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加大林權糾紛調解仲裁力度。由於林業資源分布的地域性特點較為突出,在產權、林權證的核發上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著糾紛情形。而一旦糾紛未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必將耽誤整個林業經濟鏈條的構建。因此,加大林權糾紛調解仲裁力度,通過創新性的民主管理手段來不斷完善林權改革方案,使得各方利益能夠得到製度規範上的保障,繼而從中凸顯出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得林權流轉更加順暢,積極為林權所有人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三)實施生態修複工程
林業經濟與整個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為生態鏈條上的重要環節。過度采伐適齡數目,必將嚴重降低林業資源所具有的生態環境調節功能,各種災害氣候將會因此而湧現。同時,整個生態係統穩定性也將會遭到破壞,循環經濟無以為繼。因此,為了深度挖掘林業資源生機與活力,構建循環型林業產業,必須注重林業資源的生態修複工程實施情況。基於此,我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在遵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下,編製並頒布實施了《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就生態修複工程做出了明確的指示,以此來增強林業資源生態係統的穩定性。而在實際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則需要突出現代化管理理念,紮實推進生態修複工程建設步伐,按照科學、係統的規劃方案來逐步實施,即不過分追求進度,又不造成各種社會資源的浪費情形發生。具體的創新管理內容應該依據各地區發展實際來進行開發,但是本文認為全麵推進工程效益監測工作是實施生態修複工程、創新管理的根本性內容。隻有在科學的監測細則指引與約束下,將林業資源創新管理與林權所有者、林場工作人員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將創新管理工作內容落到實處,所有的工作經費統一納入到財政預算係統之中,確保林業經濟管理改革工作能夠獲得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四)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對於林業資源管理而言,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是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消息,2014年上半年全國發生森林火災2300多起,受害森林麵積1萬多公頃,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所以森林防火工作的創新管理本文認為應從以下方麵著手進行:
一是廣泛宣傳發動人民群眾。森林火災的發生,九成以上是人為釀成的。基於此種情形,需要林區管理部門開展良好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人人關心森林防火、人人注意森林防火、人人自覺森林防火的良好意識。
二是領導掛帥,常抓不懈。作為森林防火一線指揮人員,各個基層組織領導應貫徹落實森林防火“先於一切、重於一切、壓倒一切”的理念,構建以領導班子為核心、人民群眾為基礎的森林防火工作小組,按照各自管區,堅持每日不定時的巡檢工作,爭取將森林火災隱患掐滅在萌芽階段。
三是各部門聯防,齊抓共管。各地區防火期時間不盡相同,以山西省為例,每年的1月1日到5月15日、12月1日至12月31日為春、冬季森林防火期,各級管理機構以及政府職能部門應統籌安排,聯合開展“三清三查”和“聯防聯查”,以形成持續不間斷的齊抓共管態勢。
(五)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近些年來,林下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經濟形態走入了人們關注視野之中。所謂的林下經濟主要是依托於現有林業資源,選取適合林蔭空間生長的微生物與動植物,大力發展臨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遊業。其結構形態除了包括原有的林上產業、林中產業外,還涵蓋了林下產業。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林業經濟的創新管理,需要堅持不懈的推進林下經濟發展進程,大幅提升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績效,從而提升林業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其措施如下:首先,摒棄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方式,依托普遍采用的互聯網來實現現代化、集約化經營,以此來降低農民勞動強度和工作內容。同時適度改造低產的野生/半野生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全麵提高單位麵積之內的產量,提高經濟產出。其次,大力開展木本糧油林的深度開發工作,延長期產業鏈條,促使其綜合效益得到顯著提升。木本糧油林除了直接產油外,其樹葉、樹皮、樹根、莖幹、種殼等都具有獨特的利用價值。開展綜合性開發,進一步延長木本糧油林的產業鏈條,使得其產品數量、產業能力以及社會效益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