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股票融資形式
股票因其持久性和穩定性而成為企業籌集長期資金的一個重要工具。在我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進程中,企業股份製改革隨著其經營體製的轉換而不斷深入和發展。股票融資愈來愈受到企業的重視。
股票的發行
1.股票發行的目的與方式
股票的發行就是公司股票的出售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股份公司發行股票是為了籌措資金,但有時也有其他目的,主要的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麵:
(1)為籌措資金而發行股票
這又包括:第一,發行股票以獲得公司成立的初始資本。為了某項建設事業或舉辦某項工程而創建新的股份公司,就必須發行股票,從股票認購人那裏籌集資金。通過股票認購人的繳款,股份公司才能正式成立,並開始它的事業。第二,為購買設備以擴大公司規模,這是較常見的籌資目的。第三,為籌措周轉資金。在擴充設備或金融形勢堅挺時,這種增資就增加。第四,為歸還銀行借款改善資本結構,以保證公司資本與負債的適當比例。在經濟高漲時,公司往往通過貸款進行設備投資,一旦金融形勢緊迫,或企業為了恢複合理的財務結構,就要增資以還債。
(2)為謀求與某公司或某人協作,將他們吸收為股東
而發行股票新股票隻發行給這些人,比如公司為擴大產品銷路而讓經銷商成為股東就屬於這種情況。
(3)為了維護公司的經營支配權,防止兼並而發行股票
資金過小的公司為了防止其他公司通過收購本公司股票實施兼並而增加資金,就屬此類情況。
(4)為了股東的直接利益而增資發行股票
這是將公司積累中應當屬於股東的再評價積累或時價發行積累,通過發行股票依次地、無償地交付給股東,股東因此得到溢價。
(5)為擴大債券的發行而增資
由於各國公司法都規定發行公司債券的限度是股東和準備金的合計數,所以為了擴大這一限度,就得增加資本。
(6)為本公司具備股票上市條件而增資的股票發行
股票在交易所上市的條件之一是具有一定的股本,在上市基準變更時,為了滿足上市條件而增加資本。
(7)為提高公司的信用而增加資本的股票發行
股份公司股份資本的大小最能直接反映出該公司的規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份資本越雄厚,則公司的信用就越好,這對於該公司向銀行借款或發行公司債券都是有利的。因而公司雖然沒有迫切的需要,往往也會發行新股。
(8)為收購其他公司而發行新股票
這同前述小公司為防止其他公司的收購和兼並而發行股票以增資的道理類似。
股票的發行按是否限製認購人的範圍,可分為公募發行(即公開發行)和定向發行(不公開發行);按是否經過承銷機構代理發行,可分為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按在發行股票時是否收取股金,可分為有償增資,無償增資和有償無償並行增資發行三種方式。
(1)公募發行與定向發行
股票的公募發行是指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不以任何特定人為發行對象。定向發行是指不向社會公眾招股募集,隻向公司內部和與公司有關係的第三者發行募集。前者是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最常見和最主要的形式。
(2)直接發行與間接發行
股票的直接發行指公司自己直接銷售股票,擔負發行股票的全部責任和風險。股份公司直接發行股票是由發行人在投資銀行的幫助下選定投資者,投資銀行隻在其中充當代理人角色,在投資者與發行人之間斡旋,促使雙方盡可能成交,投資銀行從中領取服務費。直接銷售往往具有省時、省力和節省發行費用的特點,但其關鍵性的問題是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資金有限,股票的持有人集中,發行人不易在市場上購回其發行的股票。
一般情況下,股份公司主要采取間接發行方式發行股票,即把發行手續委托給承銷商辦理。承銷商可以是一家承銷機構,也可以是多家承銷機構。在美國,90%以上新發行的股票都是以這種方式發行的。承銷可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種,代銷。即股份有限公司或發起人自己承擔股票發行風險,隻是將股票公開銷售事務委托給承銷商辦理。在這種方式下,承銷商隻是作為股票發行者的代理機構,答應按照發行者委托的價格盡可能地推銷股票,銷多少算多少,期滿銷不出去剩下的股票仍退還發行者,其發行風險由發行者承擔,承銷商不承擔任何風險,隻收取手續費和其他有關費用。這種方式在西方證券市場上很少見。
