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儒家的誠信之道
孔子曾說:“以容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君子之容也,與之久處,而言不充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與之久處,而智不衝其辯。”子羽是鄭國大夫孫揮的字,孫揮是一名外交官,他的容貌酷似君子,但與他久處之後,就會發現他的言辭與他的容貌不相符合,隻有君子之貌而無君子之言。宰予是孔子的學生,魯國人。由於善於言談,長於辭令,故孔子把他列在“言語”科。他的言辭雖優雅而有文采,但與之久處,就會發現他隻說不行,他的智能遠不及他的言辭。因此,孔子得出了不可“以貌取人”、不可“以言取人”的觀點。所以當魯哀公向孔子請教如何“取人”時,孔子明確的提出了“以信取人”的觀點。因此,孔子在人才選定上,更加重視誠實守信,因為一個人如果不守信用、不講誠實,即使他再有才能,也隻是像豺狼一樣,即不可接近,也不可重用。
(四)儒家的“行其所無事”
孟子曾說過:“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荀子進一步發揮孟子的“行其無所事”的思想,在人與道的關係上,明確指出:“仁者之行道也,無為也;聖人之行道也,無強也。”主觀主義的做法和勉強行事是違背自然之道的。但是“行其所無事”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一種“不管之管”,而是要求管理者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和運行規律辦事,不要人為地違背它和勉強地幹預它,就相當於現代企業的“自動化管理”思想,是一種“有為”之下的“無為”。
三、總結
總的來說,儒家思想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管理哲學思想,在延續幾千年的中國古代社會管理活動中,儒家思想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直到現今社會,儒家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為我們工作、生活提供著優秀的理論經驗。
參考文獻:
[1]王亞平.論先秦儒家哲學中的管理智慧[D].湖北大學,2007.
[2]肖克勤,趙釗,王雲峰等.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論"及其管理哲學[J].商場現代化,2008,(13).
[3]李曉梅,劉慧.先秦儒家人性論思想與當前廉政人格的培養[J].雞西大學學報,2010,(2).
[4]李榮.淺談企業管理中的人員管理[J].商,2012,(23).
[5]張中華.淺議以人為本的管理[J].經濟師,2005,(8).
[6]魯鵬一.心性與工夫——《孟子·告子上》的現代詮釋[D].山東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