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團隊的建設
培養團隊精神和建設高效團隊是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的。培養團隊精神的目的是為了把群體煉成高效團隊,通過高效團隊來追求整體的成功。而團隊精神的培養則再蘊含於高效團隊的建設過程之中,它是高效團隊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1.高效團隊的特征
高效團隊的根本特征是高績效。但從團隊建設的角度來看,高效團隊的特征具體表現在內部結構特征、外部環境特征、文化特征三個方麵。
(1)高效團隊的內部結構特征
①共同願景、共同目標與有效的策略。這一特征的具體表現是:
a.團隊有一個共同願景,它說明了團隊之所以存在的主觀原因,每個成員都清楚地了解它,認同它,都願為共同願景的實現而奉獻全部心力與體力。
b.團隊有著明確的共同目標,這一目標是共同願景在客觀環境中的具體化,並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但每個成員也都了解它,認同它,都認為共同目標的實現是達到共同願景的最有效途徑,即團隊不能在如何達到共同願景的問題上有路線分歧。
c.團隊成員都了解共同目標實現後對組織的貢獻。
d.共同願景和共同目標包容了個人願景與個人目標,充分體現了個人意誌與利益,並且具有足夠的重要性與吸引力,能夠引發團隊成員的激情。
e.依據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評估與選擇,團隊訂出並執行有效的策略。
②高素質的成員。其具體表現為:
a.成員具有不同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
b.團隊成員代表著不同單位的利益和立場,熟悉不同的領域,來自不同的背景。
c.成員不僅在技能上互補,而且在性格上、氣質上互補。
d.成員不僅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而且有很好的人際關係能力。
e.成員不僅善於相互競爭、相互激蕩、相互促進,而且善於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f.“知識不如智力,智力不如素質,素質不如能力,能力不如覺悟”,因此,團隊成員除了盡量具有豐富的知識、較高的智力、很好的素質、較強的能力外,更具有很高的覺悟,即公而忘私、先義後利、勇擔責任、不斷進取的高貴品質。
③高效的領導。此特征體現為:
a.團隊領導者在知識、智力、素質、能力,尤其是覺悟上要特別突出,其中,領導者的人際關係能力和以團隊利益為重、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品質尤顯重要。
b.領導者在領導風格上既重團隊績效,又重人際關係,能在實現團隊目標和滿足成員的個人需要之間取得有機的動態協調。
c.領導者樂意與團隊成員(隊員)分享其領導權,積極地鼓勵隊員在團隊會議中參與討論、共同決策。
d.領導者對團隊成員充分信任,善當教練,能協助成員培養領導能力,積極促成隊員的迅速成長。
e.領導者能充分調動隊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能把活力與熱忱傳播到整個團隊之中,並長時間保持。
④享受權利與承擔義務。其主要表現在:
a.團隊成員享有參加會議、參與討論、進行表決、保留意見的權利。
b.團隊成員享有充分的運用財力、物力接觸有關文件、資料、信息的權利。
c.在團隊利益優先的前提下,團隊成員理所當然地享有滿足個人需要、獲得尊重、追求成就、實現個人成長的權利。
d.對於團隊決議,團隊成員有盡力執行的義務。
e.團隊成員在接受權利的同時,也願意擔負起相應的責任,隊員對分派給各自的任務負責,全體隊員對整個團隊的成敗共同負責。
f.隊員擔負有與其他隊員通力合作、對其他隊員的工作負相關責任的義務。
g.團隊成員有承擔重要責任的權利和義務。
h.團隊成員在責權方麵扮演彈性角色。
⑤高效的溝通。其具體表現為:
a.團隊裝備有先進的信息技術係統與通訊網絡,擁有高效溝通的物質技術條件。
b.團隊擁有全方位的、各種各樣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溝通渠道,信息溝通直接高效,層次少,無官僚積習,基本無滯延。
c.團隊擅長於運用會議這種溝通形式。
d.溝通不僅是信息的溝通,而且是情感的溝通,每個成員不僅具有很好的交際能力,而且擁有很高的情緒商數,團隊內充滿同理心和融洽的情感。
