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謀遠慮,放眼全局(1 / 2)

深謀遠慮,放眼全局

一、戰略謀劃是企業發展的藍圖

從空間角度來看,對戰略的定位就必須是全局性。

企業的戰略管理必須以企業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規定企業的總體行動,從全局出發去實現對局部的指導,使局部得到最優的結果,保證全局目標的實現。

形象地說,企業的戰略規劃就是企業發展的藍圖。作為指導全局的總方針,企業戰略是協調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以及各管理層次之間關係的依據,是促進企業各方麵均衡發展的保證。在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企業的每一具體計劃,每一具體經營業務,每一具體行動措施,都要圍繞企業戰略目標並服從戰略目標的要求。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所體現的全局利益,戰略職能部門或基層戰略經營單位有時不得不放棄本身麵臨的機會和潛力,甚至作出犧牲。

企業的發展與生存,通常都取決於企業自身發展戰略是否具有全局性,是否正確。

影響戰略的全局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一是戰略製定者的素質與眼界;二是對企業所處時勢的正確把握;三是對企業自身發展的正確認識。

所以,在企業的管理與發展中應注重長遠目標,反對急功近利。放眼全局,謀求長遠的戰略目標,這是企業經營中的一條重要法則。實現戰略目標往往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還要具備各種各樣的主客觀條件,很難一蹴而就。

二、郭鶴年:深謀遠慮,放眼全局

深謀遠慮,放眼全局是戰略要求的基本原則。不論行軍作戰,還是創業經商,都應有放眼全局的觀念,不過於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時一事的成敗。這種思想,馬來西亞大亨“儒商大師”郭鶴年可謂心領神會,並充分運用於他的經營戰略中。

郭鶴年曾經說過:“我能擁有的一切,隻不過是貿易自然擴展的現象。”此話可以理解為郭鶴年對自己所獲得成就的一種自謙,但也可以理解為在正常情況下,任何一個企業家的成功都是順應經濟的自然增長趨勢,敏銳地追逐和捕捉增加財富的絕好機會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周圍的經濟環境能提供的致富機會,並使其蘊含的潛在利益全部被挖掘擴展出來。這就要求企業家具備審時度勢、先人一步的戰略眼光和與之相配的魄力和信心。

郭氏商業王國從形成到發展經曆了幾個重要階段,在每個階段上的戰略選擇具有極為關鍵的意義。

首先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郭鶴年說服其家族成員將郭氏兄弟公司的幾乎全部資產投向煉糖業。雖說郭氏兄弟公司從50年代起就經營食糖,但家族中無人懂得煉糖業務。郭鶴年敏銳地觀察到: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麵臨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如何依靠國內的力量保持和發展生活必需品的自給,糖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另外一個對選擇煉糖有利的因素是自馬來西亞獨立起郭鶴年便積極擴展民天有限公司在國內的商品分銷網,巨大而便利的銷售網對保證煉糖規模及其擴大是必不可少的。盡管如此,將家族的幾乎全部財產投在一個陌生的行業畢竟充滿各種風險。但事後表明郭鶴年的建議是富有遠見卓識的。1960年郭鶴年成立馬來西亞糖廠,其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迅速彌補了英國商人撤出馬來亞食糖市場留下的空缺。由糖的銷售到糖的製造,是郭氏家族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標誌著郭氏兄弟公司開始擺脫傳統的家族生意,朝現代大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