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楊家古墓,日月有循人影長(2 / 2)

林鎮南到達終南山這一年是十三歲,用皇明的說法“十月懷胎,也算一周”,就是十四歲。時值江湖紛亂,華山內訌,西北江湖失序,林鎮南初入江湖卻是在山中,倒也沒有當即陷入什麼亂局。甘伯一直行走在南方,打過仗,混跡過江湖市井,卻沒有真正介入過這麼大規模的武林爭鬥,因此主仆二人懵懂間並不知道他們避開了多麼大的一場亂子。後來出山,二人的最後這一年山外的情形也不禁大是慶幸。

拾撿整理古墓遺物和武功秘籍,讓林鎮南和甘伯大開眼界,同時主仆二人也對此次不成功的拜師經曆自有一番看法。林鎮南和甘伯雖未從林遠圖那裏習得更多更高的武學,可他家來曆是皇宮,當年的大和尚不知道自己功深幾何,學問多高,撓出了後來的手尾,林遠圖未曾學武,靠一些模棱兩可的話竟然可以糊弄到華山耆老,不可不說二人所知並不比古墓楊家的絕學功法更低,可以提起的隻不過是見知略窄,不能比名門大派有係統的培養門人弟子之法。

林鎮南與甘伯二人經遠圖公同意,來終南山尋古墓拜師,一則為家族尋一門武林中的靠山勢力,二則古墓隱世符合家中不願林鎮南介入武林紛爭的意圖,三則習武強身,尋一門不比《葵花寶典》低的絕學作為家族傳承。這三則中,首要的是尋勢力依靠,這是不作為的作為,也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沒有辦成,那該如何?是重新尋找名門大派求拜師門,還是就此居住下來習練武學,自成一路呢。後者顯然更難,可這主仆二人都非常人,林鎮南更是謹記武林多是非,在自己強大前被動卷入那可真是身不由己,與自己為家族安穩而遠來千裏的初衷不合。

這天,古老頭之前所居之處門前,樹根所製的茶台三尺見方,上擱兩個木杯,茶香飄起。正是林鎮南和甘伯二人已經定居此處,打算根據絕學典籍修習法門,自成一家,以後回到福州進可以入武林立威護持家族,退可以安身立命退隱江湖不牽他人因果。

林鎮南宿慧在身,習觀法有年,精神堅固,懵傻十載,無思無慮,體質純淨。這次所得練氣術中有當年五絕對武功高深後如何更進一步以及修煉氣勢,琢磨精神的法門,完全可以指導林鎮南進一步修煉精神,甚至比觀法更進一步可以應用於武學爭鬥。楊家流傳下來的還有《九陰真經》《先天功》等高明道家練氣術,武學功法中最難得的易筋鍛骨的篇章正是這兩篇法門傲視當年之處,這樣的功法足可以使得林鎮南筋骨更強,更適合練功,用修道士的話說就是“先天之氣保留更多”,用武學大家的話說就是“根骨高絕,資質極好”,用醫家的話說就是“營衛之氣厚重,百病難沾”。

甘伯歲數其實還不算很大,隻是從軍早年落了暗傷,此生也不奢望成為大高手,此處所得養身之法甚多,有練氣導引也有醫方餌藥,足可以讓甘伯延年益壽。另外古墓各種劄記記述,多有武林秘聞,江湖伎倆,這市井豪傑倒是對此興趣更濃。

忽忽間,日月輪轉,就是兩年。兩年間,林鎮南練氣頗入佳境,因為自成一路,沒有師承枷固,他習練的是以全真心法催動九陰真經中易筋鍛骨,築基之厚如果他人知道必然能夠驚掉眼珠。武技上,更是上手極快,因為根骨好,練習沒有障礙,更是應自己身體的微妙感受和直覺常做隨機反應,那麼高深武技和簡單武技在他身上也就顯不出來差別,最終在甘伯的建議和幫助下,以軍中長短手為骨,加入一些擒拿手法,提高一些發力技巧,自己總結出了幾式長拳。器械上,以夢中軍匕為原型,以刺擊,抹和撩為主,總結出一些快速直接發力方便,灌注功力更方便,不同於別家的一套刀法。

又是冬天,終南後山古墓門前,樹林中有一塊平地,土色不同,一看可知是被人長時間用力踩踏形成的,寸草不生。此時,平地之上正有一個裸著上身的少年,身長體壯,隻有麵容留有一些稚氣,騰挪跺腳,卻不發聲,及肩的黑發颯颯帶風,這少年兩眼明亮,神隨身走,驀然之間由動入靜,長籲一口白氣,收功肅立。正是林鎮南,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