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兵發廬州之引蛇出動(1 / 2)

1134年四月初二,劉光世接到了荊襄戰役的正式作戰命令。

命令要求他於四月初八向廬州正式發起攻擊,務必用十五到二十天的時間內拿下廬州城,其後向淮南方向做出與東線韓世忠合擊徐蚌的態勢,具體的攻擊或退防根據荊襄戰役的發展確定。

劉光世作為江東淮西宣撫使,整個淮西有九州一軍治壽州(淮南)、廬州(合肥)、蘄州、和州、舒州(安慶)、濠州(蚌埠)、光州、 黃州、無為軍。但最好的土地和首府壽州(淮南)、廬州、濠州(蚌埠)、光州被偽齊占著。淮南、蚌埠、合肥又都是攻防戰略要點。劉齊占著這些地方,這對劉光世這個軍政長官,或是對大宋,都如鯁在喉,難受得要死,所以朝廷這次要攻取合肥也是勢在必然。

這段時間劉光世對戰役的組織,比以往都要積極,他已了解整個荊襄戰役的布置,根據他所了解的情況和判斷,這次荊襄戰役的勝率極高,沒有意外的話不可能在陰溝裏翻船,關鍵是劉豫和金國防守的重點在那兒,他們接下來會不會反擊,如何反擊,會有些什麼樣的可能性,該會如何應對,對巡衛軍和他劉光工來說,極有可能是他一舉恢複全部整個江淮西路的機會。

但是,他不想也不能讓這戰場的全部的壓力扛在自己的身上,這也是他的個性決定的。根據朝廷的要求這次必須拿下廬州,拔掉這偽劉插在自己喉嚨的刺。

在漢代合肥縣不過是一個小縣城。有這之前的軍事、經濟、文化的重點在北方,合肥的軍事地位並未引起軍家的重視,直到東漢末年,戰亂不息這才凸顯出來。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揚州刺史劉馥單騎赴任,重建合肥城。

到三國時期,合肥是南北魏、吳雙方爭奪的軍事重鎮,它被曹操看中,東吳為爭奪合肥發動十餘次戰役,著名的逍遙津大戰就發生在這裏。

合肥舊城,地勢低窪,南北朝時梁將韋睿因此堰水攻破合肥。

唐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受李世民派遣在舊城東南高地重築土城,史稱唐城、金鬥城(得名於古城內金鬥河)。唐貞元年間(785—804年),“刺史路應求以古城皆土築,特加甓焉”。由此,合肥始才有磚砌城垣。

既然要拿下它,那麼他不會讓偽齊和金軍反應地來再攻,而要乘對方沒有準備的時機下手,那就要快,正所謂兵貴神速。

這次進攻作戰,劉光世準備兵分兩路進攻廬州,一路以王德為都統,酈瓊為先鋒各帶兵一萬太尉軍共二萬人先行出發從巢湖東由和州出發從東線進攻廬州。而自己親自帶大軍三萬人從無為軍出發,約定日期,以期同時到達,發起進攻,根據這次的戰役指導,封鎖消息進行突然襲擊。

攻下廬州後,作戰的發展方向是要求向濠州(蚌埠)佯攻,做與韓世忠一起東西夾擊徐蚌進行大打的姿態。以吸引劉齊的注意力和兵力,以便嶽飛部取得荊襄戰役的勝利。

但是真攻、佯攻?對於喜歡打這種順風仗的劉光世來說,這是極好的機會,他也不想這功勞全部讓嶽飛得了去,所以他覺得自己最關鍵的是把握好這作戰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