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改革下中小商業銀行轉型戰略及風險管理措施(1 / 2)

金融改革下中小商業銀行轉型戰略及風險管理措施

經濟研究

作者:劉嘉琪

【摘要】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5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認識銀行業新常態的五大特征,積極應對新常態下的風險與挑戰,係統研究新常態下的市場機遇,促進新常態下銀行業的新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改革

一、目前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現狀

(1)從金融監管的視角看,“寬進嚴管”的趨勢愈發明顯,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已經設立,新資本協議等一係列分類或差別監管的政策正逐步出台,管理更為嚴格。

(2)從金融市場的視角來看,利率市場化、彙率自由化和存款保險等一係列改革深化措施穩步推進,市場導向、風險定價、發現定價的價格機製必將加速形成。

(3)從金融業態的視角來看,同業和跨界的競爭與合作更加明顯,銀行係統一家獨大的局麵將被打破,銀行資產占比趨於下降。從同業競爭的視角來看,差異化競爭正在形成,如微眾銀行在互聯網銀行、招行在零售金融、民生在小微金融、興業在同業金融、平安在綜合金融等領域已經開始差異化的探索。

(4)從金融風險的視角來看,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的是風險在不同行業以及同一行業內不同企業之間呈現差異化趨勢;從客戶的視角來看,客戶對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整體渴望“惰性金融服務”,對便捷金融、“一站式”金融需求愈發強烈。

總體來說,銀行業即將步入經營分化、內涵增長、差異化競爭的新局麵。

二、中小商業銀行應對經濟新常態的轉型戰略

眾所周知,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國中小商業銀行無論是在資產規模、資本實力,還是在客戶基礎、網點機構等方麵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此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在客戶定位、市場定位、業務機構等方麵,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的同質化程度也非常明顯。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把目標轉向中小客戶,擴大客戶範圍,優化客戶結構,增加利息與非利息收入,以此來緩解當前所麵臨的資本約束。具體而言,可以把擴大客戶群體、優化客戶結構的重點轉向中小企業,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簡化中小企業信貸流程,下放審批權限,提高審批的效率,不斷創新擔保的方式和中小企業的銀行產品,開拓發展中小企業的特色金融服務。

第二,基於決策層少、業務相對集中、決策效率高的優勢,按客戶對象專門以個人或家庭提供分散零星的小額銀行產品和服務優先發展零售業務,大力擴展信貸消費領域,不僅涉足住房、汽車領域,還可涉及到個人醫療貸款、家庭裝修貸款、個人助學貸款、旅遊貸款、婚嫁貸款等諸多業務領域,通過綜合設計差異化和特色化的零售業務產品和服務,拓寬零售業務範圍,發展理財業務、保險業務、長期儲蓄業務等不屬於風險資本範疇的零售業務。

第三,以投資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理財業務、資金業務、財務顧問業務、資產托管業務、新興支付結算業務、非銀行產品代理銷售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為代表的不占用或少占用經濟資本的、智能型的新興金融業務為發展重點,積極與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起長久的合作機製,努力實現與證券、期貨、信托、租賃等金融機構的創新性合作,為其金融產品的銷售提供窗口服務,真正實現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