第二種,助銷,也稱餘額承購或餘股承購。即證券商按照與發行者簽訂的公開募集承銷合同,保證當股票不能全部承銷出去時,對於未出售的部分,將由承銷商全部買下。在這種方式下,承銷商承擔部分股票發行的風險,使發行者轉移部分風險,也降低一些股票發行費用。助銷方式在西方較代銷方式普遍。
第三種,包銷。即承銷商先以自己的名義買下發行者的全部股票,並墊支相當於股票發行價格的全部資金,再於適當時機將所購股票全部上市。不過在這之前,一般要由承銷商對發行股票的公司進行資信調查和充當顧問。當承銷商認為公司發行股票的各方麵條件適合自己的業務需求時,才與發行股票的公司簽定包銷合同。在這種方式下,承銷商一般以略低的價格從發行者手中買進股票,然後再以較高的價格向投資者售出。售賣價與購買價之間的差額構成承銷商的收入,再減掉發行費用後,即為承銷商的包銷利潤。采用這種方式發行股票,發行者不僅及時可以得到資金,而且不必擔心股票能否賣得出去,股票銷售風險完全由包銷商承擔。對發行者不利之處是,給承銷商的價格較低,實際上是支付了較多的發行成本和風險成本,而且也無法得到可能出現的溢價銷售的好處。這種發行方法在西方較代銷和助銷都更為流行,是股票發行經常采用的一種主要方法。
(3)有償增資發行、無償增資發行與有償無償並行增資發行
①股票的有償增資發行。股票的有償增資發行指投資人須按股票票麵金額或股票市場價格用現金或實物購買股票。有償增資發行又分為三種具體做法。
第一種,股東配股。即以本公司原股東為發行對象,按照一定比率(比如按舊股一股攤配新股一股,或按舊股若幹股攤配新股一股)賦予新股認購權而準其優先認購新股的方法。股東也可以將這一認股權轉讓。其目的在於保障股東能夠按比例地保持對企業的控製權,並在股票市價看漲的情況下能使老股東在轉讓股票認股權的過程中獲取一定利益。這種方法在西方各國股票市場不發達的時期經常采用,它實際上是一種定向發行,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公募發行方式逐步取而代之,成為股票發行的主要方式。
第二種,第三者配股。即公司對本公司的職工,尤其是高級職員或公司的顧客、往來銀行等友好關係的特定人賦予新股認購權,允許他們在特定時期內按規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股票的一種做法。它通常在以下兩種情況下被采用。一是公司如果按股東配股的方法出賣股票,可能前來認購的股東較少,而按公募的方法會遇到銷售困難,費時費事還增加了發行成本,因此將股配與職工。二是相反的情況,公司發行的股票價格偏高,公司按酬勞股的名義配與職工以表示關懷。
第三種,公募發行。即通過承銷機構發行。公募發行方式能擴大資金籌集量,增強股票的流通性。同時以公眾投資者為推銷對象,能使股票的持有人眾多而且分散,不致集中於少數大戶手中,有利於提高公司的社會性。公募發行時,公司的股東和職員也可以參加認購,但股東和職員的過多認購,會改變公募的性質,所以法律對其認購的比例有一定的限製,原則上大股東的認購額不得超過發行額的20%,職工的認購不得超過30%。
②股票的無償增資發行。股票的無償增資發行指公司股東不向公司繳納現金或實物,無代價地取得公司發行股票的一種增資做法。實際上是靠減少本公司公積金的積累或盈餘結存將之轉變為股份,按比例無償地發給原股東。公司采取此種做法發行股票,目的不在籌集資金,而在調整公司資本結構,增大公司的社會信用與公司股東的信心。無償增資發行在西方國家常見的做法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法定公積金轉作資本配股。法定公積金是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從純利潤中按一定比例必須提存的資金。法定公積金可以轉化為資本,也可以用來彌補虧損,但不能作為紅利分派。公司以法定公積金轉作資本配股的方法發行股票,必須按原股東持股數平等地攤配。這種做法和股票派息的做法相似。
第二種,股票派息,也稱股票分紅。公司將應該分派給股東的盈利轉入資本,相應地發行新股配給股東以代替現金派息的一種增資辦法,它有以下好處:一是使現金派息應流出的資金保留在企業內部;二是股東取得了和參與分配盈利同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免繳個人所得稅;三是派息的股票由於按麵額計算,市場價格偏高時仍具有增派股息的效果,而且派息的股票更有增加將來派息的希望。英、美等西方國家的股份有限公司經常采用這種做法分配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