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銀行貸款融資渠道(3 / 3)

現階段銀行貸款的具體單位包括:按所有製分,有全民、集體、個體、聯營、中外合資、外國獨資企業;按產業結構分,包括生產、供銷、勞務、產銷聯合體和科技、文教、衛生等;按管理體製分,包括中央、省、地(市)、縣、鄉各級所屬的企業、單位及個體經營者等。

貸款條件是指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取得貸款。貸款條件的規定是對貸款對象的具體要求,在貸款對象範圍內選擇和落實具體單位。

凡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企業、單位、個人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①必須經縣以上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設立,依法登記注冊,持有營業執照。

②必須是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營業單位。具備法人資格,具有獨立處理全部業務的權力,能夠單獨計算盈虧,獨立編製會計報表,有權對外簽訂經濟合同,有權獨立處理債權債務關係。

③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自有資本。在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總額中自有資本應占比例:國有生產企業70%;物資供銷企業50%;商業批發企業20%;商業零售企業60%;新建工業企業鋪底資金30%。企業還應逐年在稅後留利中補充自有流動資金。

④必須在銀行開立存款戶和貸款戶。

⑤有按期償還貸款的能力。

4.銀行貸款的種類

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通過存款形式融入資金,然後通過貸款形式融出資金,發揮銀行金融中介的作用。目前我國銀行貸款的主要種類可以歸結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金貸款、專項貸款、外彙貸款四類。

(1)流動資金貸款

流動資金貸款是銀行發放的主要貸款,銀行貸款的絕大部分用於企業流動資金需求。

①工業流動資金貸款。這是銀行對工業、交通、物資企業對流動資金需要所發放的貸款。

②商業流動資金貸款。這是銀行對商業企業發放的用於解決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的貸款。

③農業流動資金貸款。這是銀行對國營、集體農業企業和個體農戶在生產經營中的資金不足所發放的一種貸款。目前已不僅限於純農業方麵,還包括對農村工業、商業的各種貸款。資金提供者主要是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

(2)固定資金貸款

固定資金貸款是銀行對企業進行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等固定資金需求所發放的貸款,它對於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①基本建設投資貸款。這是銀行對工業、交通、商業等企業、事業單位的新建、擴建、改建的基本建設項目所需資金發放的貸款。它主要包括兩類:列入財政預算的基本建設支出,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建設銀行利用自有資金和吸收的存款資金發放的貸款。

②技術改造貸款。這是由各專業銀行發放的一種主要的固定資金貸款。主要用於支持企業引進和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科技新成果,提高產品質量,發展優質名牌產品,增產市場急需的短線產品,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開展綜合利用而增加或更新設備等。

③小額技術改造設備貸款。這是在技術改造貸款基礎上擴大使用範圍的一種貸款。它主要用於企業更新設備或進行技術改造必須增添少量的關鍵性設備或單項小量工程的需要。貸款額度在5萬元以內,貸款期限一般為一年半左右,最長不超過3年。

④商業網點設施貸款。這是銀行對商業、飲食、服務企業擴大服務網點,改善內部設施等的資金需要所發放的固定資金貸款。重點用於投資少、見效快的大眾化中小型網點改造項目上,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⑤副食品基地貸款。這是銀行對大中城市建立副食品基地的資金需要所發放的貸款,貸款對象主要是國營商業或商辦企業,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3)外彙貸款

根據慣例,外彙貸款一般分為現彙貸款、買方信貸、特種外彙貸款等幾大類。

①現彙貸款。又稱自由外彙貸款,是銀行開辦時間最長、貸款餘額最大的外彙信貸業務。所謂自由外彙是指能夠自由兌換其他國家貨幣的外彙,如美元、英鎊、日元、法郎、港元、德國馬克等。

②買方信貸。這是出口信貸的一種形式,它是國外銀行為支持和擴大本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出口,向購買本國企業產品的外國企業提供的貸款。為減少貸款的風險性,由國外銀行提供的買方信貸一般不直接發放給購貨企業,而提供給購貨企業所在國的有關銀行,由該銀行轉貸給購貨企業。

買方貸款的特點如下:貸款起點金額大,有最低起點限製,沒有最高限製;貸款額度不超過購銷合同金額的85%,其餘15%由買方支付現彙,並在付足現彙後方能使用貸款;還款期限長並有寬限期。雖然各國銀行買方信貸的還款期限不同,但一般都在10年以上,並給貸款企業2~5年的還款寬限期;借用買方信貸的企業必須向簽訂買方信貸協議的國家訂貨。

③特種外彙貸款。這是我國銀行為適應某些企業技術改造的特殊情況,采取靈活做法發放的一種外彙貸款。

(4)專項貸款

專項貸款是具有專門用途的貸款。大部分屬於政策性固定資產貸款,既可以用於技術改造,也可以用於基本建設。其主要特點是政策性強、用途特殊、期限較長、利率也比較優惠、管理方式較靈活。專項貸款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促進科技開發和技術進步,幫助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