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謀遠慮,放眼全局(2 / 2)

隨著國內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和煉糖產量的迅速擴大,糖王郭鶴年順勢采取了兩大經營舉措:一是積極參與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角逐,通過糖的期貨貿易迅速積累資本;二是組建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先後在馬來西亞、印尼租用大片土地,開墾甘蔗種植園。至此,一個龐大的糖業王國確立了起來。

由糖的銷售到提煉、甘蔗種植,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看,是一種後向型垂直一體化的戰略,其益處主要是節省交易費用和享受規模經濟。這種戰略尤其適合於產品需求受到保護且穩定增長的場合。馬來西亞政府在獨立後製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倡大力發展國內民族工業,對一些新興工業實行包括免稅在內的優惠和鼓勵。由郭氏集團領導的馬來西亞糖廠和玻璃市種植公司都屬於受保護和鼓勵的新興工業。這使得郭鶴年經營的糖業不僅迅速彌補了國內食糖供應之不足,而且捷足先登地占領了國內的大部分食糖市場。

進入70年代,高瞻遠矚的郭鶴年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戰略特征是由過去的垂直一體化為主轉向多元化和國際化並重。

在郭鶴年創業早期,多元化經營已初見端倪。除經營糖業外,郭氏集團也涉足麵粉業、食用油提煉、航運及木材業等。但真正大規模進行多元化經營還是始於70年代。標誌之一是1971年率先在新加坡建造第一家豪華型大酒家即“香格裏拉”。新加坡利用其天然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自由貿易區,經濟增長迅速,旅遊業方興未艾,在此背景下發展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酒店業必有光明的前景。郭鶴年洞燭先機抓住了這個機遇,並充分加以利用。事實上,等到郭氏的酒店業發展成為一個跨國性的連鎖集團之後,其他商人才步其後塵,以圖在此厚利中分一杯羹。多元化經營的標誌之二是1972年郭氏集團在大馬新山市創辦彩虹有限公司,正式躋身於當今超級富豪所熱衷不已的房地產業。郭氏集團目前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商之一,近年來業務範圍進一步擴展到加拿大、菲律賓和中國。

有評論家稱郭鶴年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說的是商人投資最怕犯忌,而郭鶴年的投資決策常常是敢於犯忌。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郭鶴年戰略決策的特征,值得研究。

對於郭鶴年這樣的企業戰略家來說,並不存在什麼永恒不變的商業禁忌。郭鶴年的成功主要在於他經常能審時度勢,洞察秋毫,同時又具有幹練果斷的魄力和不可動搖的信心與勇氣。對於無希望獲利的投資,他會采取壯士斷腕的行動;對於有潛能的投資,則不計一時之得失,采取“一直向前衝”的戰略。敢於犯禁恰好反映了他獨具慧眼、深謀遠慮的卓越才能。他自己這樣說:“眼光要準,行動要快,魄力要強,一選擇就幹到底,不要輕易承認失敗,不要怕冒風險,下了決心就全力以赴。”

事實已經證明,郭鶴年不僅無愧“儒商大師”的稱號,而且也堪稱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恢弘氣度的戰略家。他的經驗和成就,已成為有誌創業者效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