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學會自立,不依賴他人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自理自立,才能讓自己自強起來。而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是要求青少年在生活中要從點點滴滴做起,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因此,青少年要從生活的細節做成,養成一個個讓自己更自強的好習慣。
易卜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這話很有道理,因為自立的個人才會有所作為,自立的國家才會不受欺負,實現繁榮富強。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這些無疑說明了人要學會自立,更要懂得如何自立。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青少年們麵臨著長大和成熟。這一時期,許多事情都要他們自己來解決、自己來麵對。所以不能事事都依賴於他人,因為不懂得自立的人必然會被社會淘汰。
自立才能生存
眾多周知:在大自然中遵循的法則是“適者生存”。隻有很好掌握了生存法則的人,才能比較迅速地適應環境。
小鷹的生長史能給青少年們帶來這方麵的啟發:
小鷹成長為雄鷹是一件十分殘酷的事情。鷹媽媽給了小鷹第一次生命,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生命卻要靠小鷹自己爭取回來,因為在鷹家族中,每一隻小鷹要成長為雄鷹,都必須經曆多次“鬼門關”,過了這些坎,才能獲得重生;一旦不能自立,將會被淘汰,這是鷹媽媽也無能為力的。小鷹在第一次脫毛時,這是第一道坎,這道坎完全是憑借著小鷹自己的毅誌力去與生命抗衡的,在這場激烈抗衡過程中,那些不能自立,沒有毅力的小鷹就將被死神帶走,而那些具有頑強毅力,能獨在離開媽媽的嗬護而自立的小鷹才能生存下來。每一隻小鷹都必須學會展翅高飛,這也是它們得以生存的必然要求。
小鷹在練習的時候必須要具備自立自強的堅韌意誌,否則在曆練時尤其是鷹媽媽要把小鷹推下山崖之時就難保生存。人類亦然,自強至關重要。
山東濟南市的一位母親,因為有一次她的兒子上街迷了路,這位母親找了很久才找到。她看著兒子說:“媽再也不讓你出門了。”從此以後,她的兒子不能上學,就連吃飯、洗臉也隻能在床上,母親所有的事都不讓兒子幹。現在她的兒子有30多歲了,但是智力還相當於7歲的孩子一樣,根本無法自立。這個案例無益說明了自立自強的重要性,缺乏此類特質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必然無法立足。
黨的高級幹部張聞天也極重視自立自強的作用,他對兒子的教育十分嚴格,不願兒子因為父親的地位產生虛榮心和依賴思想。就連他死後,也把遺囑上的4萬元,也作為黨費交給黨組織,絲毫沒給兒子一分。因為他明白讓孩子學會自立就是最好的遺產。自立不僅可以促使一個人走向成功,同樣也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青少年要謹記此。
向自立者學習,不做“啃老族”
張海迪無疑是每一個人自立自強的典範。她雖然一身輪椅相伴,不能“步足千裏”卻可以“閱覽天下”。她在無名師指導的情況下,憑著頑強的毅力學會了三門外語,這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張海迪卻憑著自立、自強的精神做到了。不僅如此,她在文學創作方麵也有顯著成就,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她那種自強不息,自立的性格。如果她不是一個自立的人,憑自己是殘疾人而依賴別人,靠父母,這樣子她會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嗎?而擁有優越條件的青少年們,是不是應該珍惜你們的先天“外因”優勢,努力發憤圖強呢?