e.團隊具有開放、坦誠的溝通氣氛,隊員在團隊會議中能充分溝通意見,願意傾聽、接納其他隊員的意見,並經常能得到回饋。
(2)高效團隊的外部環境特征
①責任與權力。具體表現為:
a.隻有擔負非常的責任,才能做出非常的成績,高效團隊是被組織賦予了重大責任的團隊,而且團隊隻有在擔負重大責任的過程中,才能激發潛能、受到錘煉、提高能力、趨於成就,最終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
b.組織授予團隊的責任與團隊的願景及目標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c.充分的權力是取得成就的必要保證,因此,少量授權對團隊是不夠的,唯有對團隊充分信任,賦予團隊絕對的決策權,方能使團隊發揮效能,取得好成績。
d.團隊的權力不僅要全麵,而且要充分,包括決策權、獎懲權,對人力、財力、物力、技術、信息的使用權等,並且被賦予的權力與所承擔的責任相對應。
②激勵與約束。其主要表現為:
a.組織擁有對整個團隊的行為與成績及每個團隊成員的貢獻進行考評的精密體係。
b.為鼓勵協作、杜絕內耗,組織的激勵約束體係側重於對整個團隊的成績來實施獎懲,由此來構築團隊成員之間的共同的利害關係。
c.為鼓勵帶頭者、杜絕“搭便車”現象、激發團隊精神,組織對為團隊作出突出貢獻者與承擔重大責任者實施選擇性激勵,包括額外的獎金、特別的榮譽、更多的機會、更重大的權責等,而且組織對破壞團隊的人也決不姑息。
d.組織常樹立團隊和團隊成員中的正麵或負麵的典型與榜樣,並在一整個組織內宣揚或發動學習。
e.組織的激勵約束體係常能在團隊成員的競爭與合作間尋到辯證的結合點,如激勵為團隊做貢獻的競爭等。
③指導與支持。此特征體現為:
a.在團隊建設過程中,對於如何選擇隊員與領導、如何建立外部聯係、如何解決衝突、如何形成規範、如何開團隊會議、如何達到共識、如何促進團隊成長等問題,高效團隊通常都得到了專家的指導。
b.團隊能時刻得到關於組織與團隊的目標和方向的指導與規範。
c.團隊能獲得組織在物質與精神上的全力支持,包括完成任務所需的資源、足夠的時間、耐心、容許犯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學習的機會、適當的環境、對團隊最終決議的尊重與貫徹執行等。
d.團隊獲得的指導與支持來自於組織內外的各個方麵,尤其是與之直接相關的部門,其中最具決定性影響的是組織最高領導層的自始至終的明確的言論及行動上的有力支持。
④與外界的融洽關係。其具體表現在:
a.團隊與組織內部處於上下道工序的其他集體有著密切而融洽的信息與物質上的聯係。
b.團隊與組織內部的計劃、人事、研發、後勤等職能部門有著融洽的關係。
c.團隊的規則和文化與組織內的傳統的規章製度、文化氛圍能取得協調。
d.團隊與組織外的顧客關係融洽,能通過為顧客提供超值服務來贏得顧客的忠誠。
e.團隊能建設起必要的與社會各界的密切聯係,並樹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f.團隊能與社會的法律、製度、文化環境融洽相處,尤其是能從文化底蘊中尋求支持。
g.團隊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來自外界的各種阻力,關鍵是要把阻力化為融洽的關係,或者更進一步將融洽關係進化為有力的支持。
(3)高效團隊的文化特征
①團隊精神。這一特征的具體表現是:
a.團隊成員對團隊有著強烈的歸屬感、一體感,團隊成員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並且衷心地把自己的前途與團隊的命運牢係在一起,願意為團隊的利益與目標盡心盡力。
b.團隊成員對團隊具有高度的忠誠,決不允許有損害團隊利益的事情發生,並且極具團隊榮譽感。
c.個人利益服從團隊利益,反對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及“山頭主義”。
d.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協作、相互依存、同舟共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互敬互愛、彼此信任、互相幫助、互相關懷、互相禮讓、彼此包容、彼此促進、和諧相處,以致整個團隊極富凝聚力。
e.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時刻付出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勇挑重擔,盡職盡責。
f.團隊發展出有力的團隊規範,團隊精神的價值觀深入人心,團隊精神的文化與輿論在團隊氛圍中占統治地位。
