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在鄧小平的彌留之際(5)(1 / 1)

17、在鄧小平的彌留之際(5)

2014小平的百年風雲

延河哀哭,群山垂首。被冬雲冷霧籠罩的革命聖地延安,沉浸在無盡的哀思之中。革命舊址、紀念館以及機關、學校、商店,紛紛降下半旗,懸掛出悼念鄧小平的挽幛挽聯;孔孔窯洞和座座樓房裏,人們眼含熱淚,圍著電視機收看有關報道。陣陣哀樂與人們的哭泣聲在延水河畔交織回蕩。76歲的村民楊在林回憶起當年鄧小平與卓琳在楊家嶺舉行婚禮的往事,激動地說:小平同誌為革命為人民操勞一生,給我們帶來了好光景,我們永世不忘。許多老紅軍老八路邊看電視邊失聲痛哭。

井岡含悲,贛江嗚咽。噩耗傳至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全廠職工沉浸在悲痛之中。1969年11月至1973年3月,身處“文化大革命”逆境的鄧小平和卓琳在這裏工作和生活了3年多,與這裏的工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曾在鄧小平工作過的車間擔任過主任的陶端晉,聽到鄧小平去世的消息時,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含著淚說:“今天,我們在小平同誌強國富民政策指引下,廠子有很大發展,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舒坦,我們多麼希望他能夠再回來走一走,看看我們。我們想念他啊!”

“深圳特區從邊陲小漁村,到初步建成現代化城市,每一步都浸透小平同誌的心血。沒有小平同誌,就沒有深圳特區的今天”。20日清晨,“鄧小平同誌在深圳”的大型宣傳畫前的台階上,擺滿一束束潔白的馬蹄蓮、黃色的菊花和一朵朵雪白的紙花。絡繹不絕的深圳人從四麵八方湧到鄧小平畫像前,捧來一束束鮮花,獻上一個個花籃。他們一次次地鞠躬,一遍遍深情地呼喚:“小平同誌,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噩耗傳來,百色山城一片哀痛。20日起,前往市中心百色起義紀念館悼念偉人寄托哀思的人便絡繹不絕:當地黨政軍領導來了,學生和市民來了,外地來出差的人員來了。86歲的黎先賢,這位當年跟隨鄧小平從百色打到江西、參加過4次反“圍剿”、身上傷痕累累的老戰士,一連兩天,讓人攙扶著來到了紀念館。他一件件察看鄧小平當年用過的物品,不禁淚濕衣衫。一隊又一隊的參觀悼念人群,神情肅穆,流連難去……

1992年,鄧小平捐贈給“希望工程”的5000元錢救助了廣西平果縣15歲的壯族學生黃成武和另外13名最貧困的學生。得知自己最敬愛的鄧爺爺逝世了,黃成武禁不住慟哭失聲。

……

大江南北哀思不盡,長城內外萬民同悲。鄧小平逝世的消息,讓舉國上下陷入了不盡的哀思之中。各界、各地、各族人民以不同的聲音、相同的方式傳遞著一個共同的心聲:“小平同誌,我們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