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寬容是一種美德。正如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讓我們相信每個人即使是有壞處,那也一定有值得人同情和原諒的地方。要知道,寬恕別人所不能寬恕的,是一種異常高貴的行為。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渺無垠;蒼茫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鬱鬱蔥蔥。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寬容也是一種幸福,我們饒恕別人,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我們也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寬容更是一種財富,擁有寬容,就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寬容和忍讓是人生的一種豁達,是一個人有涵養的重要表現。
遺忘別人的“不好”,銘記別人的“好”。當你對別人寬容之時,即是對你自己寬容。因此,哲人說:“人類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仍然要原諒他們,因為他們就是我們。”同樣,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帶給別人舒心和快樂,也把幸福帶給了自己。
安於困境,苦中也有樂
在生活中,我們每次陷入困境的時候,很多的人把時間花在了發愁或者抱怨上,但是卻忘記了苦和樂其實就在一念之間,誰說苦難之中就沒有快樂而言了呢?生活中人們總會麵臨一些困難的處境,是在困境中暗自啜泣,哀憐命運如何不公,還是奮發起來,努力跨越這艱難?
南懷瑾先生講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在痛苦中,但是眾生不知道,都習慣地把痛苦當成快樂。釋迦牟尼讚歎世界上的人類眾生忍受痛苦的功力很強,所以叫堪忍。其實,樂觀的人生非常重要,人隻要笑一笑,整個臉上肌肉拉開,腦神經馬上輕鬆了。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身體不會衰老,精神不會散失,病不醫也自然好了。也不要怕睡不著,睡不著也不管了,一切恬愉樂觀就好了。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童年很不幸。他出生前四個月,父親死於一次車禍。他母親因無力養家,隻好把出生不久的他托付給自己的父母撫養。童年的克林頓受到外公和舅舅的深刻影響。他自己說,他從外公那裏學會了忍耐和平等待人,從舅舅那裏學到了說到做到的男子漢氣概。他七歲時隨母親和繼父遷往溫泉城,不幸的是,雙親之間常因意見不合而發生激烈衝突。繼父嗜酒成性,酒後經常虐待克林頓的母親,小克林頓也經常遭其斥罵。這給從小就寄養在親戚家的小克林頓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坎坷的童年生活,使克林頓形成了盡力表現自己,爭取別人喜歡的性格。
他在中學時代非常活躍,一直積極參與班級和學生會活動,並且有較強的組織和社會活動能力。他是學校合唱隊的主要成員,而且被樂隊指揮定為首席吹奏手。1963年夏,他在“中學模擬政府”的競選中被選為參議員,應邀參觀了首都華盛頓,這使他有機會看到了“真正的政治”。參觀白宮時,他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不但同總統握了手,而且還和總統合影留念。此次華盛頓之行是克林頓人生的轉折點,使他的理想由當牧師、音樂家、記者或教師轉向了從政,夢想成為肯尼迪第二。
有了目標和堅強的意誌,克林頓此後三十年的全部努力,都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上大學時,他先讀外交,後讀法律——這些都是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知識修養。離開學校後,他一步一個腳印:律師、議員、州長,最後達到了政治家的巔峰——總統。
一位大學者說過:“苦難是一所學校,真理在裏麵總是變得強有力。”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需要到這所學校中接受教育。曆經風雨的洗禮,生命才能常駐常新。不測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學業的失意、疾病的折磨、自信的受損、親人離去的悲痛……在踏上人生路途的時候就該明白前途的坎坷。能接受溫潤的春和赤烈的夏,也必須接受清冷的秋和寒冽的冬,正像茶葉一樣,坦然麵對沉浮,讓生命散發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