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3 / 3)

“有門路的找門路,找不到門路的聽從機務段安排,去勞動服務大隊。”

“工人會鬧翻天。”

“有什麼好鬧,吃飯有保證,但吃多吃少,吃好吃壞不保證。有本事自找門路。”

好了好了,我不想多講,扭頭就走。老潘卻叫住我,拍著我的肩膀說:“你不同。第一,你是能人,要重用;第二,‘天安門事件’要平反,你以前的案子是冤假錯案,馬上要開大會替你恢複名譽。想讓你繼續留在機務段辦公室。”

我說:“容我想幾天,我思想準備還不充分。”

當晚,劉哥老婆找到我,連娘帶崽五個人一齊下跪磕響頭。劉哥老婆說,廠垮了,子女四人,衣食無著落。我安慰,可以安排她去勞動服務大隊。

她說:“那不行,勞動服務大隊是多勞多得,哪有現成的吃?”

我說:“你發狠多做,說不定比現在掙得多。”

她手如蒲扇擺動,連連說;“不行的,我要照顧嫩伢細崽。以前在廠裏,上班點個卯,就回家炊炒洗涮;去了勞動服務大隊,吃生的都不得進口。”

我無言以對,說到時候會有辦法,打發娘崽出門。

我身心憔悴,不光是模具廠事業受挫,而在於思想上的兩難處境:模具廠響當當的工人隊伍,一說工廠要拆,有能耐的攀高枝,老實巴交的苦巴巴。我們工人不是有力量嗎?工人的力量哪裏去了?再有,連老潘的思想都急轉彎,為什麼我想不通?滿肚子怨氣,不知衝誰發泄。傍晚,我躺在宿舍,想睡。

入秋後,月色如過濾般澄潔,白晝的蟬聲夜裏息了,牆角有蟋蟀唱歌,一公一母,噪人。我在心裏祈禱:果子不要入夢,我頭腦中一片混亂,不想有夢中的粉色纏綿。蚊子多,專揀我咬,懶得趕。真被叮到,攥緊拳頭使勁,蚊子的尖喙被繃緊的肌肉夾住,重重按去,一手血。接連按死幾隻,顧不上癢,隻圖滅蚊的快感。

有輕輕的敲門聲,是王嬈。一身黑白相間的連衣裙,哪來匹斑馬。

“討書?”我沒好臉色。

她笑:“是的,早點還書給老龔,同他不想有瓜葛。”

想到建妹子說的“貪吃二鍋頭”,我也不想有瓜葛,從床上,從桌上翻找那幾本書,邊說:“你找到主了?也好,賀你再結姻緣。”

王嬈突然眉毛打豎,眼裏滾玻璃珠子,奪過書,狠狠地說:“是的,我有主了,找我的不少,我要找的人在夢遊!”說罷,奪門要走。

我不知受什麼情緒推動,想攔她,卻抱住她,突然感覺抱住的是一團火,在烘烤我;也是一片雲,一放手就會飄走。我摟得更緊,沒有掙紮,沒有喊叫,隻是聽任我摟著,隻在我肩上咬一口,有輕微的痛。

怎麼了?是我主動,還是她主動?斑馬褪皮了,眼前是皮膚瑩潔的母馬,褪得那樣徹底,連長襪也如皺卷的蟬殼丟床頭。突然想到“咱們工人有力量”,想到蒸汽機車頭,那勇往直前的氣勢,穿越漫長的隧道。隻聽到她的細微的聲音:“蠻子,你顧及我的感受嗎?”我一怔,想拾起斯文。又聽到她的責怪:“蠢!你痛快,我才痛快!”跟著,我的肩上胸上腰上腿上,是蟲咬,是螞蟻叮:女人為什麼要留長指甲?

