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課突然腦海裏浮現出了情節,靈感來了,就拿出本子寫,之前寫的大概已經有七八萬字,歡喜在自己臆想的小說情節裏,連老師什麼時候下來都不知道,就這樣被老師逮住了,我七八萬字的心血毀在老師的謾罵聲中。
李一玲是我的第一個讀者,我寫的所有故事她都看過,她突發奇想說她根據她的記憶寫出來,再讓我改改,接著寫完。
但我看了她寫的前五千字,就覺得沒有那種感覺,所以就停留了好長時間沒有出現寫小說的想法。
語文老師可能看了我寫的東西,我以為他早已經毀了,那天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告訴我如果喜歡寫作,堅持夢想是對的,但不是現在,上課期間寫小說,考試怎麼辦,畢竟決定我們命運的還是高考。
我鬥膽說了句:“老師,您可以把那點還給我嗎?”他白了我一眼,我就知道了是什麼意思。
臨走他從書櫃裏取出一本書,是莫言先生的《蛙》,“寫的東西挺不錯的,看看這本書吧!”
我接過書,連句謝謝也沒說就跑回了教室。
李一玲在桌子上寫著什麼,仔細一看原來她在寫我的小說。
“不是說了讓你別寫了嘛!真的不用了,我不像寫了。”我微微皺起來了眉頭說。
“可是,可是你寫的那個故事真的很好啊!”她說,“難道你想讓它就這樣沒頭沒尾地了結了?”
“寫吧寫吧你寫吧!”
我再也不想搭理她了,本來每次寫的作文也被老師當作“範文”點出來,就是那種問題作文的範文,還自不量力要寫,一句話出來前言不搭後語,真不知道她哪兒來的自信。
我翻開老師給的那本《蛙》,扉頁上用紅筆寫了一句話: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那是夢破碎的聲音。
查了之後才知道這是北島的散文《波蘭來客》裏的一句話,關於夢想,關於文學,我也有一場夢,但是我不希望我在深夜裏飲酒,讓夢想破碎。
之後我不再在上課期間寫小說了,上課構思臆想,晚上回到家寫在日記裏,這總不會讓老師再收去了吧!
平常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他們都坐在一起討論不懂的題目,而我就在圖書館找尋快樂,我喜歡萬千本書籍散發出的草香,撫摸著精裝的世界名著,我的精神隻能在這裏找到慰藉。
那段時間,我看完了老舍的《駱駝祥子》、高爾基的《在人間》等好幾本名著,在寫作上也得到了很大幫助。
看一些小說的同時,我常常不滿足於作者的情節構造,這也可能是我最開始嚐試著寫小說的真正原因。
冬慢慢深了,我對芃加的感情卻早已經淡去情也,成了最普通的朋友。
那個冬天過得比較煎熬,眼看一次又一次的成績在班上的名次漸漸落後,我分心了,為了追求文學,時間都用在看小說和寫小說上,感覺當時選理科就是個最大的錯誤,可是人不是都這樣嗎?不得不幹著自己不喜歡幹的事情。
我也羨慕班上考前幾名那些頭腦靈活的學霸,真懷疑他們到底是天生聰慧還是後天努力。我對寫作的興趣遠遠大於學習。
芃加說看了我寫在QQ空間裏的一兩篇文章,突然問我:“你會不會出本書啊?”
“額,這個,不一定啊!”
“如果你出書我要當你的第一個讀者。”
我怔了怔,似乎被芃加抬到了明天就能成為作家的地步。
“額,好的啊!你最近學習怎麼樣?”
“別提了,數學難,數學難,感覺我就不是學理科的那塊料。”
“沒事啊!你要加油,文科生學好數學很好的。”
“唉,我先去洗澡了,你早點睡吧!”
“晚安。”
就像是她突然給了我一股力量,讓我有了堅持寫下去的動力,我聽過韓寒、郭敬明的故事,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靠寫作生活。
夢想總是要有,為了夢想不懈努力肯定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我想用文字表達出我內心千絲萬縷的感情。
自從芃加說了當我出書以後,她當我的第一個讀者,出書的夢想在那時就堅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