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藥國際宏觀營銷環境分析(3 / 3)

(二)語言

東南亞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語言的多樣性。據研究,該地區各國擁有語言的現狀分別是:印尼最多;馬來群島、緬甸、菲律賓居其次;其他國家較少。日本語言單一;阿拉伯人隻講阿拉伯語;在美國國據2008年統計約99.6%的五歲以上人口在家隻說英語,大家一般用英語進行交流。

(三)價值觀念

東南亞國家大多采取保守的態度接受外來事物,在確保不會對本國的利益造成損害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接觸外來事物,人們缺少了解外來事物的主動性[7]。日本強調人與自然融合、人與社會和諧及對外來文明尊崇、趨同的心態意識。阿拉伯國家因本民族文化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偏向完美性和保守性,民眾大多具有“民族中心主義”的思想,容易否定或貶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四)宗教信仰

東南亞國家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宗教習俗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不飲酒;天主教有離婚禁忌等。日本主要信仰神道教,神道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為主,反對禁欲。阿拉伯國家大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其宗教習俗有不食豬肉,不飲酒,女士不與男士接觸等。美國居民在法律上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信仰宗教的公民在總人口中約91%。

(五)消費習俗

由於華僑華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民眾的飲食習慣和我國的相同之處不少,他們大多喜歡精致、色彩絢麗的事物,例如服飾、首飾等。日本人飲食習慣較清淡,營養搭配均衡,這體現了他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在消費上大多以實用性為主,崇尚節儉,不鋪張浪費。阿拉伯國家注重傳統,阿拉伯人喜歡肉食甜食。“高消費,低儲蓄”和“超前消費”是大多數美國人的消費習慣,他們也喜歡一些方便快捷和環保的產品。

七、機遇與威脅應對

國家公關營銷,發力海外推介。中藥出口應上升為國家戰略,借助國家政府整體力量大力向海外推介中藥,搭建好海內外的溝通吧橋梁,以品牌為載體,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借用各種營銷渠道將企業形象、產品形象塑造好,有效保證企業無形資產增值。

聯合技術研發,中外技術接軌。中藥想要突破技術貿易壁壘限製進入國際市場,必須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來開發產品,種植養殖組織生產銷售,大力推廣GAP,把好中草藥種植質量關,嚴格執行GMP認證,提高中藥的生產管理水平。

銷售與教育並重,中西文化交流。中藥科技的國際合作項目正在日益增加,這是個好苗頭。因此,進一步推行中藥文化學術交流活動,不僅是政府的需要加強對中藥文化的傳播,企業本身也需要加強中藥文化的營銷,使中藥的特點和優勢逐步為國際社會所理解,是削弱中西文化壁壘,促進中藥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袁昌齊,肖正春.世界植物藥[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學東.中藥國際市場營銷環境[J].南通大學學報,2009,(5).

[3]文占權.綠色貿易壁壘環境下的中藥國際市場營銷[J]..中醫藥管理雜誌,2007,(7).

[4]吳健安. 市場營銷學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何崇軍. 東南亞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平衡發展[J]. 經濟視角(中旬),2011.

[6]呂軍錄,張禮貴.使用地方語言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東南亞國家的政策與實踐[J]. 民族教育研究,2008.

[7]簡軍波.民族國家的社會化——區域一體化對東南亞和中東歐國家的影響之比較研究[J]. 歐洲研究,2010.

[8]楊然.東南亞消費習俗與中國企業的營銷謀略[N]. 廣西日報,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