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於人類來說,溫度的不規則運動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但對於文物來說也是不容忽視的。若溫度升高,不僅能夠加速文物的老化反映,使活化性降低,以此出現不斷的腐蝕現象。而且溫度的升高也會加快一些物理過程,升高溫度加速了水汽在空氣中的分散,使文物過分幹燥造成損壞現象。溫度的升高會隨著各種汙染物的變化而逐漸上升,也會隨著為文物材質的不同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使它更加速了文物的腐蝕和老化現象。溫度升高會使蟲害增加,這些蟲害的發生無疑會進一步加快藏品的破壞速度。所以,溫度的升高是不利於文物保存的,但要將文物放在較低的溫度下也是不可取的。不同的文物選擇不同的環境,使文物生活在更適宜的溫度中。另外,文物保存在某一溫度下有一緩慢的適應過程,若溫度頻繁波動,會使文物頻繁熱脹冷縮而引起疲勞老化。
(二)濕度對文物的影響
濕度,是博物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另外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它是用來衡量大氣幹燥程度的一個物理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體積的空氣裏含有的水汽越少,空氣越幹燥;水汽含量越多,則空氣越潮濕"換句話講,一定量的空氣中所含有的水蒸氣的量,我們稱之為絕對濕度,但在博物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使用的是相對濕度這個概念。
相對濕度受環境影響也較大,對展品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影響:第一,相對濕度增大加速化學反應;第二,相對濕度偏低或偏高易導致木質!紙質和絹畫類等藏品開裂或變形;第三,相對濕度過大還會引起有害黴菌滋生。對於一些吸濕性文物,在濕度升高時容易膨脹,降低時容易收縮。所以這種現象表明,濕度的控製變化比溫度更要小心謹慎。不同的文物材質與環境中的濕度大小也不同,如紙張、絲綢等,他們在濕度的影響下容易發生褪色、損壞的現象。如果濕度過高,容易產生大量的生物繁殖,從而引起文物發生的損壞以及黴菌生長現象。所以,根據文物的地理區域和文物所處的環境進行濕度的環境決定。
在相對密閉的一定空間裏,溫度與相對濕度變化相關聯:溫度升高,該空間會容納更多的水蒸氣,而此時密閉空間的水分含量並沒有增加,因此相對濕度降低;反之,相對濕度將會升高
三、總結
文物是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標誌。選擇一個適宜文物保留的環境也是我們保護傳統文化最主要的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文物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提高,人們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改變。博物館已成為文物保護的主要控製場所。所以博物館的溫濕度直接決定文物的生存狀態。黑龍江寶清縣博物館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進行文物的溫濕度探究,這樣不僅減少了文物受外界變化的影響,也為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做出一定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徐方圓,吳來明,解玉林,白寧. 文物保存環境中溫濕度評估方法研究[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2.
[2]孫翠蓮.文物保存展櫃微環境控製技術實驗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05.
[3]張亮.絲織文物保存環境的研究及實現[D].華中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