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1 / 2)

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經濟研究

作者:柯瑩 祁康睿

【摘要】零售業是近年來我國發展最快、最具生氣的行業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零售業用不到30年的時間走完了歐美100多年來零售業的發展之路。目前,我國的零售業處於一個迫切需要大調整、大變革的時期。本文闡述了中國零售業目前的發展現狀,我國與國外零售業的差距以及提出了我國零售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零售業 現狀 未來發展

一、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零售業發展從小到大,市場日益繁榮活躍,新型業態不斷湧現,商品極大豐富,居民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零售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對經濟和民生的貢獻度提高。

(一)零售業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升級和擴大內需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的推動下,我國零售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行業規模快速擴大。

(二)新型零售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蓬勃發展

近十餘年來,以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加快。連鎖經營方式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零售業態;電子商務、網上購物交易規模呈跳躍式擴張。

(三)開放規模穩步擴大,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商業零售領域累計使用外資583億美元,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2697家。一批著名的國外零售商已在我國落地生根,如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丹尼斯等。逐步形成了國有、集體、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外資、民營等多種所有製有序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四)城鄉與區域市場協調發展,市場體係日益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日益重視農村零售市場的建設,實施了“萬村千鄉”、“農超對接”等多項惠民工程,形成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促進了農民消費和增收,為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和推進城鎮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五)各種零售業態發展變緩,競爭激烈

(1)超市行業整體發展緩慢,兩極分化嚴重。行業整體增長放緩,兩極分化加強。2013年百強中以超市為主營業態的企業銷售額年增長率僅為8.7%。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企業問卷調查的83家樣本超市企業的增速更低為6%。在這83家樣本企業中,銷售額增幅在20%以上的企業有10家,銷售額呈負增長的有14家。

(2)百貨行業增長乏力,企業加快轉型尋求突破。新興業態和網絡/移動購物的興起帶來了分流效應,在成本高企的情況下,企業的平均毛利率較去年下降了0.08個百分點。百貨企業重新定義其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在不動搖聯營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從品類管理到數據化單品管理的過渡。

(3)購物中心發展不均衡。近年來,大型購物中心作為新型商業綜合體,在全方位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實現“一站式服務”方麵顯示了優勢,但是購物中心麵臨著投資過熱的問題。

(4)專賣店發展勢頭良好。專賣店已成長為我國零售業態中的主力業態之一,其市場占有率、營業麵積和就業人數均占20%左右,而且毛利率、淨利率、平均效率和勞動效率在全部業態中為最好。

(5)專業店的增長顯著放緩。專業店以其在某一大類商品中種類豐富,兼具商品的“寬度”和“深度”而廣受消費者歡迎。近些年家電、化妝品、服裝等專賣店一直保持較快增長,但主要受網絡零售的衝擊,近兩年實體專業店銷售增速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