之後,整頓衣裳起斂容,我身邊又是一匹斑馬。熱燥,不再摟抱。

“有單車?”她問。

“想去哪裏?”我問她。

“瀏陽河,想遊泳。”

我推出單車,她坐在車後,緊摟我的腰。

這夜,河畔的一切如披銀霜,很靜,稍一走動,草棵子上的月光就會抖落腳麵。水麵或有潑刺一聲,是大魚弄水;有夜漁的船,船頭頂盞馬燈,發橘黃的啞光,槳葉擊水的聲音流暢。河對岸的樹林不見樹梢,隻有渾厚的輪廓,朦朧中顯溫婉。河中浸泡,水麵攤一層碎銀。沉在水中可仰看月亮,一團黃亮。她突然抓住我,說“你跑不了”,我們在水中對視。河中洗沐過,她擰幹濕漉的長發,我們揀塊鵝卵石灘,抱膝而坐,兩人都有放縱後的輕鬆。我想起鋼杆曾引用某位哲學家的話:一切美都是指向自由的。

“我要娶你。”我說。

“莫衝動。想清楚。”她說。

“不同意?”

“是提醒你。我不是果子替身。”

怎麼提到果子?但我想到同她發生過的一切,說道:“我辦事不隨便。”

她聲音轉促:“搞錯了,不是辦事,是感情。你仍有自由選擇,不欠我什麼。”說罷要走。

她仍坐在車後,不再摟著我。進到市區,燈火闌珊,更覺漚熱,街上人不少。她跳下車,頭也不回走了:斑馬消失在熱帶雨林。

鋼杆——“應試秘笈”—尾巴翹—熵

路老兄速戰速決,婚事說辦就辦,辦得當機立斷喜氣洋洋花團錦簇。之前,廖書記說,高考在即,能不能推遲,他說等不及。婚假沒休完,趕來給學生複習。臨到就要高考,他舊話重提“應試秘笈”:上考場的心理,像入洞房,緊張而激動,方寸不能亂,沉著而勇猛,膽大而心細,臨場才能有最佳狀態的發揮。調皮的男學生嘻笑,說是妙計妙策;女學生兩手捂耳,伏在桌上。事後,廖書記聽說,大皺眉頭。

二十幾天後,高考成績公布,考得最好的是海音班的學生,她做班主任有功勞,一套“管、卡、壓”將學生治得一門心思讀書,成績突出自不待言。蘇老師同我的語文科,學生撐麵子,考得不差。那年的高考作文題刁鑽,要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縮寫成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原文將近兩千字,開頭就是“華主席說……”學生倒有簡潔為文的素養,考好了,老廖讚賞有加。隻是從此,中國的語文教學由語法家定盤子,什麼性靈呀,文筆呀,統統讓位於所謂語感的文字遊戲。

路老兄的物理也考得好。廖書記高興得合不攏嘴,有人提到路老兄的“應試秘笈”,廖書記說:人家隻是談應試心理,並不出格;哪像有些人,連個“實踐出真知”的題目也猜不到,學生考得一塌糊塗。路老兄說:是嘛,老子歪打正著,鳥槍換炮,戰無不勝。老廖喝住他:你呀,莫得意忘形。魏兄在一旁哭喪著臉。事後,魏兄找蘇老師吵架,說本來想複習“實踐出真知”,隻怪蘇老師說高考題早已命好,命題的都“軟禁”在祝融峰,害他沒有抓到重點。蘇老師說:“你這人滿腦殼棉花絮,我若說公雞能下蛋,你也跟著說‘親眼見’?”

新學期,蘇老師多次獲表揚,得點陽光便燦爛,逐漸嘴不饒人,魏兄嘟噥:“原先還隻是屁股翹,現在是尾巴翹。”路老兄說:“你找死,人家正是更年期,撞在她的槍口下,有你的好看。”魏兄噤聲。冬不拉卻噤不住聲。

新學期,高考這條指揮棒揮得我們暈頭轉向,學校推廣海音的班主任經驗,提出將高一學生當作高三來抓。學生,苦啊;老師,累啊。語文課也不知怎麼上了,動輒字詞句、語法、修辭、邏輯。新學期全校老師聽蘇老師上示範課,講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字字落實,句句落實,還有教學口訣:

“萬裏雪飄”非“雪漂”,

“須”、“需”二字易亂套。

“江山多嬌”非“驕傲”,

“惜”、“昔”詞性莫混淆。

再問學生學到什麼,學生也是口訣回答:

