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光敏夫分析說:無論是首腦還是管理者,都擁有那種由職務直接產生的力量。那是一種外來的力,也就是權力。這種權力,乃是一把傳家寶刀,最好不要輕易拔出刀鞘。相對來說,首腦與管理者就不一定都擁有權威。因為權威是從內部自然產生的,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實力和人格中自然滲透出來的。因此,企業首腦或管理者應充分發揮權威的力量,而較少甚至不用權力的力量。權力大而權威小,企業就會衰敗;權威先行,權力後隨,企業就會蒸蒸日上。
以上是土光敏夫對“宇宙係組織”中“中心”的認識。那麼,中心之外同一軌道或不同軌道上運行的異心圓怎樣才能協調一致呢?土光敏夫對此的回答是:上級為下級服務,決定為現場服務。
重振東芝的經營大師士光敏夫始終認為:擁有權力易,贏得權威難,企業是一個社會,是一個需要用權威駕馭的社會。隻有樹立經營者的權威,才能使政令暢通,上下協調。而要樹立權威,經營者就必須嚴於律己。權威並非來源於經營者手中的權力,而是來自於經營者的人格魅力。
2.讀孔子書,彈老子琴
中國具有很深的文化沉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企業經營也具有推動作用。
個人魅力還包括性格因素。一般而言,為人樂觀,待人熱情是任何成功人生的必備因素。心理平穩,情緒穩定,熱情開朗,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前提。在與人交往時,熱情顯示出對對方的尊重和禮貌,能使對方感到滿足。相反,憂心忡忡,就會表現出冷淡或心不在焉。後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在某個意義上說,性格決定命運。盡管在成功企業家中,各種氣質的人都會存在。具備良好的修養與品質,是做人的起碼標準,也是經營企業成功的條件之一。
前邊提到過,企業家是一類特殊的人,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人們隻能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企業領導人,我們也可以從具體的事例中掌握企業家素質的不同側麵。從個性分析,其不斷追求,勇於變革,大膽創新是其根本。
管理企業依據什麼,個性不同的企業家將各展身手,有的從戰爭攻防的兵法上借鑒,有的從理論深奧的哲學中汲取,有的從喻理醒世的聖經中參考,更有的從“之乎者也”的“論語”中取經。應當說,先人留下的文化寶庫是個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不管憑借什麼依據,隻要依企業現實取材實施,隻會有所幫助的。關鍵看企業家是否具有求變圖新的追求與探索。
對文化的管理最容易被忽視,但它是促進創新和變革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在組織的四個基本要素中,組織文化是最難進行診斷、最難變革的因素。群體控製過程有助於激勵組織成員,也是一種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規範成員行為的有效手段。
在創新中贏得成功還要求對變革進行管理。世界上到處都是鼓舞人心的前景、到處都是宏偉的戰略和突破性的創新,但它們要麼從未得到實施,要麼實施得太晚了。在創新中贏得成功的關鍵,在於管理者有能力在通常是自滿或守舊的組織中推行變革。當創新和變革相互交織在一起時,應把注意力放在對組織內部變革和跨組織變革的管理上;在對創新流進行管理的同時,還需對組織的權力衝突、組織的控製以及個人對變革的抵製進行管理。
台灣商界泰鬥林挺生,1919年11月15日出生於台北市。其父林尚誌是一個很能幹的企業家,於1918年創辦了協誌商號,經營承包土木工程。1939年,設立了大同製鋼機械廠,從事鋼筋生產。1942年,林挺生從台灣大學化學係畢業,年方24歲就接掌了“大同”,任總經理。他任職後,苦心經營,使“大同”的事業蒸蒸日上。在林挺生的主持下,“大同”集團橫跨家電、電子、資訊、機械、化工、電機、通訊和材料工業領域,員工總數近2.5萬人,1985年排名台灣大企業第九位,1986年升至第八位,總資產額321.79億元台幣,在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英國、奧地利、盧森堡設有公司,而且還向印尼、菲律賓、印度、泰國提供技術援助。
林挺生說:“我們是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受儒家思想的陶冶。”他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與他取經“論語”、用傳統哲學管理企業是分不開的。
1943年,林挺生創立了大同工職學校,一方麵招納企業發展所需的研究人員,一方麵則注重培養大同公司的基層幹部,為公司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此舉開創了台灣企業建校合作之先例。林挺生在建校之初指出,建校和辦企業一樣,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標準。用西方的價值取向去培養受過儒學培育的中國人,那會產生矛盾,引起文化衝突,勢必產生負作用。
林挺生不但對學校的學生關懷備至,而且對於企業內招聘來的人才,也禮遇相加,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為了讓員工們努力工作而無後顧之憂,林挺生在台北市住房緊張的情況下,花重金蓋了幾套公寓樓,讓員工們住上了舒適的樓房。
員工的子女問題,林挺生也沒有忽視,他在公寓大樓又辦了幾個托兒所、幼兒園,讓員工們安心地去工作而徹底沒了後顧之憂。
林挺生的這些政策和措施,使大同公司能在後來的50~60年代實施“產品多元化”目標過程中進展比較順利,50~60年代大同生產的電扇、電鍋、電視機、電冰箱等產品,除了某些島內不能解決的技術由國外引進以外,其他大多是大同工職學校、大同工學院和大同公司員工的智慧結晶。
林挺生這樣真心真意為學生們辦事,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以後他盡數得到了回報。