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快人心”不等於“大快”(1 / 1)

“大快人心”不等於“大快”

語文診所

作者:趙丕傑

“大快人心”指行事順乎民意,使人們感到非常痛快。多用於壞人壞事受到懲處的場合。語出明·許三階《節俠記·誅佞》:“李秦授這廝,今日聖旨殺他,大快人心。”例如清·褚人獲《堅瓠九集》卷四:“〔王子介〕巡方東萊,李公謙得其狀,捕而杖之……械斃於閭門,號令三日,大快人心。”巴金《探索與回憶·關於〈火〉》:“後來孤島也幾次出現愛國者懲罰漢奸的大快人心的壯舉。”郭沫若《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

“大快”就是非常痛快,很容易理解。關鍵是要搞清“人心”指什麼。“人心”指眾人的意願、感情等,同“民意”意思相近。例如“人心向背”就是民意的歸向或背離。因此大快人心的事,隻能是順乎民意的事。《現代漢語詞典》把“大快人心”釋為“指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實在是抓住了要害,言簡意賅。遺憾的是有些人隻看到“大快”,忽略了“人心”,不管什麼事,隻要是使人痛快,就說“大快人心”,這就不確了。例如:

1.享受美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人民網,2014年7月23日)

2.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馬上來臨,在此期間還有什麼事情比呼朋喚友、推杯換盞更能大快人心呢?(中國新聞網,2013年2月8日)

3.火辣夏季,熱氣逼人,大快人心的事莫過於到清涼之處暢玩一番。(《深圳特區報》,2012年7月9日)

4.現場微信抽獎、冠軍競猜等活動,將全場氣氛掀至高潮!大夥紛紛拿出手機,積極參與互動,多重獎品輕而易舉納入囊中,讓在場每一位都大快人心!(《南京日報》,2014年7月15日)

享受美食不過是口腹之奉,說“大快朵頤”還可以,說“大快人心”就不沾邊了。“到清涼之處”旅遊避暑,可以使人身心暢快,“呼朋喚友,推杯換盞”,也能使朋友們痛快一陣,競猜抽獎活動更會使中獎者喜出望外,但都談不上合乎民心,順乎民意,當然也不能說“大快人心”。

順便說一下,“大快人心”中已經包含了“使眾人”的意思,如果在前麵再加上“大家”或“使人們”“讓每個人”之類的詞語,就疊床架屋了。前舉例4就存在這個問題,還可以再舉兩個例子:

5.在電視劇《包青天》《大宋奇案之狸貓換太子》以及京劇《打龍袍》《鍘美案》等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有宋代開封府尹包拯手持“尚方寶劍”怒斬奸佞的描寫,看得觀眾大快人心。(《北京晚報》,2014年3月21日)

6.這次出擊是我們“童子軍”的一次重大的勝利,讓聽見這些事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大快人心。(《長春晚報》,2014年4月21日)

如果一定要保留“大快人心”,例5就要刪掉“看得觀眾”,例6就要刪掉“讓……每個中國人都”。不過最好還是把兩例中的“大快人心”改為“拍手稱快”“大為振奮”之類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