②活力熱忱。其主要體現在:
a.團隊能提供團隊成員挑戰自我、個人發展的機會,團隊彌漫著活力與熱忱。
b.團隊發展過程中常冗長繁雜並經常碰到困難與挫折,但高效團隊卻能使團隊成員愉悅相處並享受著作為團隊一員的樂趣,團隊內不乏幽默的氛圍。
c.團隊內部士氣高昂,團隊成員不畏艱難,不畏挫折,時刻保持旺盛的鬥誌。
d.團隊在文化氛圍上既強調團隊精神,又鼓勵個人完善與發展,杜絕過於強調團隊精神而壓製個性的文化傾向,由此激發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③不斷進取。其具體表現為:
a.團隊成員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與覺悟,整個團隊彌漫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氣氛。
b.整個團隊能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在失敗中崛起,從挫折中學習,勝不驕,敗不餒,團隊不斷在進步。
c.團隊充滿開放的氣氛,鼓勵不斷吸收新鮮事物,團隊成員不抗拒變遷或變革,願意開放胸襟接受外界的批評,有傾聽外部意見的習慣。
d.團隊有著良好的對變化實行監測的預警係統與習慣,能對技術的變遷作出迅速反應,對價值觀的變化作出調整。
e.團隊不墨守成規,經常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f.團隊不斷進取,有在教育和培訓方麵進行大量持續投入的傳統。
2.建設高效團隊的五個階段
(1)組建期
在一個組織中組建團隊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建立以團隊為基礎的組織,即以團隊為整個組織的運行基礎;二是在組織中有限的範圍內或在完成某些任務時采用團隊的形式。在建立以團隊為基礎的組織方麵,又有兩種方式:一是將團隊建設在組織中全局展開、全麵開花,這有點類似“休克療法”;二是由於團隊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牽涉到組織內外的方方麵麵,為慎重和順利起見,采取先試點、再配套、後推廣的策略,這類似於“漸進式改革”。對一個團隊而言,也有兩種情況:一是團隊是新組建的,原來並不存在,如為完成某項任務而組建的臨時任務小組;二是團隊的實體原來就存在,但它原來是傳統的團體,不是真正的團隊,團隊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使它向自治、民主、高效的團隊轉變。對於所有這些情況,這裏主要論述其共性的部分。
組建一個團隊主要應完成以下兩方麵的工作:
①形成團隊的內部結構框架。團隊的內部結構框架包括團隊的任務、目標、角色構成、規模、人員構成(成員、內部領導)、行為準則等。其形成過程首先是根據整個組織的需要及客觀環境的變化確定是否該組建一個團隊?如果要組建團隊就先確立該團隊的任務,然後根據團隊的總任務確立團隊的長期及短期的具體目標。其次是根據團隊的任務與目標確定團隊的角色構成與規模,即確定團隊為完成任務、達到目標應包含一些什麼樣的成員?其各自的角色是什麼?團隊的規模要多大?再次是根據角色構成與規模來挑選團隊的具體人員,包括具體的成員與領導,並進行各自的角色分配,包括其各自的權利、義務等內容。最後是確立團隊運行的初步行為準則。
②建立團隊與外界的初步聯係。主要包括:a.建立起團隊與組織其他工作集體及職能部門的信息聯係及相互關係;b.確立團隊的權限,如自由處置的權限、須向上級報告請批的事項、資源使用權、信息接觸的權限等;c.建立對團隊的績效進行考評、對團隊的行為進行激勵與約束的製度體係;d.爭取對團隊的技術(如信息係統)支持、高層領導支持、專家指導及物資、經費、精神方麵的支持;e.建立團隊與組織外部的聯係與協調的關係,如建立與企業顧客、企業協作者的聯係,努力與社會製度和文化取得協調等。
在團隊組建之初,團隊成員比較關注所要做的工作的目標和工作程序。在人際關係的發展方麵表現為,成員之間相互了解和相互交往,彼此呈現出一種在一起的興趣和新鮮感。在行為方麵則可能表現為:a.在完全了解情勢之前,不會輕易投入;b.感到比預想的要安全得多;c.承受著可能的對個人期望的模糊和不確定狀況;d.保持禮貌和矜持,至少一開始不表現出敵視態度;e.考慮個人投入與可能獲益的情況。
(2)激蕩期
團隊經過組建階段後,隱藏的問題逐漸暴露,就會進入激蕩期。激蕩包括成員與成員之間、成員與環境之間、新舊觀念與行為之間三方麵的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