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擴張才有立身之地(2 / 3)

成長準備步驟。

投資項目增擴實現步驟

市場占有份額增擴實現步驟。

企業成長,也可以說是三個基本步驟反複運轉、循環上升的過程。

創業階段,企業的意圖隻是為了尋找與開辟一塊足夠大且富饒的根據地,企業踏上擴張階段,才算真正進入了企業成長的主幹道。此時期,企業成長將麵臨巨大變化,變得比創業階段的實力規模強大百倍甚至數百倍。企業發展目標集中在一個國家或數個國家和地區,謀求數個大市場上前幾名的領先地位,擴張階段所需時間一般在10年~15年,有的更長。

擴張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高級階段。

企業成長是從市場份額、盈利、機勢和資本及組織等方麵的低級規模水平,向高級規模水平的擴大過程。這個填補低規模水平與高規模水平之間差距的擴大過程,有多種擴大(成長)的途徑可以從中進行選擇,選擇不同的成長途徑,將給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帶來不同的變化,並影響著企業的成長速度與增長水平。企業成長途徑有五種:

第一,行業內市場成長

采取這種成長途徑,是在現有行業現有產品業務範圍內,為經營的產品尋找開拓尚未占領的新市場領域,方法有兩種:

地域市場滲透戰略,即在已經進入的某個地區的市場上,進行密集性銷售。新地域市場開發戰略,通過進入新的地區市場來增加市場份額。

第二,行業內多產品成長

指企業在已從事的行業內增加新產品種類,以達到增加銷售量的目的。如果產品升級換代比競爭者更快一步,能趁機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第三,縱向一體化成長

縱向一體化成長,一方麵可以采取後一體化戰略,如企業是一個產品製造商,通過增加零配件生產業務,以增加盈利或加強零配件供應。另一方麵可以開辦若幹批發業務或零售業務,實施前向一體化戰略。

第四,行業升級成長

行業升級戰略,即企業從一個小量市場的行業,跳躍轉移到另一個大量市場的不同行業,從而結束原來從事的行業,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快的成長速度和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是在利於企業進入高成長階段的擴張戰略,因為大量市場比小量市場,有更多的用戶、更大的用戶和更多的購買力。值得重視的是,如果企業能夠抓住新興大市場的進入時機,利用其快速增長的形勢,迅速實現行業升級,可將企業帶上成長的高速公路。

第五,多行業成長

多行業成長,即跨行業多樣化的戰略,指企業進入與現有技術、產品和市場毫無關聯的新業務領域的方式。

不同的成長階段,要善於采取不同的成長途徑。

在企業創業初期,走縱向一體化途徑或多樣化途徑,既是難以辦到的,也會造成欲速而不達的局麵,給企業帶來危機。企業進入擴張階段後,如果企業不能把握時機,采取行業升級或多樣化成長戰略,就會導致市場擴張速度緩慢,企業成長長期滯留於低級階段。因此,運用什麼樣的成長途徑,是企業成長戰略中的關鍵性決策。

意大利的阿涅利經營的菲亞特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汽車而聞名、營業範圍很廣的聯合企業。為此,人們說,“菲亞特”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國際政治到國內人們的日常生活,都留下自己的影響,其生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1%,因此,無形中成了一個“自治的王國”。一提到“菲亞特”,人們就會聯想到汽車,但除汽車而外,“菲亞特”還經營報刊、鋼鐵、飛機、火箭及導彈的發動機、家用電器、化工、生物工程、電信、交通,在第三世界還承包橋梁、水壩、水道設施等工程建設。

據西方媒介報道,在一次民意測驗中,在“你最喜歡的名牌汽車”這一欄中,菲亞特汽車的得票率僅次於德國的奔馳汽車,名列第二。

現在,菲亞特公司已經成為一個跨國的集團公司。它的業務已經覆蓋全球,產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菲亞特集團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帝國”。

最近幾年,它還進入了意大利最大的化學公司“蒙特迪拉公司”,控製了本國東北部最大的私人企業、生產家用電器的“紮努西”公司,吞並了從事化工、尖端武器(火箭和導彈的發動機)生產的“斯尼亞·維斯科薩公司”。它還掌握了全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的“托羅保險公司”。

菲亞特集團的股權大多集中在其家族控製下的“工業金融公司”,而該公司又擁有足以穩穩控製菲亞特公司的股權。工業金融公司還控製一些出版、體育等企業。1985年榮獲歐洲杯和豐田杯的冠軍隊——意大利尤文圖斯足球隊,就是阿涅利家族的集團企業經營的。它還恢複了對全國最大的出版和報業托拉斯“裏佐利——晚郵報集團”的控製權,並直接或間接地控製著《新聞報》、《晚郵報》、《體育郵報》。這些報紙的發行量占意大利報紙發行量的24%。70年代,美國書刊報道稱工業金融公司、菲亞特公司和意大利最大的汽車保險公司是阿涅利家族集團的三大支柱。這些公司相互交叉融合,以菲亞特名聲最大。

作為跨國集團公司,“菲亞特”現有760家公司,200萬雇員,年收入300億美元,相當於意大利國民生產總值的4.1%,因而素有“國中之國”之稱。這個龐大的公司有小客車部、商用和工業車輛部、農業拖拉機部、建築機械部、鋼鐵部、零部件部、機床和生產係統部、土木工程和土地利用部、能源部、鐵道車輛和軌道運輸係統部以及旅遊和運輸部。此外,還設有一個財政和其他產品部,一個現代化的研究中心。在意大利這樣一個人口隻有5700萬的國家裏,“菲亞特”的影響所及遍布工業、金融、政治、新聞、文化和社會諸領域,它不單是一個強大的工業王國,也是一種不可低估的文化力量。

3.“讓世界變成索尼的生產基地”

企業帝國發展戰略一個明顯特征就是跨國經營。這方麵世界500強企業提供了絕佳的範例。

跨國經營是指企業以國際市場為舞台,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廣泛利用國內外資源,在一個或若幹個經濟領域進行的經營活動。進行跨國經營的企業即為跨國公司,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對跨國公司定義為“凡任何企業在其母國以外的國家,擁有並控製其生產或服務機構者均屬於跨國公司”。按以上定義,全球500強企業絕大多數是跨國公司。

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曆史表明,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從國內市場起步,然後以本國為基地,逐步走向世界,最終發展成為跨國企業的。跨國經營是國際級大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必經過程,隻有從一國企業發展成為跨國企業,才能成為國際級企業。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都走上了跨國經營的道路。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全球跨國公司數已從1986年的1.2萬家增至1997年的4.4萬家,國外分支機構從11萬家增至28萬家。

跨國經營是世界500強企業向外擴張的主要方式。通過跨國經營,在全球建立生產體係,能夠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