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劉佳禎
【摘要】自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市場經濟轉型初步完成,國內湧現大量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不僅推動了經濟發展,更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緩解了我國就業壓力。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經濟全球化雖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使得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並不具備競爭優勢,不僅經營規模小,且技術手段落後,資金基礎薄弱,國際貿易融資難更嚴重製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解決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是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中的首要任務。本文將針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中小企業 國際貿易 融資問題
從世界經濟發展局勢來看,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各國間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二零一零年,我國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成為全球貿易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我國對外貿易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並不具備優勢,由於缺乏資金支持,時常發生資金周轉不靈問題,發展中受資金製約嚴重,國際貿易融資難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中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對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際貿易融資的特征
國際貿易融資是圍繞國際貿易結算的各個環節所發生的資金和信用融通活動,指在貿易交易過程中運用短期性結構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中存貨、預付款、應收款等資產的融資。國際貿易融資與傳統融資相比,融資方式更加多樣,涉及內容更加廣泛,手段更為靈活,有著非常鮮明的業務特點,強調資金流和貨物流的控製。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是:周轉速度快、自償性強、時效性強、業務流動性強,需建立在國際貿易基礎上,業務背景清晰,還款來源明確,融資期限短。進口方向融資主要包括:海外代付、信托收據貸款、開立信用證、進口押彙、進口托收押彙等方式。出口方主要包括:出口議付、打包貸款、福費延、出口押彙、國際保理、出口保理押彙、出口信保貸款、出口商業發票貸款、出口退稅貸款等方式,融資方式多樣化是國際貿易融資主要特征之一。不同融資方式有著不同特點和適用範圍,業務開展中要根據貿易實際情況和實際要求選擇。常見業務方式如:授信開證,指在投信額度內免保證金對外開立信用證;進口押彙,指開證行收到信用證後,下全套相符單據時向開證申請人提供,用以支付該信用證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我國國際貿易融資起步較晚,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與市場提供的空間相比很不協調,供需矛盾突出,多以進口押彙、授信開證、保證金開證、出口打包放款等基本形式為主,很少涉及複雜業務,如國際保理。國際貿易是促進國際資源配置,加快全球資金流動,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國經濟交流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而國際貿易融資則是保障國際貿易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能夠有效促進國際貿易發展,解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促進全球金融業務不斷完善。但國際貿易活動中若離開國際貿易融資支持便很難開展。因此,我國應積極總結和借鑒外國成功經驗,分析當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針對發展中和業務開展中存在問題,調整相關政策和業務,大力支持國際貿易融資,推動外貿貿易往來,提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
二、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占國內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創造的價值占全國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十。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到了國際貿易活動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我國中小企業二零一三年進出口總額達到三萬八千六百六十九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六點三四。這說明當前中小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影響著市場穩定和進出口額度。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出口商品結構單一,進出口秩序不夠規範,經營方麵資金支持缺乏,並不具備競爭優勢,中小企業想要持續發展往往需依靠外部資金支持,隻有獲得資金的融通,才能在貨物與資金中實現靈活周轉。從世界國際貿易發展趨勢來看,各國對外貿易數量及範圍正在迅速擴大,對外貿易主體將向多層次擴展,結算工具將呈現出多樣化特征,所以國際貿易活動中貿易融資方式也將走向多樣化、專業化、複雜化,潛在風險也會不斷提高。然而,當前中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操作管理仍較為粗放,並且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融資業務標準和規範的業務操作流程,這無疑增大了融資風險,所以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並不理想,國際貿易融資難嚴重製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由於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許多問題,大多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會遇到困難,造成很多時候一些中小企業無法通過國際貿易融資來獲取資金,開展對外貿易業務,有效解決資金問題。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導致我國國際貿易大幅滑坡,阻礙了我國對外貿易開展,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融資方式過於單一、業務流程繁瑣、缺乏信用管理體係、法律環境不完善、缺少有效防範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措施、融資業務量和市場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