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楠的創作走的是現實主義創作道路,這與他的閱讀喜好有關,他最欣賞柳青、路遙等文學先師的作品。他是本土文化滋養出來的作家,他的每篇作品都帶有濃鬱的陝北味,如清泉般從心底流淌出來,幾乎沒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就像我們陝北以前的純種莊稼,未經雜交,更未使用高科技轉基因。
出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延安這塊聖土曾培養出路遙那樣的天驕,舉世矚目,一批批新的文學之星絢麗登場,笑傲江湖,霍林楠就是之一。江山代有才人出,無限風光在險峰。時逢他的另一本散文集出版,我寫點印象,寫得如何我不便妄加評述,留與讀者感悟。謹以此文算是對他行走在文學征途中的支持和祝賀吧。
附錄五
人不可貌相——我與霍林楠
楊明
在延安市評論家協會成立的大會上,一個長得虎頭虎腦、貌不驚人、穿一身半新不舊藍衣服的中年男人,忙前忙後地為大家分發紀念品。這就是我第一次見到霍林楠的情景。我想此人可能是一個發了小財的個體小老板,會議上的紀念品可能是他推銷的或者是他讚助的。宴會上他和我坐在一個桌子上,由此,我們認識了,並且彼此留下了電話號碼。
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了我的辦公室,給我送上一本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米脂的婆姨綏德漢》,署名霍林楠。我一下子想到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的諺語。為自己第一次見霍林楠麵的判斷失誤而慚愧。人確實不可貌相,從內心為我的判斷失誤向他默默地道歉。我恭敬地叫了他一聲:霍老師!從此以後,我見到他,總是稱呼他霍老師。
霍林楠,祖籍清澗,70後,出身於幹部家庭。從上學到就業,一路順風,可以說是在蜜糖罐裏、在眾星捧月的環境中長大的。但是,他沒有高人一等的概念。他為人低調,做事實在,從小勤於思考,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百姓。他上高中期間創作的短篇小說《都是為了愛》得到了著名作家路遙的點評,為他的文學創作指明了方向。工作後,他善於觀察社會、觀察生活,他與方方麵麵的人交朋友,體諒、體貼那些沒有背景、沒有地位、沒有金錢的弱勢群體,為他們呐喊。他的長篇小說《米脂的婆姨綏德漢》被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不久,社會上就出現了不同版本的盜版書。他為此曾向我訴苦。我說,正麵說盜版侵犯了你的著作權,是一種可惡的違法行為;反麵說也證明了人們對你這本書的認可。因為有銷路能賺下錢,才有人冒著風險(違法)去盜版。放在書店無人問津的書,是不會出現盜版的。盜版的量越大,越說明你的書值得看。
文學之路是一條苦路,在這條路上成名成家很難、很難。但是,成功一定屬於那些不畏苦難的人。霍林楠的長篇小說《淚蛋蛋落在沙蒿蒿裏》和散文集《就戀這把黃土》經過幾年的辛勤筆耕已經完稿。他和我探討出版事宜。我說,不要急,不要急於出版。放一放、改一改,文章不厭千回改。我衷心地祝願霍林楠的小說一部勝於一部,文章一篇勝於一篇,力爭向路遙等名家看齊。
附錄六
評《文學狂人與官員腐敗》
淡墨
先生這篇文章引古論今,對官場的腐敗、文人的詬病都進行了一針見血的批評。這篇文章觀點鮮明,文筆犀利,有理有據,切中時弊,我覺得先生的思想是很深沉的。文章短,內涵深,由此一斑,看見先生的行文風格了。夏日問好先生!
附錄七
把真情實感寫在黃土地上的人
馬誌明
近來,翻閱《延安文學》雜誌,發現青年作家霍林楠的長篇小說《淚蛋蛋落在沙蒿蒿林》部分章節選登在該雜誌上。我一口氣讀完這個新作的章節,仿佛眼前又一幅黃土風情的綺麗畫卷露出頭角,大有想看整個畫卷的感慨。這種衝動和激情,促使我進一步走進他創作以外的生活。同時,對於自己做遙遠的文學夢來說,為他接二連三地推出文學作品而祝賀,並為能認識這樣一個才華橫溢、70後的兄弟而自豪。雖然,對他的作品提不出有價值的建議。但每讀他的書,心裏總覺得有許多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