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學閱讀對中職學生人格的構建研究(1 / 2)

文學閱讀對中職學生人格的構建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邵婕

【摘要】中職教育是國家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承擔為社會提供知識與技能型綜合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職階段學生人格的構建十分重要,特別是隨著社會就業環境、家庭環境以及市場化機製的形成與發展,對於來自方方麵麵的現實壓力,更需要和諧的人格發展來支撐。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是重要的人格教育素材,也是傳承優秀文化、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中職階段 文學閱讀 人格構建

人格教育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對行為和特質進行反映的一個人的真實品格。進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轉型期,對和諧人格的關注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研究課題。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對自我的認知與自我價值的追求是發揮中職學生自身潛能的有效載體。文學閱讀教學是建立在文學典籍的學習基礎上,從文學視角來探討學生人格的構建,借助於文學作品所蘊藏的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知識,來指導學生從自身的文學修養、文化品位、及精神人格的塑造上獲得有益的補充。

一、文學閱讀教學在學生人格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人格的養成不是自發的,而是在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步構建起來的。中職階段是培養人的關鍵期,也是一個人自我適應能力成長的重要時期。抓住閱讀教學在學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從文學修養的積澱中來改善學生的情感、性格、氣質及心理品質,進而通過文學閱讀教學來內化學生的品德,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文學經典是一個民族或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是世世代代出於不同的理由,一直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閱讀的書。之所以成為文學經典,是景觀曆史和實踐的洗禮和篩選並超越時空的局限,其語言、思想、內容及所蘊藏的文化被一代代的傳承。如國學經典《論語》、《詩經》、《孟子》、《老子》、《史記》等,以其博大的曆史性和民族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頭。同時,在文學閱讀教學中,結合文學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從讀者自身的閱讀實踐中來體現作家的情感與思想,養成堅守、上進的偉大文化心理,幫助人從文化的閱讀中傳承文化並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說道:“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裏,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

二、文學閱讀教學在構建學生人格中的有效路徑

優秀的作品是一麵旗幟,更從文質兼美中啟動智慧,淨化心靈,增進學生的情感和審美欣賞能力。因此,在中職階段開展閱讀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構建。

(一)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與延伸

文學作品離不開具體的文學教材,在中職階段教材資源挖掘與整合上,要從學生情感的啟發上加以開發,激發學會對文學世界的向往,特別是現在學生家庭環境的特殊性,很多生活作風等負麵影響對學生心靈的帶來衝擊,朝勤夕怠,淺嚐輒止,貪圖享受、自私難以相處等品行更加突出。為此,在自有教材上加大對學生人格構建的梳理,如結合《送東陽馬生序》中誠摯的勸勉,讓學生感受讀書的不易與緊迫性;還可以從《勸學》中來探討學生對閱讀的認知,增進自身對閱讀的興趣。聯係實際來挖掘資源,增進學生情感與人格教育的成長。

(二)結合作者的生平及曆史來建構學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