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的構建
財會探索
作者:馬麗芳
【摘要】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要求國有企業必須要提供真實的、完整的會計信息,而會計監督是保證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與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對於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國有企業會計監督職能能否得到有效的發揮依賴於國有企業是否具有係統完善的會計監督體係。本文首先闡述了國有企業會計監督的重要意義以及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構建的原則,然後分析了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構建中存在的問題,接著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 會計監督 構建 問題 對策
一、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概述
(一)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內涵
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就是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效果進行有效的考核與檢查,並且督促國有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合理使用資金,進而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優的經濟效果,促進國有企業的穩步快速發展。它是隨著會計的產生而產生,也在隨著會計的發展為不斷發展,並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製度的不斷完善,會計監督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漸漸形成了一個獨立於企業會計核算體係之外的監督體係,對於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有著很大的作用。
(二)國有企業會計監督的特征
(1)合法性。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因此國有企業會計監督是法律賦予國有企業會計的權力,所以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具有合法性的特征,因此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可以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檢查,是保證國有企業穩步發展的重要途徑。
(2)全麵性。國有企業會計監督與其他經濟監督不同,會計監督強調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監督,要求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前監督、事中監督與事後監督,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發生違紀違法的經濟活動,保證國有企業財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進而保證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目前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係統完善的企業內部會計控製製度
很多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企業內部會計控製製度的建設,對內部會計控製缺乏統一領導和部署,各職能部門、各個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協調與監督,以致使有些單位會計兼職過多、職責不清,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複核、事後監督都流於形式。
(二)社會會計監督不規範
近年來,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的社會會計監督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地方,例如有些注冊會計師成立的會計事務所與企業在資金投入與收益分配等方麵有著很密切的聯係,這就致使這些會計事務所進行會計監督時具有很大的主觀因素,不利於社會會計監督的獨立性。
三、如何完善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
(一)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的構建原則
(1)合法性原則。會計監督是法律賦予會計的權力,因此在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的構建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合法性的原則,使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的構建必須在財經法律、法規,會計法律等法律的指導下進行,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企業的會計監督體係的運行能夠做到有法可依,進而增強會計監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