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在鄧小平的彌留之際(4)(1 / 1)

16、在鄧小平的彌留之際(4)

2014小平的百年風雲

第二天清晨,中央電視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全文播發了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伴著播音員極其低沉的聲調及陣陣哀樂,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廣大城市、農村、牧區、機關、工礦、學校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巴山垂淚,蜀水悲泣。在鄧小平的故鄉四川廣安的大街小巷,幾天來行人稀少,許多商店沒有營業。偶爾穿行的汽車,也都紮著白花,擋風玻璃上貼著“小平,家鄉人民想您”的白色字條。家鄉人情不自禁地湧向協興鎮牌坊村鄧小平故居,寄托滿腔哀思。這裏樹竹披白,哀樂低回,群眾絡繹不絕,會聚在設於鄧小平舊居內的靈堂前,追憶他的豐功偉績。62歲的農民唐永貴是鄧小平家的鄰居,他的父親曾與鄧小平的父親一起在磨房裏碾過粉。早上聽到鄧小平逝世的消息,他馬上放下手中的飯碗,提著掃帚到鄧小平舊居打掃庭院。他和幾個老哥兒一同回憶起鄧小平對鄉親們的關心,慨歎不已。鄧小平的表弟談文全老人一邊打掃院壩一邊說:“小平是我們牌坊村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去了,是黨和人民的一個巨大損失。我們牌坊村人民將永遠懷念他。” 牌坊村村民鄧型弟和愛國村石工藝人李正常師徒倆,用1.4米的大青石刻製了一塊石碑,立在故居的大門前,上麵用隸書工工整整地刻著“鄧小平同誌永垂不朽”9個大字,落款是“協興鄉親”。

瓦店鄉的村民們從30多公裏外的華鎣山上移來一棵青鬆,栽在鄧小平故居前,以寄托對鄧小平的無限懷念。棗山鎮一位102歲的老人,從10多公裏外專程來到鄧小平題名的翠屏公園,用廣安古老的吟孝歌的方式,哀哭鄧小平的不幸逝世。廣安地委辦公大樓上懸掛著故鄉人民送給鄧小平的幾百米長的青紗挽聯:“日星隱曜青山垂首九州兒女慟悼世紀巨擘,風月潛形碧水無言十億堯舜矢誌千秋勳業”。

春寒料峭,哀思深深。太行山深處的山西省左權縣突然沉寂了下來。電視機中傳出的令人心碎的哀樂聲,回蕩在太行山中。抗戰歲月裏,作為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北方局代理書記、太行區委書記的鄧小平,前後在這塊土地上戰鬥了5年。這裏的人民深深地愛著他,人們依舊稱呼他“老鄧”、“鄧政委”。20日晚7時,抗戰年代曾經在鄧小平家幫過忙的左權縣上麻田村的要玉娥,和老伴、兒子,端著飯碗坐在電視機前的小板凳上,靜靜地看著。這天上午,當老伴從電視上看到鄧小平去世的消息,驚慌地告訴她時,要玉娥一把拉住老伴,連著說了幾聲“你可不敢瞎說”。當證實了這個消息後,老人心裏十分難受,一遍又一遍地看電視。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要玉娥說,當時她隻有15歲,卓琳每天教她認3個字,鄧小平經常背著手走到她身後檢查她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