“莽莽”、“滔滔”為借代,

“銀蛇”、“蠟象”比喻好。

“紅妝素裹”為擬人,

對偶“文采”配“風騷”。

眾人說,好好好!全麵落實基礎知識。廖書記也誇獎,說是老教師的風範;又請冬不拉作權威性的發言。冬不拉說:“這是上課還是‘填鴨’?詩詞不是拚圖,怎麼能拆卸開來?”蘇老師沉不住氣,當即發作,表示對權威的否定:“你教英語,隔行如隔山,懂嗎?你脫離教學這麼多年,要適應高考的應試策略,懂嗎?”冬不拉笑著說:“我沒吃過豬肉,難道沒見過豬走路?”蘇老師當即拉長臉挾起備課本,左右左,右左右,翹起屁股衝走。廖書記說:“哎,怎麼隻聽得表揚,聽不得批評?”冬不拉不惱,笑著說:“人都如此,受到表揚滿嘴笑,挨點批評屁股翹。”廖書記問我對這堂課的評價,我說:“要做高考指揮棒下的順民,隻能如此。”心裏卻想:我的天,要這麼教學,時過境遷,我也會被人說成“公雞能下蛋,親眼見”。

魏兄仍在感歎:小道消息害死人,有人說不再提階級鬥爭,你看你看,這次高考試題就突出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路老兄笑話他仍是“公雞下蛋”。

寧哥打算國慶成親,對象是王嬈。聽說王嬈離過婚,合適麼?

眯子罵我是條“守宮”,隻關注女人的貞操。我馬上轉口,說隻要寧哥喜歡。他又罵我變色龍,定要把我納入蜥蜴一族。

寧哥——咳喝、咚哐—黃鍾也有雷鳴時—始終是出《紅燈記》

高興的是母親終於獲得平反。要是她活到今天,會同意我同王嬈的婚事嗎?

所謂結婚,就是女人撒嬌,男人屈從。王嬈雖是結第二次婚,撒嬌依舊;我是頭婚,的確頭昏。她每晚排練,要接送,甚至要陪。在歌舞團,見到一些老麵孔,那年清明在烈士陵園,這些人參加過一陣演出,後來溜之大吉,但現在又是情緒激昂。王嬈也激昂,又領歌又領舞,有時還要批評人家排練不賣力。看到他們排練舞蹈洞庭號子,苗寨花鼓:咳喝咳喝、咚咚哐哐。文革中他們咳喝、咚哐,擁護誰誰誰也咳喝、咚哐,現在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又是咳喝、咚哐,莫非曆史總在咳喝、咚哐中前進?高興的是遇到吳桐,老先生被請來作樂隊指揮,筆挺的黑色西裝,紅蝴蝶領結,神清氣朗。看他指揮排練革命歌曲大聯唱,指揮的風格嚴厲、肅殺。王嬈領唱《繡金匾》時,被他批評兩次:

——原聲,原聲!別做作。莫用顫音!

——原聲,莫用下滑音,感情是唱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

王嬈尷尬,眼裏憋著淚,吳桐不理會,繼續果決有力的指揮。

又是《繡金匾》,那年清明,烈士塔下,吳桐、果子和海音摟在一起,淚流滿麵地歌唱周總理……而現在,王嬈也動情;但那次本來說得好好的,她同去演唱,後來借故沒到,現在雖說也哭,多是表演成分。

休息時吳桐拉我到一邊,得意地告訴我,幾個月後將演出大型的“歐洲音樂作品欣賞”,由他指揮。其中就有無標題音樂作品,要我留意。

“好啊,還想聽您演奏敲瓦罐子。”我說。

他興致來了,大笑:“瓦罐子?現在是‘瓦釜毀棄,黃鍾雷鳴’。

回到機務段,老潘不食言,讓我當上第三產業辦主任。上任前,他舌戰群儒,為我掃清障礙。不能不佩服他對時勢的悟性。

機務段人員大調整,蒸汽機車頭全換成內燃機車,司機班大調整,老伍同小郭子被精簡,架修車間和洗修車間拆了,小蘇也被分流。老伍、小郭子和小蘇聽說要歸入勞動服務大隊,想鬧。老潘說:“鬧什麼鬧,‘分流’是順應形勢,甘願擠在五六十度高溫的爐膛裏撬爐渣,還是鍋爐前烤臘肉?”

