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的光明前景
在五十年代中期,核動力潛艇的出現使海上力量發生了革命。幾年以後,核潛艇與核導彈的聯合運用,也許甚至比原子彈本身的發展更為重要。由於潛艇使用核動力成功,戰術潛艇技術在其他方麵的一些發展就不免相形見絀,因而也就容易為人們所忽視。但是,其中有一些還是很重要的。
這一線索必須追溯到1943年德國潛艇的處境非常困難的那個時候。由於德國潛艇部隊在技術上和戰術上被同盟國的反攻所擊敗,所以被迫從大西洋戰爭中撤退。因為潛艇不能逃脫雷達的搜索,所以再也不能於夜間在水麵上作戰了。很明顯,在理論上的答案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原則中去,那就是要研製一種名符其實的潛艇用以代替潛水的魚雷艇,這就是德國人想要做的事。他們正確地歸結到,如果潛艇在潛航時,能以某種方法高速攻擊護航船隊,那末,用來對付潛艇的反潛手段就會起不到多大效果,雷達將不會起作用,飛機的威脅也會隨之而消失,對一艘速度可與驅逐艦匹敵的潛艇來說,聲納也將不再有威脅了。關於這一點,德國人的看法不僅是正確的,而且他們也能按照這點來實行。他們擁有象赫爾默思·沃爾塞爾博士那樣高明的工程師,從1937年以來,他一直在試驗一種過氧化氫發動機。到1943年,這種發動機的試驗進展很快,並且足以能夠正式應用了,同時鄧尼茨命令搞一個速成的發展計劃。沃爾塞爾發動機工作原理是這樣:過氧化氫經過分解作用產生氧和水,氧和水被引進燃燒室,同時噴入燃料,所產生的混合體熾烈燃燒,於是產生蒸汽。水加得愈多,產生的蒸汽也就愈多,蒸汽推動透平機,透平機又驅動潛艇,這樣,發動機能產生相當可觀的效果。雖然使用這種機器成本太高,但根據計算,水下航速足可以達到二十五節。問題是象這樣的技術躍進不可能於一夜之間完成。德國人雖然在各條戰線上的形勢正在惡化,但是到歐洲勝利為止,還是努力生產出了四艘小型沃爾塞爾潛艇。
在一個較短的期間內,德國還加緊發展了另一種先進的潛艇,這是一種為加快水下速度而犧牲水麵性能的潛艇。通過使艇體外形流線型化(有些象古老的法國潛艇),再配上一套大容量蓄電池是能夠達到上述目的的。雖然,這種推論看來是合理的,但是在XXI型潛艇(以及比這更小的改進型XXIII型艇)尚未來得及顯示它們的特點之前,德國就已經失敗了。德國人相當成功地闖出一個新局麵的是他們使用了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這是一個可伸縮的用於給柴油機提供空氣和排除廢氣的“呼吸”管。一艘具有通氣管設備的德國潛艇可以用柴油機在水下航行,同時還可給蓄電池充電。盡管它隻可能在低速和一定的通氣管深度來完成這一任務,但是這就大大減少了被雷達捕捉的機會。這種發展是在戰爭快結束而不是在戰爭開始時出現的,所以對同盟國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就是這種通氣管,使德國潛艇能在英領海水域作戰,而且一直到戰爭結束。
如果這些發明中的任何一項或者全部已獲成功,比方說在1942年,那末,戰爭是否就會按德國所預定的那樣進行呢?這是一個引人深思但又不可能得到答案的問題。不管怎樣,勝利的同盟國認識到,即將出現的潛艇比起在戰爭中應用過的,無論是他們自己的還是敵方的潛艇,其威力都要更為強大。在接受德國人的遺產方麵,同盟國沒有浪費時間。英國人表現得尤其積極,他們用通氣管裝備了自己的潛艇,並開始用一艘德國XXI型艇和一艘沃爾塞爾艇進行試驗。他們進行得很快,並開始建造了兩艘以過氧化氫為燃料的潛艇。其中的第一艘“探險者”號最後在1956年補入現役。可是,盡管它是一艘優良的潛艇,然而不幸它一問世就成為過時的東西了。1955年1月17日,美國潛艇“虹魚”號采用核動力的消息轟動全球,這不是潛艇的新發展,而是在一個新的領域內的新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