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互聯網金融模式有著傳統金融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現有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也存在問題。P2P網貸平台還處於培育期,用戶認知程度不足、風控體係不健全,是P2P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P2P針對的主要還是小微企業及普通個人用戶,用戶資信相對較差、貸款額度相對較低,並且因為央行個人征信係統暫時沒有對P2P企業開放等原因,P2P審貸效率低,不少P2P平台壞帳率一直居高不下。眾籌融資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但我國的相關法律還跟眾籌融資的方式有衝突,特別容易踩到非法集資的紅線,使得眾籌的股權製在國內發展緩慢,往往成為產品打廣告或者新產品試用的平台。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風險防範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熱度不斷上升,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但由於網絡金融監管主體尚未正式就位,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風險管理技術相對落後。
聯網信息技術和信用體係建設仍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是計算機網絡通訊係統和互聯網金融軟硬件係統等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信用體係建設。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軟硬件係統還大多來自國外,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係統,客戶終端軟件的兼容性不佳,可能被技術變革淘汰,乃至威脅整個金融體係安全等風險。而在信用體係建設方麵,我國互聯網金融賴以發展的信用體係建設還很不完善,信用風險還較高。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係不完善,製約了互聯網金融的健康和穩定的發展。現階段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係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沿襲傳統金融監管體係的基礎上形成的。其基本內容是對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由原來傳統金融機構的對應監管部門監管,對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相關業務的監管則由中國人民銀行出台具體管理辦法或做出風險提示。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展望
互聯網金融發展第一位首先是鼓勵創新,然後是防範風險,最後是趨利避害,這是健康發展的途徑。互聯網的創新屬性決定未來還將有更多新的模式出現。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競爭充分,任何有金融需求的個體都會被給予相應的風險定價,並提供適當的金融產品,因此互聯網金融多以模式創新驅動行業發展,成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但我國金融市場效率低下,資金配置錯位嚴重,互聯網創新更多體現在資金融通渠道的拓寬上,即滿足銀行主體客戶之外的融資需求和提升資金收益率,易對傳統金融造成衝擊。
互聯網金融為傳統金融機構及新興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國家競爭力的實現,實際上是金融強國的地位轉換過程,也是金融強國之路的實現過程,更是新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過程。筆者認為在產業轉型與經濟升級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並助推中國夢的早日實現。無論是傳統金融企業、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還是金融從業人員都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