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年(1132年)六月,劉光世升領寧武軍、寧國軍兩鎮節度使。紹興三年四月,改兼江東路宣撫使,置司建康。九月,南宋調整江防部置,劉光世改為江東、淮西宣撫使,置司池州。
劉光世會做人、講義氣,也是一個很護短的人,整個禦前巡衛軍,大多是他的家族弟子,要麼是歸附於他的流兵降將,而這降將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酈瓊。
滑州的守將統製趙世彥對下屬一直不好,1130年金軍進攻江南時,下麵的人趁機叛亂把他殺了,酈瓊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和領導力的將領,那時他不過是一個七百人隊長,大家推選酈瓊為首領,酈瓊以大宋勤王為借口,把周邊的遊兵散勇都聚集在一起,一邊開淮南開撥一麵收羅兵將,等過了淮河已聚集了幾萬人。但是這是一支叛軍。他帶領這二萬多人包圍了光州的固始縣。
劉光世派人招降他的時候,用不了多久,酈瓊就撤圍向劉光世投降。用酈瓊的話說他是劉待下麵的人好,對所有的降將也不歧視,二是敬佩劉的為人,再則他也知道做這叛軍是沒有途的,於是就接受了劉光世的招降,成為劉光世的陣前大將。
這酈瓊出名不僅僅是劉光世手下的一個大將,而是在於1137年的“淮西兵變”,這次兵變,南宋損失眾多的兵馬,損失了一個很有實力和指揮才能的大將,更讓金軍多了一個對宋軍知根知底的急先鋒。這酈瓊投降金國後愛到了重用,後官至金國的驃騎上將軍。
紹興七年(1137年)劉光世被張浚除兵權,以王德任都統製、酈瓊為副都統製,酈瓊對大規模撤換原劉光世的下屬軍官不服。張浚見酈瓊不服,密謀殺之,不料消息走漏,八月八日酈瓊、王世忠等殺死監軍官呂祉,率四萬兵投降偽齊劉豫,授靜難軍節度使,這就是史稱“淮西兵變”。這次兵變,整支禦前巡衛軍,酈瓊帶走了四萬多精兵,部歸附偽齊劉豫的多達十多萬人,而隻給王德隻剩下8000兵馬。這就是震驚中國大地的“淮西兵變”。
金史:“未幾,率所領步騎十餘萬附於齊,授靜難軍節度使,知拱州。”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酈瓊的為人。可以見到為什麼在金國能升至驃騎上將軍了。
這是金史的兩則記載:
金史:“及宗弼問瓊以江南成敗,誰敢相拒者。瓊曰:“江南軍勢怯弱,皆敗亡之餘,又無良帥,何以禦我。頗聞秦檜當國用事。檜,老儒,所謂亡國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顛覆是懼。吾以大軍臨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膽裂,將哀鳴不暇,蓋傷弓之鳥可以虛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稱臣,宗弼喜瓊為知言。”可見酈瓊對大宋的了解及其戰略眼光。
金史:“初,瓊去亳(亳州)未幾,宋兵陷之而不守,複棄去,乃以州人宋超守之。及大軍至,超複以州事委其鈐轄衛經而遁去。帥府使人招經,經不下。及城潰,百姓惶懼待命,瓊請於元帥曰:‘城所不下者,凶豎劫之也。民何罪,願慰安之。’元帥以瓊先嚐守亳,因止戮經而釋其州人,複命瓊守亳。凡六年,亳人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