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本一的做法告訴我們:看似遙不可及的一段路,隻要你在沿途找到不同的目標,每天前進一點點,便能在不知不覺中走完。同理,人們做事半途而廢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其難度太大,而是感覺到太過遙遠。隻有把“大理想”分成若幹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然後集中精力想辦法逐一實現這些小目標,當這些小目標全部實現時,大理想也就實現了。輝煌的人生不會一蹴而就,它都是由一個個並不起眼的小目標堆砌起來的。隻有把目標化整為零,才能用一個個小勝利贏得最後的大成功。
當然,給理想設定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排除不合理因素,選擇可以堅持做到的目標。人生也好,職業也罷,它們的構成都像一座精密的建築,需要預先設計藍圖,按照計劃去購買原材料,遵循進度去施工。沒有理想照耀的航行,必將失去方向,找不到可以停泊的岸邊;沒有目標規劃的人生,必定是混亂不堪。
理想也是要有變化的,家長一開始就應該委婉地讓男孩明白什麼東西要放棄,什麼東西不能放棄。經過仔細分析後訂立的理想無疑是明智的;若不假思索就改變理想是一種幼稚的行為。一個認真訂立目標和規劃理想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懂得堅持什麼——
一個美國小男孩,跟母親去公園遊玩。母親拿出精致的口琴,吹出一首動聽的曲子,小男孩很高興,喜歡上了那支“神奇的口琴”,卻又舍不得放棄手中的氣球。母親發現男孩陷入兩難之境,便停止了吹奏,微笑地看著他。
就在那一瞬間,小男孩做出了選擇,鬆開了手裏的氣球,向母親索要口琴。這個男孩後來不僅學會了吹口琴,也懂得了人生的一個道理:需要做出選擇時,你總得要放棄一個。
後來,小男孩考上音樂學院,大家都覺得這個專業再適合他不過了,他卻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麼喜愛音樂,而是更熱衷經濟學。於是,小男孩再次作出驚人的選擇:放棄學習音樂,轉而前往紐約大學的商學院,學習更感興趣的經濟學。
畢業後,他便去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師從美國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亞瑟·博恩斯教授。此後,他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在經濟學的研究上,很快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1987年,美國總統裏根任命他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倫·格林斯潘。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動力,而動力恰恰源自理想的確定和目標的設立。家長要引導男孩正確規劃自己的人生理想,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理想。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製訂目標、修正理想的過程。放棄我們所有不切實際的理想,抓住自己真正感興趣、願意為之付出精力的理想,隻有這樣才能收獲最大的成果。這就好比下象棋,有的時候要以退為進,有的時候要棄卒保帥,目的都是為了贏得整盤棋的勝利。魚和熊掌,多數情況下是難以兼得的。若家長能讓男孩明白這點,相信你的孩子在成功路上,會自覺在不斷選擇和放棄中,漸漸走近自己最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