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的這一認識不僅突出地強調了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性,也從側麵指出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長期性和艱難性,因為人的全麵發展不僅依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還對社會各方麵的全方位發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這兩大任務的實現必將是一個布滿荊棘、充滿挑戰的過程。同時,江澤民的這一認識還具有重大的意義。一方麵,打破了人們以往過分注重從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來認識社會主義的局限,強調從人的全麵發展的角度把握社會主義,使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全麵、更加成熟;另一方麵,突出了人的主體性,有利於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胡錦濤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深化
新時期新階段,胡錦濤指出,“在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如何科學總結國內外建設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麵的經驗,回答好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麵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他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胡錦濤的這一論斷揭示了社會和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關係,突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它是通過總結國內外建設社會主義的曆史經驗所得出來的重要結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它能幫助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社會主義,更加自覺地將這一本質屬性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更加努力地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鬥。
從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到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再到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社會主義的本質也必將是一個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顯現和外化的過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品質,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6]胡錦濤.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