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裏麵12幅黃金鑲嵌的馬賽克畫,全是金箔鑲嵌的,那一幅畫要繪製20年,算算這12幅畫也得要240年,還甭說蓋這個教堂多少年,所以歐洲每一間大教堂都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它要體現神的尊嚴和人的渺小,上帝在高高的天國俯視著你,你一進去那裏麵自然就輕聲慢步了。人家所有的教堂裏麵都畫著一張嘴,寫著漢字簡化字“禁止大聲喧嘩”,包括“請勿隨地吐痰”、“不要拿走衛生紙”,全是漢字簡化的,全是漢字,而且隻有簡化字,“垃圾筒在此”,很善意地提醒我們不要隨地吐痰,請勿大聲喧嘩,出國一看真受刺激。
外來的洋和尚
黃金不能不要,香料也必不可少。西方渴望東方的商品除了黃金就是香料,香料不是香水,是做菜使的,就是花椒、大料、肉桂、桂皮這些東西。因為洋人吃肉,肉不易保存,他拿這些個玩意兒醃肉。
除了黃金和香料,他還需要傳播天主教。你說他是高尚也好,是單純也罷,反正洋人看到不信神的民族就感覺非常可憐。中國人從古至今什麼都不信,你見過中國人去求雨吧?端著豬頭去求龍王爺,你給下點雨吧,然後嘩嘩雨真下了,太靈驗了。這龍王爺也太賤了,給個豬頭就下雨,真是低要求。給一個豬頭,下一場雨,再給一個豬頭,雨要是沒下,端著豬頭邊走邊罵龍王爺。你見過洋人進他的廟裏,哦,上帝,我明天搶銀行保佑我成功,沒成功,你瞎了上帝,絕對沒有。中國最牛就在這一點,什麼都不信。洋人包括利瑪竇他們那幫人來到中國,一看中國就震驚了,哦,天哪!你蹲家裏幹嗎?讀四書五經,拜佛,還煉丹,你到底信什麼?我們自個兒還挺得意,其實三教合一,那不就什麼都不信嘛。儒佛道三教合一,誰家都是孔子、釋迦牟尼、太上老君並排掛,你不怕他們哥仨掐起來?!
去國外生活千萬不要說自己是無神論,我不信神,你要不信神,那你就是動物。你要吃狗肉,那跟吃人一樣,還不如公開承認自己吃人呢。在西方,信教是能融入主流社會的,而且人會變,為什麼歐美的企業家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像比爾·蓋茨,一年捐好幾個億,跟基督教的信仰是非常有關的。
被逼無奈的繞行
再有就是商路危機。原來就有舊航路通往歐洲,能跟歐洲聯係。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都能到歐洲,你現在幹嗎吃飽撐的開辟新航路,那地兒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給占了。
商路不暢造成了商業危機。奧斯曼帝國建立後,東西方之間的商路受阻。奧斯曼帝國就是中國唐朝稱謂的突厥人,西突厥人。自從被唐王朝滅了之後,突厥人就一路西遷,到了今天的小亞細亞,安納托利亞高原,然後皈依了伊斯蘭教。11世紀,突厥人的一支在首領奧斯曼率領下建國,這個國家就被稱為奧斯曼突厥帝國,英文翻譯過來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是英語,突厥是突厥語,就跟China和中國是一回事一樣,不是倆國。突厥人有很多種,後來都皈依了,用自己第一個開國君主的名字命名,就跟今天的沙特阿拉伯一樣,它是一個叫沙特的人在1932年建立的國家,所以這個國家叫沙特阿拉伯。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在阿拉伯半島崛起。642年,阿拉伯將領阿慕爾帶兵攻占亞曆山大城。據13世紀出生在古埃及的曆史學家伊本·基夫在所著《賢人史》中說,阿慕爾在占領亞曆山大城之後,有學者曾鬥膽進言希望保存亞曆山大圖書館裏的珍貴典籍,阿慕爾遂向哈裏發歐麥爾10請示,得到的回答是:“把你所說的書先翻閱一下。如果其內容與經書(指《古蘭經》)相同,就無需保存;如果相悖,也無需保存,不妨銷毀。”於是一把大火燒了半年,亞曆山大圖書館就徹底完蛋了,人類的曆史很多東西全都給毀掉了。
因為這些,奧斯曼國家建立以後,對於基督徒和佛教徒之間的貿易是什麼態度可想而知。首先,征收80%的重稅,收了80%的稅你想跑嗎?騎士們把頭巾一拉下來,往臉上一蒙就變成佐羅了,追上去一刀兩斷,所以這條商路就被堵住了。於是咱就先想方法繞吧,這奧斯曼帝國雖然控製了東地中海,涉及歐亞非三洲,但畢竟不是從北極到南極。
在歐洲,奧斯曼國家占領了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往北是德意誌。你說巴爾幹半島我過不去,那我就從巴爾幹半島往北去德意誌,包括奧地利,當時都叫德意誌。往東,波蘭、立陶宛、烏克蘭、俄羅斯、西伯利亞,你去那兒小心被熊舔了。所以從奧斯曼帝國如果往北繞走舊航路是走不通的,往南成不成?奧斯曼帝國控製了北非,北非南邊,中非是撒哈拉大沙漠,跟巴西那麼大,你進去甭想出來了,這樣看來奧斯曼帝國雖然不是從北極到南極,但是它地居天下之正中,繞根本繞不過去,所以隻能去開辟新航路。
其次是航海技術的進步。航海技術包括造船、指南針、火藥、風帆等,你沒有火藥、風帆這些東西隻能看著海盜幹瞪眼,無法正麵PK。指南針是最重要的,船一出海,跟著感覺走,心有多遠咱就走多遠了,那就完了,你說我從這兒出發,想上西單,倒了26趟車到了懷柔,下來就問這是不是西單,這不是搗亂嗎?你得有指南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