另外,青少年們要堅決擯棄依賴思想。然而,在當今我們這個社會上,有一些人就是擁有極大依賴思想的人,他們被稱為“啃老族”,大啃社會,小啃父母,整天遊手好閑。這些遊手好閑的人,他們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做,整天無所事事,這樣的人極其缺乏自立精神,他們不能獨立生存,要靠父母或社會支援。然而父母不能照看其一輩子,別人的支援也是有限的,自己的本領才是無限的,這樣的人必將被社會所淘汰。青少年要引以為戒。
對於青少年來說,我們必須學會自立、學會自強,不要成為別人的包袱。然而,要想不成為別人的包袱,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從小學會自立。小時候幼兒園老師就告訴過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現在,我們都已長大就更應該自強、自立,努力學習,爭做社會的有用人。
第二節 今日事,今日畢
常言道:今日事今日畢。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時間就是效率,抓住今天,才能不丟失明天。今日事今日畢,勇於向今天獻出自己,明天才會受益無窮。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一定不要拖到明天。”如果我們時時抓住“現在”,那麼我們就能完成許多事情;反之如果常想“明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麼我們就會一事無成。
今日之事不可往後拖
張海迪五歲那年不幸患上了脊髓病,從此她便不能像常人那樣走動,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隻能在輪椅上進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術,手術後她隻能一動不動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學習知識,她從鏡子裏麵看書。就這樣,她自學了小學、中學的課本,後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對自己要求嚴格,因此進步很快,漸漸地,她開始替有關部門翻譯英語資料。有一次,她翻譯了《海邊診所》。當張海迪捧著厚厚的翻譯稿來到出版社時,老編輯被她深深地感動了。張海迪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定:每天背熟10個單詞,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無論如何,絕不把今日未完成的任務拖到第二天。
由張海迪的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出“今日事今日畢”對人們成才的巨大作用,我們也應該學習張海迪的這種做事精神。
從古至今,多少成功者都以“今日事,今日畢”為行動準則,他們對時間十分重視。可是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總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總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得更久。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悶悶不樂的,他們不知道,隻有經受住嚴峻的考驗,並且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走向成功。而他們的失敗很大原因就使因為他們做事效率太低。
“時間就是金錢”,雖然它不能用金錢來具體衡量,但因其“有限”的特征使之對每個人而言都極具重要性。時間一去不複返。但很遺憾的是,許多人對它的利用卻很差。他們花費寶貴的時間嗜睡、狂飲和遊玩。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他們總是後悔到目前還無所作為和建樹。因此,我們應該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今日事,今日畢。”萬不可放任你的懶惰,否則不僅無法成功實現努力目標,還會使自己陷入無可挽回的糟糕境地。
如何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青少年想要成功,確立目標和計劃很重要。當它們都確立以後,執行力的關鍵問題就是行動。我們要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今天的事一定不要拖到明天。具體要求如下:
1.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2.規劃自己每天、每周、每月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必須做的事。
3.學習方法有講究,將要做的事細分,製定標準要求與流程。
4.對要做的事或學習任務,進行監督,監督數量、質量、完成時間。
5.邊做邊學邊記錄總結分析,讓自己進入更好的良性學習循環中,不斷提升自我綜合能力。
6.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青少年要積極地與其他同學、老師、家長溝通,這是提高自己的方法之一,同時也能讓自己及時地發現問題,改正之以取得進步。
7.一定要懂得統計分析,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在進步還是退步,才能發現漏洞或不足,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我們主張“今日事,今日畢”,簡單來說就是把今天應該做的事做完。不要把事情都推到明天去做,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而你也無法預知明天又會有什麼樣的幹擾。要抓住今天,珍惜現在擁有的每一分鍾,盡可能少依賴明天。如果今天的事今天沒做完,拖到以後去做很有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青少年朋友如果在學習中沒有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但會影響到你自己,還很有可能會耽誤到他人。
第三節 珍惜時間
高爾基有一段話為人們所熟知:“時間是最公平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隻能讓它給他們一頭白發,兩手空空”。是的,珍惜時間,就是靠你自己精心地去擠、去偷。也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會有的”。