小蘇說:“不怕,不是提倡‘革命加拚命,拚命幹革命’?為什麼要精簡我們?”

老潘說:“什麼年代了,還唱這支歌?命不要緊?”

小郭子說:“勞動服務大隊屬第三產業,我們是堂堂正正的工人,要去生產一線。”

老潘說:“你懂什麼?發達國家搞產業調整,都是第一產業的人員向第三產業轉移,服務行業就不是工人了?知識分子都屬無產階級。”

老伍說:“歸到勞動服務大隊,獎金不說,工資都沒保障。”

老潘說:“沒錯。有拿沒拿,拿多拿少全靠自己。‘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小蘇叫屈:“坐辦公室的技術人員‘勞’個什麼?蹺起二郎腿抽煙喝茶,獎金高好幾倍?”

老潘說:“腦力勞動不算勞動?他們勞動的含金量高,自然拿得多。俗話說‘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內燃機車你推得動?紅眼病!”

眾人被搶白一番,偃旗息鼓。小蘇氣不過,不報到,自找門路,去了廣東北部山區鐵路工地。我太太平平當上第三產業辦主任。說太平也未見得,馬上要同列車段聯係,安排老伍、小郭子等上客車做小買賣,賣香煙、瓜子,還賣茶;有時也賣水果。這些人坐等我進貨,我哪有時間跑下河街進瓜子,跑茶莊進茶葉。對不起,一概承包,我隻提供工作環境。時間長了,老伍幾個倒也樂意,收入並不差,隻是惹得列車員不高興,他們什麼好處也沒得到,自然鬧矛盾,先是嘀嘀咕咕,而後捱捱擦擦,最後幹脆以整頓列車秩序為名,將老伍他們掀下車。又是我的事,找列車段頭頭商談,來個好處均沾,三七分成,訂條約,不管是“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再吃虧的事,寫上條約就按條約執行。不過,千萬不要低估眾人的智慧,小郭子同列車員一串通,車上不供應開水或少供應開水,旅客渴得嗓子冒煙,自然要買茶喝,買水果;生意好做。有錢賺,老伍同小郭子不再囉嗦。開始,劉哥的老婆在勞動服務大隊被人嫌臭狗屎,後來她要求去列車上銷貨,女人不吝笑容,做事殷勤,時不時塞個香蕉或是甜瓜給列車員,所以貨賣得快。她臉上笑容增多。幾個列車上做買賣的湊在一起,會門背後吊頸——自寬自解:看來鐵路這碗飯要吃到轉世投胎,以前是“手提紅燈四下看”,現在是“提籃小賣拾煤渣”,始終是出《紅燈記》。

個多月後,小蘇回來,穿戴一身新,他在鐵路工地當施工員,收入不錯,也是一出《紅燈記》。

這一段,我樂得騰出時間讀書,邊讀邊想:

工人哪,工人,如老伍、小郭子一樣,幸運還是不幸?說不幸?每月的收入翻番,人也越學越精明,使出周身解數,一門心思賺錢。說幸運?以前頂著個領導階級的虛名,走路雄赳赳氣昂昂,提盞紅燈或飯盒上班,哪怕是“豬腰子飯盒”,但總覺得是堂堂正正的工人老大哥。現在什麼都不是,做生意還得態度好。細一想,以前他們的坐標位置是“欽定”的,記得那年誓師會上,站火車頭要經領導批準,現在可以自由選擇生財之道,生活之道,有什麼委屈的?布萊爾·貝洛克說過:對財富生產的控製,就是對人類生活本身的控製。現在,哪個還願戴著枷鎖跳舞?人哪,總是受口號指揮,自身潛力得不到發揮,到頭來得一個“我把青春獻給廠……工人急得發幹喊”的輪回,何苦?

眾人盼著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