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物保存環境中溫濕度研究(1 / 2)

文物保存環境中溫濕度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李曉峰

【摘要】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溫度、相對濕度是最基本的監測和控製指標。本工作分析了溫濕度對館藏文物劣化的影響,及溫濕度連續記錄儀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常見的幾種溫濕度變化曲線;闡述了恒溫恒濕設備、燈光照明、溫濕度緩衝措施及其他因素對館藏環境溫濕度的影響;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的溫濕度控製及監測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溫度 相對濕度 文物保存環境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文物保存環境質量意識的提高,各地紛紛改建和新建博物館和文物庫房,通過各種調控設備和手段,大大改善了館藏文物的保存環境。其中溫濕度是人們最普遍關注的環境指標之一。人們在文物庫房和展櫃內放置溫濕度儀,監測、記錄著環境中的溫濕度變化,並通過現代化的恒溫恒濕設備以及各種調濕緩衝材料進行調控。這些措施的實施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文物受外界自然溫濕度變化的影響,但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需要對文物保存環境中溫濕度進行研究。

一、文物保存環境濕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溫濕度控製指數不達標

不同的文物保存方式采用不同的溫濕度指標。但很多文物還不能長時間的保存,主要體現在溫濕度方麵上。文物多是產生在20世紀以前,當時受經濟水平限製的影響,文物的溫濕度與現在的環境影響還有一定的差距。而我國的博物館建築多是把不同的文物放在相同的溫濕度中,有些文物與實際的生產環境不同,還不能達到一定的保存標準。所以,要想解決文物保存環境的濕度指標,就要從文物的曆史環境出發,找出適應文物時期的溫濕度標準。

(二)保存文物溫濕度的方法單一

由於文物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它的適應環境也不同。有些文物長期在暴露的環境下逐漸適應,對它適應的溫濕度也不同。當然,保存的標準也不一樣。很多科學家根據相同的文物做出相應的溫濕度,雖然是相同的文物,但有些所處的曆史年齡不同、內部的結構也就不同。人們隻是采用一定的科學實驗判斷文物所處的環境是不可取的,所以,為了文物能夠更好的保存,還是要選擇一種更準確溫濕度指標的科學方法。

(三)展櫃中溫度需要定期優化

由於展櫃中的控製係統使溫度承載的壓力較大。采用單體式的展櫃方式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文物的要求,但一定意義上也增加了係統的成本,運行數量過多的話,也會產生嚴重的噪音問題。對於集中式的展櫃模式,雖然運行的結構簡單,但運行的消耗量大。因此,降低消耗是運行過程中的主要目的。

二、溫濕度對文物的影響

文物是祖先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它們經過成百上千年的風雨洗禮後,如同毫矍之年的老人,需要精心嗬護。為文物提供一個適宜的保存環境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保護手段。引起文物品質退化的環境因素很多,有溫度、相對濕度、氣態汙染物、顆粒汙染物以及光照等。其中,溫濕度是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一)溫度對文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