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生如何明確學習目的(1 / 2)

淺談小學生如何明確學習目的

經驗交流

作者:張記驊

教育學理論研究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高與低,與學生的智力水平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最明顯的差異並不在於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於他們之間非智力因素的不同。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乃至整個智力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動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與能力發展的內驅動力;二是定型作用,使學生磨練意誌、性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補償作用,即指非智力因素能夠補償智力與能力方麵的不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把學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最大效應,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育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端正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意誌、行動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導產生的。動機是引導人們去行動或抑製這個行動的內在原因,是直接的推動力量。就學生而言,有學習英語的動機產生、自我需要和時代要求。自我需要,體現在現代社會中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打好基礎,即通過初等學習,參加考試以期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深造,以便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從而,在經濟全球化,知識信息化的時代,及時了解國際形勢,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時代要求,體現在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國際間的郵件有70%是用英文書寫;國際廣播節目中,有60%是使用英語;國際上的科技資料絕大部分是用英語發表,英語是國際間的主要交往工具。英語教學,首先是要教育學生明確這一點,不斷地強化學生的需求意識,從而誘發動機,在動機的激勵與驅動下,迸發出巨大動力,這樣學生學習英語就能更自覺、更主動、更持久。

二、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以精彩的導入法,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導入是學習新課的序幕,要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好奇感,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和願望,使其進入“我要學”的最佳狀態。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教師必須依據教學的實際內容,精心設計新穎別致、不拘一格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帶有濃厚外語氣氛的學習環境,使其盡快進入學習角色,主動學習。

2.進行趣味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無論是編寫教案,還是課堂教學,都需要講求一定的藝術性。寓教於樂,使教學富有趣味性,則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形式。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模仿力強,記憶力好,敢於回答,樂於參與的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增強教學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