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的定價行為(1 / 3)

廠商的定價行為

價格領導

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廠商間的合謀協議不必是正式的,而可以是隱含的或心照不宣的,如基於風俗習慣上的協議。價格領導的概念來自長期的風俗習慣。我們將考察4種價格領導類型:(1)占支配地位的廠商;(2)低成本廠商;(3)晴雨表廠商;(4)市場份額。

占支配地位廠商的價格領導

據說,在寡頭壟斷產業中,定價有時是由占支配地位的廠商(即該產業中最大的廠商)所控製的。這個模型的基本假定是據支配地位廠商製定價格並容許其他廠商按此價格銷售他們所要銷售的產品。然後占支配地位廠商再按此價格銷售市場需求量的餘額。

給以這樣的假定,我們就可以得到決定價格和數量的方法。

隱含的假定

占支配地位廠商價格的領導模型中隱含的假定是:

1.最大的生產者實際上完全控製了市場價格。

2.所有其他的廠商像完全競爭者那樣行動,認為他們自己的需求函數在占支配地位廠商製定的價格處是有完全彈性的。

3.占支配地位廠商能夠預測市場需求曲線。

4.占支配地位廠商隻考慮它可能對市場產量和價格產生的影響。

5.占支配地位廠商能夠預測在每一種價格上其他賣主的供給。

6.占支配地位廠商由於規定了價格,並允許其他廠商按該價格銷售他們願意銷售的全部產品,所以它的行為是被動的。

價格和產量的決定因素

首先,我們必須推導出占支配地位的廠商的需求曲線,這表現於圖8.1中。我們畫出了小型廠商的市場供給曲線,表示為∑mesmall。這是把小型廠商高於其各自最小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全部邊際成本曲線的水平方向相加而得的。為了獲得占支配地位的廠商的需求曲線,我們需要找到:(1)所有小型廠商供給全部的市場需求,從而占支配地位的廠商對市場需求的供給為零的一個點;(2)占支配地位的廠商供給全部市場需求和小型廠商的供給為零的點。緊接著,我們在點(1)和點(2)之間增加了一點。

看價格P1,在這一價格下小型廠商想要提供的產量等於在那一價格下市場的全部購買量,或提供從縱軸到需求曲線DD上的E點的數量。記住,根據假定,由占支配地位廠商確定價格並“容許”其他廠商按其確定的價格銷售它們能銷售的所有產品。假如占支配地位廠商確定價格P1,並隨之假定,小型廠商能供給它們的全部產品,因而占支配地位廠商按價格P1就無需供給什麼了。所以P1是占支配地位廠商需求曲線的垂直截距。現在我們選小於P1的價格P2。小型廠商將提供產出P1A——從縱軸到總邊際成本曲線上的A點的水平距離。在價格P2上,總需求量等於P2C,或等於從縱鈾到需求曲線上的C點的水平距離。從C點後退一個等於P2A的數量,我們就可以發現餘留給占支配地位廠商的數量。這把我們帶到了B點。於是,占支配地位廠商將供應等於從P2到B點水平距離的產出量。現在我們把價格降到P3。在這個價格上小型廠商將什麼也不提供。他們的成本太高。占支配地位廠商將供給全部市場,或是從縱軸到市場需求表上的F點的水平距離。支配性廠商的需求曲線是線條較粗的有拐折點的一條曲線,它從價格P1開始,經過B到F點,然後並入產業的需求曲線。

給定這條需求曲線,占支配地位廠商就作為壟斷者行事了。我們在這裏必須畫一條與P1FD相應的邊際收益曲線,圖中記為mrdominant(為簡化起見,我們在圖上沒有畫出通過“拐折點”的價格F的邊際收益曲線。)

占支配地位廠商的邊際成本曲線稱為mcdominant。它和占支配地位廠商邊際收益曲線mrdominant相交於G點。因此占支配地位廠商實現最大利潤的產出率記為qdominant。由支配性廠商確定的能實現最大利潤的價格將是P2。小型廠商總計生產q2mall在價格P2處,由產出qdominant和qsmall相結合來滿足市場總需求。我們得到了價格-產量解。它是穩定的,因為我們假定小型廠商作為價格接受者其行為是被動的。換言之,小型廠商被排除於競爭對手(在這個術語的通常意義上)之外。

當模型瓦解時

一旦產業中的其他廠商不再追隨領導者,占支配地位廠商的價格領導模型必定要瓦解。據這個模型的一位批評家說:“圍繞寡頭壟斷中心的競爭邊緣,其反複無常的行為直接與該模型所隱含的假定相矛盾,即邊緣廠商將以類似於純粹競爭者的方式接受價格領導者製定的價格。”另外假定不同規模的廠商可以麵對不同的成本曲線,那麼,相同的價格對各種規模的廠商來說不一定使短期利潤最大。在需求蕭條時,邊緣企業將試圖用降低價格來刺激銷售,由此對占支配地位廠商銷售額的削減要比預期的多,這顯然否定了占支配地位廠

