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消費心理對廣告設計的影響
理論研究
作者:趙麗麗
【摘要】廣告最直接的目標就是激發消費者進行購買,即使消費者暫時不準備購買,也要使他們對此品牌產生良好的印象,使消費者的消極態度改變為積極態度,中立態度改變為積極態度。成功的廣告設計是創造者的思維心理和購買者的需求心理的共鳴。商品廣告隻有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激發和引導消費者的情感,才能夠在競爭中有較高的收益。
【關鍵詞】消費心理 消費需求 消費行為
廣告是與消費者接觸最廣泛、最頻繁的視覺表現形式。在經濟發展快速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年代,廣告設計已經成為藝術、科學、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需要獨特的創意、奇巧的構思以及和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廣告設計作為一種高度知識密集型的創造活動,在誘導消費、提高商品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等方麵起著重要作用。現今社會潮流的發展方向是個性化,“一種時尚壟斷一個時期”已經過期,不再是千人一麵。現在是充分顯現自我的年代(如此多的草根英雄崛起,如此多的宣傳形式層出不窮),個性化的視覺表達是最有效的促銷手段。
好的廣告設計除了解決設計中的基本原則外,還要著重研究消費者的心理活動,才能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一、消費動機
廣告的最終目標是激發消費者進行購買。製定廣告設計方案時首先考慮的就應該是這一目標。其次,即使消費者不準備購買此種商品,也應促使他們對該產品的牌子、商標以及生產廠家產生好的印象。
消費者決定花錢買東西的行動是在某種動機推動下進行的。人們的行動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觀內部原因即動機支配進行,而動機又與需要密切相關,動機是在一定條件下的需要的體現,是由人的需要轉化而來。
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一些心理學家對此做了深入的探討。馬斯洛是美國的心理學家,他提出“需要層次論”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吃、喝、空氣等;安全需要:在危險和恐懼中對自由的需要;歸屬相愛的需要:得到親友愛,成立家庭需要;尊重的需要,對榮譽成就需要;自我現實需要。
其中自我現實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審美需要;對自己成長、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有些消費者購買商品,一方麵是為了使用,另一方麵還要借此顯示自己的地位、教養和鑒賞力等等。例如,“大哥大”(手機電話)剛進入我國市場時,很多購買“大哥大”的人除了使用之外,在談生意的時候或在公共場合還可以顯示自己“經濟實力”,滿足其虛榮心。可以說這是一種滿足精神需要的購買動機。因此。在擬訂不同廣告設計定位時,應對消費者的需要和動機類型作調查研究.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廣告設計策劃。
二、購買行為特征
(1)消費者購買行為既有購買能滿足生理和物質需要,也有購買能滿足社會和精神需要。例如,購買菜、蛋、奶、煙、酒、服裝、鞋帽等物,基本上是為了滿足充饑、營養、保溫等生理需要。購買各種書籍,訂閱各種雜誌、購買彩電、DVD等是為了工作的需要或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需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