對一個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有限的,當失去它時,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難道你想把它當作日曆一天天撕去,到最後隻留下一個生了鏽的日曆夾嗎?人活著是要實現價值的。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不斷完成有意義的事,那麼他的價值在學習中、工作中就體現出來了。隻有做的事情越多,做得越好,生命的價值就越大;反之,那類不斷浪費時間的人,其生命價值微乎其微。
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非洲的某個國家,小孩剛生下來即可獲得60歲的壽限,以後每長一歲壽限減去一年,60年過完,他就獲得自由,享受退休養老等各種條件。他們的這種計算年齡的方法很好,能夠讓人真正認識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年少一年,由不得你虛度年華,揮霍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你真切感受到其有限,從而倍加珍惜。
時間一旦走過便再無回來的可能。我們雖然不能讓時間停留,但是卻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東漢文學家崔瑗官至濟北相。當他40多歲任郡吏時,不幸因事被捕入獄。當他聽說有位獄吏精通《禮》學,便抓緊一切時間向他學習;即使在被獄吏審訊時,他也趁機請教有關問題。他這種珍惜時間的精神,給我們每個人都樹立了榜樣。
時間構成了一個人生命的全程,相同的時間,那些善於合理利用的人往往能比別人做更多的事情。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忘我工作,共完成了2000多項發明,成了發明大王。他在79歲生日時,自豪地宣布:“按常人的工作量計算,我已經135歲了。”青少年們要學習愛迪生的用時態度,認真完善自己的時間觀念。
生命有限,善用時間者卻可獲永生。人生在世能有多長呢?從生到死,屈指可數。對於過去的每一天,我們都要清楚它是不可能再來了。因此,當每一天的來臨之時,我們要懂得去珍惜,懂得去把握。這樣才可能會使你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有價值。你的努力是在爭取自己人生的價值。而人生的價值是從每一分每一秒的珍惜而積累起來的,可能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很多。但做到的很少,大部分人的時間都是在無聊中度過居多。青少年時期的時間尤為重要,萬不可浪費。
懂得珍惜時間者,懂得如何計算並安排好每分每秒,他們深知這樣一個規律,時間是由分秒積累而成的,你不懂得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那麼就是說你也不懂得珍惜人生中的時間。那麼很可能你也隻是在無聊中度過而已。
沒有人願意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更沒有人願意為浪費掉的時間而扼腕。如果你不想使自己以後後悔,那麼現在,你要應該懂得去珍惜時間。前人曾說過珍惜時間就是在珍惜生命。人活於世,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時間、沒有理由去虛度時間。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這樣才能算是不枉來世一遭。
時間的步伐不會為任何人停下,如果你要去追趕的話,那麼你就要珍惜時間。要不然,一旦其離去,你便再無機會。由於時日的變遷,時間的成分越發變得珍貴。畢竟,我們所走的每一段路,其鋪就的主要成分都少不了時間,我們要懂得去珍惜且堅決杜絕浪費行為。
有這麼一句話:“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時。”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話其實很有道理。我們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這是時間的公平之處。那為什麼時間又是偏私的呢?因為這些人隨意浪費時間,任憑時間飛快地流逝,一天一事無成。他拋棄了時間,時間也拋棄了他。因此,他的二十四小時是短暫的。而有些人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不虛度時光,利用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並且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率。可以這麼說: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青少年們一定要積極把握學習的黃金時間,主動進行自我完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老話說給青少年們來聽再合適不過。它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年青時不珍惜大好時光,到老了就隻能白白地歎息。如果你從青少年時候就努力學習,那他就贏得了時間,也就贏得了一切,也不會為年老時碌碌無為,而感到悲傷。
珍惜時間不單是拚命學習、工作
對於“珍惜時間”這四個字,許多人會聽得很有壓力,大家的慣性思維容易將之看作“珍惜時間就是珍惜學習的機會、努力工作的機會,在有生之年豐富充實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再用武裝好的頭腦去創造金錢、地位,來實現一個人的人生價值。”
這樣的觀點其實無可厚非,也是值得肯定的。不過珍惜時間還有著更博大而廣義的範圍。
千裏相聚之時,和親友守在一起,可以暫時放下一切,包括學習、工作等,而珍惜這僅有的相聚的時刻。很多人認為這是對時間的浪費,其實此刻的這份心境、這份美麗,不是隨處可見、隨時可擁有的,也許錯過此刻,世事變遷、人生無常,就再也無法找回這一份心境與機會了。
趁著假期閑暇,珍惜不多得的遊山玩水的時間和那份悠閑的心情;趁著身強體健,給自己一次奢侈的機會,點自己想吃而平時舍不得吃的東西,慢品細嚼一頓晚餐。等等,其實這也是珍惜時間、熱愛生活的表現。如果一味片麵地“珍惜”時間而使健康受損,之後會浪費掉更多的時間,其實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