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門整合與協作
加強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負責,實現各監管環節的無縫化管理等等。健全部門之間的信息通報製度,建立食品安全委員會、衛生局、食藥局、質監局、商委、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定期信息通報製度,定期通報監督管理信息,交流各部門內部的監督管理標準和要求;強化部門之間的資源互補,針對工商部門無檢測機構、缺專業人員的弱點,發揮其他部門在檢測機構、專業人員、專業知識方麵的長處,與相關部門建立起資源互補的機製;整合部門之間的監管力量,在對食品經營戶的監督管理中,注重部門配合,特別是取締涉及生產環節、餐飲環節的無照經營戶時,采取聯合執法、整體取締的辦法;同時,完善部門之間的抽樣檢驗信息共享,定期向食品安全委員會報告食品抽樣檢驗結果,向其他部門共享食品抽樣檢驗,使每個部門都能綜合使用抽樣檢驗信息,從而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運用率。
(三)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
形成人才集聚高地。鼓勵企業單獨或與國內外知名院校聯合創辦行業專用人才培訓院校。從鄭州市食品工業主導性、成長性、戰略性行業緊缺需求的實際出發,以項目、技術為重點,積極引進或培養食品行業專業人才,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和相關單位給予獎勵。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全麵放開人才兼職政策,完善食品工業創新型人才的兼職製度。
(四)完善產業準入製度
提高調控政策力度。運用經濟手段調節、優化食品工業整體土地的利用結構,采取轉移方式,盤活存量,控製增量,加強儲備,促進食品工業布局的調整和轉型,在動態中實現產業發展用地的供需平衡。進一步完善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的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企業搬遷的補償政策;按照確定的功能定位,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力度,使之與鄭州都市區總體功能高度吻合。推進投融資體係建設、拓寬融資渠道。構建多層次的投融資平台,設立主體多元化的食品工業投資基金,根據政府及銀行擔保的不同權限設定擔保資金的額度。完善投融資服務體係,建立食品工業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食品工業企業信用體係。
三、結語
在結合鄭州市食品產業發展的綜合要點上,不斷培育優勢食品產業鏈的重點,並突出在產業發展中的特色與優勢,規避食品產業鏈條發展中的的風險,不斷探索產業轉接的新路子,全麵改善招商方式,突出特色產業的發展,全麵發揮出產業的綜合功能。
參考文獻:
[1]賈玉清.河南省縣域產業集群的戰略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8.
[2]張霞,蔡根女.農業產業集群: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路徑——湖北省羅田板栗產業集群分析[J].林業經濟,2007.
[3]孫起生.產業集群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淺析——基於山東省樂陵市產業集群發展的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