤其要對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自己犯下的錯誤、自己有過的失誤都要靠自己千方百計來彌補和承擔,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別人沒有理由和責任為你分擔。為你分擔了,你便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人和人之間並不是平等的,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忽視別人的身份。因為不同的場合下人的身份可能會有其特定的意義,這點必須要注意。
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當然也沒有必要讓每個人都做到這一點。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具有了讓人信服的美德,我們每天都在經曆著許許多多的事件,有些事件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然而事件一旦發生就不可能抹去曾經有過的失誤,這就要有人勇於承擔責任,而恰恰有人不願意承擔責任。隻要是自己做過的事就應該承擔和負責,無論它是好是壞。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每一個能積極主動掌控自己生活的人來說,這一基本信念都是行動的基礎。你或許會被周圍的環境困擾而抱怨連連、自怨自艾,認為生活是如此不公平,其實你大可以擺脫環境中的負麵因素,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來,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善現狀上。
第八節 要有頑強的意誌力
每一個要克服的障礙,都離不開意誌力;麵對著所執行的每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所依靠的是內心的力量。事實上,意誌力並非是生來就有或者不可能改變的特性,它是一種能夠培養和發展的技能。
“意誌力”在詞典上意為“控製人的衝動和行動的力量”,其中最關鍵的是“控製”和“力量”兩個詞。“力量”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在於如何“控製”它。
增強意誌力的方法
一、要積極主動
意誌力絕非自我否定,不可將它們相混淆,如果我們將之應用於積極向上的目標,意誌力將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來推動我們前進。
在美國東海岸有位商人,他最近陷入了飲酒過量卻不可自拔的苦惱。商人從事的是一種很煩人的工作,而在進餐前喝幾杯葡萄酒似乎能讓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可酒和累人的活又使得他昏昏欲睡,因此常常一喝完酒便呼呼大睡。有一天,這位經理意識到自己是在借酒消愁,浪費時光。於是他決定不再貪杯,而是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兒女身上。剛開始時很不容易,常常想起那香氣四溢的葡萄酒,但他告誡自己現在所做的事將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工作的幹勁幾乎全來自家庭和子女,是他們讓他有了前進不止的力量。
主動的意誌力能幫助人們克服惰性,使注意力更集中。當你遇到挫折,它助你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後的快樂,使你積極投身於實現自己目標的具體實踐中,你就能堅持到底直至勝利。
二、要下定決心
某知名心理學教授認為實現某種轉變需要四個步驟:抵製——不願意轉變;考慮——權衡轉變的得失;行動——培養意誌力來實現轉變;堅持——用意誌力來保持轉變。
有這樣一些“慢性決策者”,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決策時卻優柔寡斷,結果無法付諸行動。其實人們為了下定決心,可以為自己的目標規定期限,在緊迫感的督促之下,往往會有好的效果。
伊莎貝拉是紐約的一位教師,對如何使自己臃腫的身材瘦下來十分關心。在她被選為一個市民組織的主席之後,就決定減肥6公斤。為此她購買了比自己的身材小兩號的服裝,要在3個月之後的年會上穿起來。由於堅持不懈,伊莎貝拉終於如願以償。
三、要有明確的目標
專家曾經研究過一組計劃在一定時間內改變自己行為的實驗對象,結果發現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標最具體、明確的人。其中一名男子決心每天做到對妻子和顏悅色、平等相待。後來,他果真辦到了。而另一個人隻是籠統地表示要對家裏的人更好一些,結果沒幾天又是老樣子,照樣吵架。由此可見,隻有籠統的計劃沒有明確的目標還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我們而言,不要總是說些空洞無用的話,如:“我打算多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或“我計劃多讀一點書”。而應該具體、明確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步行45分鍾”,或“我計劃一周中一、三、五的晚上讀一個小時的書”。真正付諸行動、以目標來督促才是關鍵。
四、要對利弊進行權衡
