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及對策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王賓
【摘要】隨著企業間競爭模式的轉變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也不斷創新,供應鏈金融逐漸成為金融創新環境下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本文將從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運行的三種主要業務模式,並針對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供應鏈金融 融資 業務發展模式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政策隨貨幣政策不斷調整,導致大部分商業銀行麵向中小企業授信政策日漸趨緊。隨著“三期疊加”,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存款保險製度的出台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受到了雙重擠壓。同時,更外資銀行的進駐也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極大挑戰。因此,在當前激烈競爭的金融環境下,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尤為突出的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成為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重要內容。
一、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
我國最早的供應鏈金融開始於2001年,當時深圳發展銀行首先在廣州和佛山開始了試點存貨融資業務,之後便開始對供應鏈金融進行全麵的推廣。在2006年,該行率先推出“供應鏈金融”品牌。隨後,由於其具有良好的風險控製效果,且市場潛力巨大,吸引眾多銀行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隊伍中,如中信、浦發、興業、民生、招商、交通等商業銀行,甚至包括四大國有銀行都紛紛開展了類似“供應鏈金融”服務,並獲得顯著成效。從實踐中來看,盡管這些商業銀行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基本相似,但各行從實際出發,以不同的角度推行供應鏈金融,並形成了各自品牌,如浦發銀行“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興業銀行“金芝麻供應鏈金融服務”、華夏銀行“融資供應鏈”、招商銀行“貿易鏈融資”等。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呈現下滑趨勢,導致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惡化,各商業銀行遂收緊信貸,但供應鏈金融反呈上升趨勢。可見,我國中小企業對於商業銀行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是非常認可的。同時,彙豐等外資銀行,隨著傳統貿易融資增長,也紛紛加入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競爭行列,供應鏈金融呈現高速發展態勢。
二、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主要運行模式
對於弱勢企業來說其資金缺口通常發生在采購、經營和銷售三個階段。為適應企業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商業銀行分別為這三個階段設計了相對應的融資模式:即采購階段的預付款融資模式、生產階段的存貨質押融資模式、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1)預付款融資模式。預付款融資主要針對下遊經銷商,是下遊經銷商為獲取部分提貨權而向商業銀行發起的貸款申請,是由商業銀行、下遊經銷商、核心企業和物流監管企業共同參與的一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銀行為下遊經銷商向核心企業采購貨物提供授信支持,並根據下遊經銷商提前還款或補充保證金的狀況下開具提貨通知書通知核心企業發貨。核心企業的“增信”體現在下遊經銷商違約時,核心企業承擔保證擔保、貨物調劑銷售或差額退款的責任。
(2)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存貨質押融資是企業以銀行認可的存貨等動產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的行為。存貨質押融資是由商業銀行、節點企業和物流監管企業共同參與的一種融資模式。隻要擁有穩定的存貨,任何節點企業都可以采用該融資模式,並且無期限限製。在該模式下,質押存貨由銀行指定的物流監管企業進行監管,並對其質押的存貨進行價值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決定貸款的發放與否。
(3)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融資是企業以供應鏈下遊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憑證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期限不超過應收賬款賬齡的短期授信融資業務。應收賬款融資是由上遊供應商、核心企業和商業銀行共同參與的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可以利用核心企業的還款能力作為增信,向商業銀行進行融資,將未來的現金流變現,盤活企業的資金周轉,核心企業的信譽優勢,結合應收賬款的封閉還款機製,使得商業銀行融資的信用風險降低。
三、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取得的巨大收益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緩解已向業界證明了供應鏈金融的巨大潛力。但是,在供應鏈金融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背後,也出現了很多與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