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產商人的兒子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感到困惑,為此他跑去公司詢問父親。地產商人沒有正麵回答兒子,而是領著兒子來到了建築工地。
看見三個砌磚工人正在幹活,地產商人走過去問了甲、乙、丙三個工人相同的問題:“老弟,你們正在幹什麼呢?”
甲頭也不抬地說:“沒看到我正在砌磚嗎?”
乙歎了口氣說:“既在砌磚,也在養家糊口。”
丙回過頭看了地產商人一眼,笑著說:“我是為將來成為你這樣的人而努力!”
“很好,加油幹吧!”地產商人拍了拍工人丙的肩膀,離開了工地,開車將兒子送回學校。
在路上,父親對兒子說:“通過一個人說出的話,你就能夠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那麼,你覺得我剛才問過的三個工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呢?”
兒子想了想,說道:“我覺得甲的生活既沒有理想也沒有目標,隻顧著埋頭幹活,仿佛行屍走肉一般;乙有目標但沒理想,目標隻是為了賺錢糊口,但沒有更遠大的想法,似乎能夠一輩子靠砌磚賺錢就很滿足了;跟前兩個人相比,我更欣賞丙,我覺得他既有遠大的理想也有具體的目標,盡管在做著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卻能胸懷大誌,心底裏渴望成功。我相信他以後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你說得很對,”地產商人點點頭,“用你喜歡的電影明星周星馳的話說,‘人活著總要有點理想的,否則那跟鹹魚又有什麼分別?’剛才你對於自己的人生有困惑,那說明你既沒有遠大理想也沒有具體目標,跟甲沒什麼兩樣,將來隻能是渾渾噩噩過一輩子。但是聽完了你剛才的話,我心裏倒是很高興,因為我知道你已經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了!”
當兒子走下車時,地產商人最後補充了一句:“孩子,從現在起樹立堅定理想吧!”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動力,而動力的源頭恰恰源來自理想的確定和目標的設立。每個家長都應該幫助迷茫的男孩樹立遠大理想,並引導他製定多個小小的目標,以便將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當然,家長不要讓男孩去樹立當“科學家”“藝術家”那樣脫離實際的理想了,家長需要給男孩灌輸現實一點的東西,讓男孩的理想“可望又可及”。當然,理想也分為很多種,比如將來去一個夢寐以求的地方,從事一份心儀的工作,學成一門語言,練就一身特長等都可以作為理想。總之,理想越現實、越具體,男孩們的動力就愈大。有了可以實現的理想作為指引,男孩們會倍感幸福,這會激發他們克服實現理想的障礙。
當然,理想不要太多,其數量不能超過三個,太多的理想無法讓男孩專注下去。但理想又要有一定難度的,需要男孩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努力方能實現,隨隨便便就實現的理想,隻能讓男孩產生驕傲和滿足。
有了理想,還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要針對理想,分解出一個一個不同的目標,讓男孩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忘最終的理想。有了目標和理想,男孩的進步會越來越大。20世紀80年代日本最好的馬拉鬆選手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線路細看一遍,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家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較快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又以同樣的速度向著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了幾個小目標輕鬆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我把目標定在四十多公裏以外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早已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嚇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