商確定價格的想法。如果小型廠商認為占支配地位廠商不會摧毀整個市場以懲罰那些小小的搗亂者,那麼他們即使相信占支配地位廠商有可能報複,也可能冒一下險。

此外,人們可以推測,占支配地位廠商也許願意確定一個比由模型決定的預期會有的價格更低的價格以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以免被其他削價的廠商一口一口地吃掉。也有人提出,價格領導者可以降價以施行報複,並可望這種降價將造成對整個產業更強有力的價格約束。

低成本廠商的價格領導

另一種價格領導模型是,領導製定價格的不是占支配地位的廠商而是低成本廠商。如果隻考慮雙寡頭賣方壟斷的情況,我們的分析將大為簡化。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分享市場的默契。這種情況隻是前麵討論過的分享市場的卡特爾模型的擴展。兩個廠商生產均質產品,該產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在圖8.2中由需求曲線DD給定。每個廠商麵對一條dd需求曲線,它等於1/2DD曲線。這是一條等比例需求曲線。那條接近於dd的邊際收益曲線被稱為mr。

兩個廠商的成本是不同的:廠商乙的成本曲線比廠商甲高。廠商乙的平均和邊際成本曲線由AC2和me2給定,而廠商甲的兩條曲線由AC2和me2給定。假如讓成本較低的廠商甲選擇,那麼它將選P1的價格。假如讓成本較高的廠商選擇,它將選價格更高的P2。

在這個模型中,廠商乙除了跟在廠商甲後麵外別無其他選擇。假如廠商乙不跟隨廠商甲,而定價為P2,那麼它將什麼也賣不出去。所有的消費者都會跑到按價格P1銷售產品的廠商甲那兒去(我們假定它能供給更大的需求量)。低成本廠商變成了價格領導者,價格則定為P1。在我們的圖上,即使廠商乙是成本更高的廠商,仍會得到一些利潤,而廠商甲因其成本低會得到大得多的利潤。

低成本廠商價格領導的不可能性在圖8.2中提出的價格領導模型看來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成本更低的廠商會暗中同意與成本較高的廠商瓜分市場呢?現在我們假定反壟斷法阻止成本更低的廠商迫使成本更高的廠商全部破產,那麼,成本更低的廠商不願均分市場,而寧願確定一個價格以便成本更高的廠商得到更低的經濟利潤,並把它的部分市場份額讓給成本較低的廠商。

注意,假如高成本廠商和低成本廠商差別很大的話,那麼高成本廠商將不能收回全部成本而漸漸從該行業中消逝。

晴雨表廠商模型

晴雨表價格領導是非合謀性寡頭壟斷行為的另一種假定的形式。在這一模型中,價格領頭者不一定是占支配地位的廠商或低成本廠商,領導者價格的調整引起市場上其他廠商的依附。根據某些研究者的說法,晴雨表價格領導導致了競爭性價格。蘭齊洛蒂說:

晴雨表價格領導……好像主要是一種特殊情況,在這種情況中,價格領導的推測結果是正確的,在動態經濟中,這僅僅是少數情況。事實上,這種特殊情況的確很特殊,它基本上相當於競爭性價格行為模型。

蘭齊洛蒂(Lanzillotti)以及卡普蘭(Kaplan)和德拉姆(Dirlam)研究了大型公司的定價策略。他們陳述了對類似晴雨表廠商模型的價格領導的看法。

很不幸,對經驗研究來說,所謂晴雨表價格領導的一致性是變化的。在製銅業中,價格領頭者可能是肯尼科特(Kennecot)、費爾普斯·道奇(PhelpsDodge)或阿納康達(Anaconda)。在人造纖維業中,杜邦化學公司和美國粘膠公司是不同時期的價格領導者。

另外一個問題是,其他廠商並不總是跟隨在晴雨表價格領導者之後,因為領頭者沒有權力強迫他們。此外,廠商們可能在跟隨晴雨表廠商領導者之前拖延一個很長的時間。最後,已發現,晴雨表價格領導者常常在未公布的價格在行業中已經普遍發生變化之後才改變已公布的價格。事實上,晴雨表價格領導者也許隻是第一個宣布了已發生的變化,因此不能被認為它是對該產業其他部分價格變化負有責任的廠商。一位評論家說得更加簡單明了,他認為,晴雨表廠商“之所以能夠支使其競爭對手依附於自己的價格,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價格比較及時地反映了市場狀況。”

信息理論

信息並非是免費的,它關係到對商品、供應的替代資源、生產成本或技術進步現在和未來的需求。信息是一種稀缺資源,其獲得需依賴有效的手段。就確定產量和價格而言,為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這種昂貴的信息對一個廠商的決策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可以預期,在某種情況下,一些廠商寧願讓其他廠商收集這種信息。假如可能的話,廠商們都願意做信息的免費享用者[也譯為“搭便車者”(freerider)],而由其他願意幫助每個廠商確定使其利潤最大的價格的廠商負擔信息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