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增強失敗後的恢複能力(2 / 2)

對於涉世未深的男孩而言,困難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如何引導男孩,從挫折後的失落情緒中走出來,進行心理調整和心理恢複,是家長必修的一課。

當男孩麵對挫折時,家長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誘導,從尊重、關心孩子的角度出發,同情、理解孩子,用孩子的思想謹慎地接觸他們的心靈。另外,針對不同的挫折情況,可以適當教授孩子一些抗挫折的方法,讓孩子從挫折中站起來,自尊自信,自我解脫,去創造未來。

引導男孩合理釋放。發現孩子受挫後,家長要采用適當的形式,讓孩子宣泄受挫的苦悶心情,不要讓孩子把苦悶壓在心裏。家長也可以用交談或書信方式提醒孩子,向親人、老師、同學或朋友傾吐內心的壓抑之情,取得他們的理解和幫助,以緩解心理壓力。也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寫日記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宣泄出來,從而理清思路,穩定情緒,維護心理的健康。

教男孩學習使用目標轉移法。孩子受挫後情緒往往不穩定,常常被挫折所困擾,或是急躁易怒,或是悶悶不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轉移注意目標,消解他們的緊張心理。如陪兒子外出散步遊玩、一起聽聽音樂或談論他們愛好的足球、籃球明星等,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穩定孩子的情緒,抵消他們心中的煩惱,減輕、消除孩子的挫敗感。

孩子遭遇失敗挫折,情緒低落時,父母切忌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心痛地抱著孩子長籲短歎,或是從此把孩子嗬護得更緊,都是不可取的方法。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明白人人都會經曆失敗挫折,從失敗挫折中學習、吸取經驗教訓,從受挫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找出戰勝失敗和挫折的方法。另外,“挫折教育”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家長為了培養男孩堅強的心理品格,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了“挫折教育”,比如人為地製造挫折,讓孩子參加“吃苦夏令營”,給予孩子必要的紀律和適當的批評,對犯大錯的孩子給予物質上或精神上的懲罰,故意讓孩子挨餓、受苦、受累等,希望男孩在挫折中一洗養尊處優的習氣,磨礪出堅強的意誌,增強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複能力,不僅學會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還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一種自己尋找幸福的本能。盡管這類做法可以幫助男孩客觀地認識社會,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是因為時間短,且孩子已經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準備,往往隻是讓他們感動一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挫折都出現在不經意中,如學習環境的變遷、家庭的變故、好友的背叛或學習事業上的失意,等等,隻有在男孩沒有充分準備的狀態下進行的耐挫力培養,才是讓他們成功地經曆“挫折教育”。明智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對男孩進行潛移默化的“挫折教育”,引導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麵前不退縮,鼓勵孩子正確對待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培養孩子樂觀地正視、處理受挫,在受挫中獲取知識,增長見識,體會快樂,並抓住機遇走出困境,在挫折中再次崛起。這樣,將來無論他們麵對任何困難和挫折時,都能從挫折中解脫,重新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