如果你因為看不到實際好處而對當前進行的事三心二意的話,光有願望是無法使你心甘情願為之盡全力的。
有個戒煙專家曾對向他谘詢的人說,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好4個格子,以便填寫短期和長期的損失和收獲。假如你打算戒煙,可以在頂上兩格上填上短期損失:“我一開始感到很難過”和短期收獲:“我可以省下一筆錢”;底下兩格填上長期收獲:“我的身體將變得更健康”和長期損失:“我將推動一種排憂解悶的方法”。通過仔細比較,就會比較容易具有戒煙的意誌。
五、積極改變自我
隻注重收獲遠遠不夠,我們行動的最根本動力源於改變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願望。道理有時可以使人信服,但隻有在感情因素被激發起來時,自己才能真正以行動來相應。
麥克有日抽三盒煙的壞習慣,盡管長期吸煙使之身體狀況越來越糟,常常咳嗽不止,但他依然聽不進醫生的勸告,而是我行我素,照抽不誤。“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真是太笨了。”他回憶說,“這不是在‘自殺’嗎?為了活命,得把煙戒掉。”由於戒煙能使自己感覺更好,傑克產生了改掉不良習慣的意誌力從而最終改掉了這一壞習慣。
六、注重精神作用
在17世紀的法國,著名將領圖朗瓦每次打仗都站在隊伍的最前麵,並以身先士卒而聞名。在別人問及此事時,他直言不諱道:“我的行動看上去像一個勇敢的人,然而自始至終都害怕極了。我沒有向膽怯屈服,而是對身體說——‘老夥計,你雖然在顫抖,可還得往前走啊!’”結果毅然地衝鋒在前、成了隊伍的號召人物。
大量的事實證明,好像自己有頑強意誌一樣地去行動,有助於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頑強意誌力的人。
七、堅持磨練意誌
某心理學家對於人們鍛煉意誌曾提出過一套方法。其中包括從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然後一根一根地裝回盒子裏。他認為,這些練習可以增強意誌力,以便日後去麵對更嚴重更困難的挑戰。巴雷特的具體建議似乎有些過時,但他的思路卻給人以啟發。例如,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幹的事情,並下決心不辦好就不吃午飯。
皮特是加州某籃球俱樂部的明星,除了參加正常的訓練之外,他是每天一大早來到球場,獨自一個人練習罰犯規球的投籃瞄準。“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為球隊裏投籃得分最多的人。
八、凡事堅持到底
有誌者事竟成,這話包含了與困難打持久戰並最終將其克服的涵義。專家在對戒煙後又重新吸煙的人進行研究後發現,許多人原先並沒有認真考慮如何去對付香煙的誘惑。所以盡管鼓起力量去戒煙,但是不能堅持到底。當別人遞上一支煙時,便又接過去吸了起來。對於那些決心戒掉壞習慣的人來說,如果你決心戒酒,那麼在任何場合都不要去碰酒杯。倘若你要堅持慢跑,即使早晨醒來時天下著暴雨,也要在室內照常鍛煉。做事情最忌半途而廢。
九、要實事求是
對於減肥者而言,如果規定自己在3個月內減掉25kg贅肉,或者一天必須從事3個小時的體育鍛煉,那麼對這樣一類無法實現的目標,最堅強的意誌也無濟於事。而且,失敗的後果會將最終使自己再試一次的願望化為烏有。其實,許多情況下,將單一的大目標分解或許多小目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這樣更有利於實現目標。
帕西諾打算即日起開始戒酒,他在自己的房間裏貼了一條標語——每天不喝酒。由於把戒酒的總目標分解成了一天天具體的行動,因此第二天又可以再次明確自己的決心。到了一周末,帕西諾回顧自己7天來的一係列“勝利”時信心百倍,最終戒酒成功。
十、意誌要逐步培養
堅強的意誌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在逐漸積累的過程中一步步形成的。這中間還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敗,必須找出使自己鬥誌渙散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把問題解決了。
莫妮卡第一次戒煙時下了很大的決心,但結果卻是以失敗告終。在分析原因時,意識到需要用於做點什麼事來代替拿煙。後來她買來了針和毛線,想吸煙時便編織毛衣。幾個月之後,瑪麗徹底戒了煙,並且還給丈夫編織了一件毛背心,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十一、要乘勝前進
成功是對意誌力的肯定和促進。實踐證明,每一次成功都會使意誌力進一步增強。如果你用頑強的意誌克服了一種不良習慣,那麼就能擁有繼續挑戰並獲勝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給你在攀登懸崖的艱苦征途上提供一個堅實的“立足點”。或許麵對的新任務更加艱難,但既然以前能成功,這一次以及今後也一定會勝利,正所謂:勝利時,須乘勝追進。
西方一些研究成功學的專家,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後指出:“成功起源於人類的意誌力。”這一結論被稱為是二十世紀人類的重大發現之一。的確,縱觀古今中外的曆史,凡對當時的社會有貢獻的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具有超凡意誌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